記者 彭浩
編者按:
國慶假期後,滬深兩市三季報披露將正式拉開序幕。而在此之前滬深兩市共有超過580家公司發佈了三季度業績預告,235家預喜,預喜率為40.52%。業內人士指出,財報題材股屬於A股必炒概念,三季報披露季的到來將使市場關注的重心重新轉向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三季報節後亮相
9月25日,上交所主板公司三季報預約披露時間表率先公佈,預計本週初,深市公司及科創板時間表也將披露。
健友股份(603707)“拔得頭籌”,成為滬市首家披露三季報的公司,其三季報將於10月10日亮相。中通國脈(603559)將於10月12日披露,海量數據(603138)、城地股份(603887)將於10月13日披露,金髮科技(600143)、賽輪輪胎(601058)、湘油泵(603319)等16家公司也計劃在節後首周內陸續披露。
受疫情影響,上述公司上半年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隨着疫情影響減弱,多數公司三季報業績有望超預期。健友股份作為我國肝素原料藥生產的細分龍頭公司,2020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3.95億元,同比增長18.6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8億元,同比增長41%。從機構預測情況看,公司第三季度業績有望延續高景氣。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健友股份擁有4條經FDA認證的無菌注射劑生產線和一個經FDA認證的研發中心,2019年收購Meitheal後完成了無菌注射劑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高標準佈局。公司製劑品種產品線持續豐富,有望保持每年10個以上獲批的節奏,看好公司由肝素原料藥向全球主流無菌注射劑供應商轉型。維持2020-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35億元、10.86億元、15.12億元的預測。
四成公司三季報預喜
已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整體保持了較高的盈利性。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A股共有58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235家預喜,預喜率為40.52%。其中,略增57家,扭虧29家,續盈14家,預增135家。
具體來看,剔除扭虧企業後,184家上市公司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77家預計超過100%,25家預計超過300%,聖湘生物、達安基因(002030)、好想你(002582)、星網宇達(002829)、康泰醫學(300869)等5家上市公司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00%。
聖湘生物以預計超過90倍的淨利潤增長率,暫列A股前三季度“預增王”。公司預計2020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29.96億元,同比增長1131.11%;預計2020年1-9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37億元,同比增長9224.12%。
淨利潤數值方面,144家上市公司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1億元,43家預計超過5億元,18家預計超過10億元。
其中,榮盛石化(002493)以預計60億元的淨利潤上限,暫列A股前三季度“盈利王”。公司預計2020年1-9月份累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億元至60億元,同比增長197.94%至225.03%。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控股子公司浙石化“4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投入運行後,各裝置生產進展順利,開工負荷穩步提升,效益釋放明顯。
在淨利潤預計增長幅度居前的上市公司中,生物醫藥類、食品飲料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類數量居前。這些公司上半年受益於防疫、“宅經濟”,業績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帶動前三季度業績提升。
醫藥和科技依然是成長股集中地
“九月關注三季報預喜股的投資機會。”粵開證券表示,三季報業績預告披露已展開,可提前關注三季報業績明顯好轉的部分反彈品種,以及中報和三季報均表現亮眼的白馬股。
“在當前結構性分化的市場環境下,業績確定的個股會有更加良好的表現,尤其是中報已經大幅預增的雙增長公司值得重點關注。”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表示,三季度業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超預期的個股可能會跑贏大盤。近期,個股普遍回調,在經過充分的調整後,三季度業績更為確定的個股和行業可能會迎來良好的投資機會。
在已發佈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近200家公司中報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且三季報淨利潤同比有望雙增長。值得關注的是,包括聖湘生物、大北農、新五豐、三利譜等在內的62家公司有望中報和三季報淨利潤同比雙翻番。
從行業來看,上述雙增長股主要扎堆在醫藥生物、化工、電子、電氣設備等四大行業。由此可見,醫藥股和科技股依然是成長股集中地。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從雙增長扎堆的行業來看,縱向對比,這些行業在近年紛紛迎來了自身的高速發展期,中國仿製藥技術成熟、創新藥後來居上,尤其是電子行業正經歷着零到一的國產替代過程,整體空間大幅擴張。從全球市場的角度橫向對比看,A股的醫藥生物、化工、電子等行業對比國際頭部公司,有着明顯的估值優勢。外資基於長期持股、價值發現的投資思路選擇進行增持。但從估值角度看,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大幅上漲後,醫藥生物、電子的估值水平紛紛處在歷史高位,甚至一些細分行業的估值已經是歷史新高。化工行業則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分化,龍頭企業馬太效應明顯,估值同樣不低。這些公司能否兑現預期業績將會是決定走勢的關鍵,如果業績過硬、成長健康,則將慢慢演化為慢牛走勢;如果業績不及預期,則可能進行一輪估值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