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規“滿週歲”:27家公司多元化退出

本報記者 吳曉璐

12月31日,退市新規發佈滿一週年。一年來,退市新規威力漸顯,共有27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17家。此外,目前還有近百家公司被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資本市場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生態系統正逐漸形成。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A股退市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任何新規從出台實施到優化,再到常態化運行都需要一定時間。隨着註冊制改革的全面推進,除了嚴格執行退市新規外,還需要完善投資者權益保護措施,針對不同行業性質,進一步量化和細化退市指標,使其更具針對性。

27家公司通過多元化渠道退出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12月30日,年內有17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ST鵬起和*ST鵬起B為一家公司),其中10家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7家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1家主動退市;9家重組退市(包括吸收合併4家,重組上市1家,出清式資產置換4家)。綜合來看,今年以來,共有27家上市公司退出A股市場。

“總體來看,今年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創歷年新高,但退市企業總數卻並未出現明顯增長。雖然有一些公司或通過調節財務指標等方式,達到規避退市的目的,但也有一些業績欠佳的企業並不能長期規避退市,如果無法改善業績,那麼退市將是最終結局。”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退市新規對上市公司會起到震懾效應,有助於激勵上市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實現穩健經營。從整體來看,退市新規實施後取得較好效果,進一步淨化了資本市場環境。”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汪惠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股退市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任何制度,從設計、優化、完善,直至常態化運行,均需要足夠時間摸索,並要確保政策符合我國的基本情況。”

據記者梳理,還有多家上市公司正處於退市邊緣。12月份以來,*ST濟堂、*ST新億和*ST金剛紛紛發佈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的風險提示公告。3家公司收到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顯示,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

另外,ST平能吸收合併退市正在進行中。12月8日,龍源電力換股吸收合併ST平能獲證監會核准。自12月17日起,ST平能停牌,不再交易。

公司公告稱,待現金選擇權實施完畢後,ST平能將向深交所申請終止上市,公司股東所持股份將在實施換股後,轉換成龍源電力本次發行的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及掛牌交易。

百家*ST公司迎“大考”

根據退市新規,已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ST公司),若2021年年報中繼續觸及退市指標,將會被終止上市。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2月30日,A股共有104家*ST公司。其中,96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大多為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104家*ST公司中,27家公司2020年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20家淨資產為負值;30家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且(扣非後)淨利潤為負。

“目前A股有近百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預警,其中財務類預警佔比較多,這或與疫情影響需求下滑有關。”陳靂認為,雖然明年疫情影響或將逐步減少,但是具體到公司層面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應警惕上市公司相關業績情況,如未明顯改善,退市將無法避免。

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林思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行業角度來看,傳統工業企業由於行業景氣趨勢下行,在產業集中度提升背景下,末位的中小企業可能由於經營困難更容易觸發財務類退市指標。

為了精準打擊“殼公司”,出清“殭屍企業”,11月19日,為落實落細退市新規,滬深交易所發佈“財務類退市”營業收入扣除指南,明確財務類退市指標中營業收入具體扣除事項,提升財務類退市指標可執行性。

談及退市制度如何進一步優化、完善,陳靂認為,退市制度需要與註冊制配合,讓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業績差且無持續經營能力的公司退市,實現優勝劣汰。同時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A股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退市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嚴格和細化具體條款,使其更具針對性,針對不同的行業性質,注重公司的實際可持續經營能力,細化退市指標,對指標的制定更加嚴格化。

汪惠青認為,退市制度的優化和完善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不斷完善以實現A股常態化的有進有出,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可以考慮進一步細化退市規則,簡化退市程序,並且加大退市執行力度,實現應退盡退,穩步提高退市效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3 字。

轉載請註明: 退市新規“滿週歲”:27家公司多元化退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