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中小校服企業帶來機遇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財經

受疫情影響,停課不停學成為學校的常態化挑戰。校服行業作為關乎千家萬户、具有民生屬性的細分領域,還受到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區域價格天花板等的限制,對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的經營都提出了挑戰。

據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的數據,目前登記在冊的校服生產企業共1500餘家,總數約在3萬家,小微企業佔據企業總數的95%以上,高度離散的行業分佈,使得不少小微企業在後疫情時代,要獨自承受業務停滯、經營成本上升、風險增加的綜合壓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為校服行業搶抓國內大市場建設機遇、增強發展競爭力帶來了良好的市場機遇和政策預期。

圖片來源:東方IC

國內市場將迎來集中化和競爭均等化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有助於企業獲取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而且全國統一大市場統一了競爭條件,競爭條件的均等化有利於國企、民企、外企展開以效率為基礎的競爭,效率競爭下優秀的企業會勝出,落後的企業會淘汰,從而提高競爭效率。

中小企業應深耕產業鏈優勢環節

依據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志彪的解讀,中小企業理想的配套策略是不要直接在最終品市場與大型、特大型企業發生面對面直接的競爭,而是做其不能做的領域。也就是説生產產品不要同質化,要加入由大型、特大型企業所主導的產業鏈,進行產品的深耕,關注一個環節、一個工序、一個工藝、一個設備,發展成為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未來最主要的道路。這些大型企業、特大型企業的道路是什麼?就是做產業鏈的鏈主,從而形成大中小企業合理佈局的產業鏈分工體系,這是未來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校服行業為例,在“統一大市場”政策推動下,中小校服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法則,一是避開頭部品牌的市場競爭,二是加入頭部品牌主導的校服產業鏈,重構生產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

以大企業為龍頭,帶領中小企業積極挖潛

隨着“校服新政”和“校服新國標”的雙管齊下七年來,從業門檻不斷提升,校服產業原有的作坊割據式格局開始鬆動,行業洗牌潮來襲,我國校服產業正朝着集中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前進。行業中不少頭部企業也開始開放合作機遇,帶領中小企業一起參與更廣闊的競爭。2021年以來,校服行業頭部品牌伊頓紀德頻頻釋放合作信號,與傳統校服企業在產品、教育、公益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探尋新的增長點與合作契機。

常態化防疫也使得教育場景發生深刻變化,教育管理者一手嚴抓校園安全管理,一手線上線下結合授課,探索家校共育新方式,教育周邊產業的運營者也需深刻理解洞察教育人身處的環境與面對的命題,從自身站立處出發,在為學校和青少年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伊頓紀德所秉持的“長期主義、價值共享”着眼於行業未來的共茂發展。唯有從“學生穿上是什麼”向前倒推,通過校園服飾的載體傳遞價值,才會得到消費者的真正尊重與激勵。

校服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在統一大市場的作用下,品牌化、集中化、規模化將會成為校服行業發展的趨勢,品質過硬、注重育人審美功能、能展現學校文化特色的校服品牌也會成為未來學校和家長的首選。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