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民間股神”看好後 “內傷”難平的葵花葯業能“翻身”嗎?
“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啦!”多年前一支洗腦廣告讓葵花葯業名聲大噪。憑藉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和小葵花露等多款產品,葵花葯業成為國內兒童藥的代表。
但是葵花葯業卻因2018年因為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關彥斌犯下殺妻案讓公司大為受挫,股價長時間低迷。直到近期“民間股神”林園入股,葵花葯業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公司股價1周之內上漲近50%。
醫療行為指數研究與評價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小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兒童用藥市場規模僅佔醫藥行業的7-8%,但是全國0-1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7.8% ,人口基數龐大,兒童用藥市場遠未飽和,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巨大,吸引了更多的藥企分食這塊“蛋糕”。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作為曾經的龍頭企業,葵花葯業能否擺脱“家事”的掣肘,進而在兒童藥賽道上保持高速增長,還尚存疑問。
林園建倉 股價高漲
在資本市場上,知名投資人林園被股民們奉為“價值發現”的風向標。其“以8000元本金積累百億市值”的傳説,被看做“中國巴菲特”的現實演繹。近期在葵花葯業披露的半年報中,林園的名字讓股民們眼前一亮。
半年報顯示,葵花葯業2020年上半年營收16億,淨利潤2.37億,分別同比下滑32.97%和22.40%。和疲軟的經營指標相比,林園的入股更為亮眼。
在葵花葯業公佈的二季度前10名普通股股東中,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林園投資21號私募基金以97.1萬股成為葵花葯業第十大流動股股東,持股比例0.17%。
這一信息迅速點燃了投資者們的熱情。葵花葯業的股價從8月26日公佈半年報的14元/股,連續大漲5個交易日直至20.78元/股的最高價,一週漲幅達到48.4%。同期230萬手的成交量是此前一週的5倍,再一次驗證了林園的“號召力”。林園買入葵花葯業,讓眾多投資人相信這家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了。
自2015年股災中大跌60%之後,葵花葯業的股價卻沒有與公司業績同步增長,一直在低位徘徊。但同期葵花葯業業績一直保持增長。從2014年至2018年,公司年營業收入都保持2位數的增長幅度。其代表產品有年銷售額超過6億元的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市場份額超過80%。
在醫藥股普遍大漲的2019年,葵花葯業股價最大漲幅也不過30%,且迅速回調至低位。公司2019年的動態市盈率長期在15-20倍徘徊,遠低於同期中證醫藥指數30倍左右的動態市盈率。
風波不斷 家事難平
實際上這並非林園首次入股葵花葯業。早在2019年一季度,林園投資管理的名字就出現在葵花葯業十大股東之中,且彼時持股達到288萬股,佔比0.49%。但2019年葵花葯業的業績和股價表現平平,林園的基金在第二季度便清倉離場。
葵花葯業股價和業績的不對等,很大程度是受關彥斌殺妻案的影響。
2018年12月,時任葵花葯業董事長關彥斌在前妻林曉蘭家中持刀將其砍成重傷,被公安機關抓獲。6天之後,關彥斌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分別由大女兒關玉秀和二女兒關一接任。
2019年4月,關彥斌涉嫌故意殺人被批捕的消息被媒體曝出,公司股價隨之大跌。隨後的8個月中,以林園為代表的的投資者遠離了葵花葯業,公司股價持續下跌。
這場案件對葵花葯業的影響不止於此。進入2020年,關彥斌以及公司大股東葵花集團開始大比例減持和質押葵花葯業股票,都讓公司股價承壓。
2020年4月7日,葵花葯業發佈公告稱,實際控制人關彥斌計劃於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9月30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464.5萬股,佔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25%,佔公司總股本的2.51%。
按照當時葵花葯業當時股價計算,這筆套現金額與其待支付前妻的2.5億元相當。此外,葵花葯業的第一大股東葵花集團也在2020年先後2次質押共計4800萬股葵花葯業股票。而關彥斌正是葵花集團大股東,佔股51.85%。
股東減持和質押給葵花葯業股價帶來不確定因素。
7月16日,法院一審判決關彥斌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關彥斌的辯護人曾稱關彥斌存在精神類疾病和有自首情節,不服判決將上訴。葵花葯業的“家事”風波還將繼續。
發力兒童藥 營收5連降
除了公司內部的“家事”變數,葵花葯業近年來業績也面臨重重壓力。
在2020年半年報中,葵花葯業重申公司的發展戰略:以生產中成藥為主導,持續貫徹“一小、一婦、一老”的戰略,聚焦兒藥戰略,擴大兒童藥核心領軍優勢。但其半年報業績並不樂觀:葵花葯業上半年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億和2.37億,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32.97%和22.40%。
葵花葯業在年報中表示:疫情期間零售終端銷售受限、醫院終端患者管控和呼吸疾病發病率降低導致經營業績有所下滑。但《華夏時報》記者查閲近期財報發現,葵花葯業自2019年二季度,營收已經連續5個季度下滑,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5.7%、4.33%、8.73%、24.96%和41.23%。下滑速度有加速趨勢。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電話聯繫葵花葯業董秘辦公室,對方回覆已轉給相關負責人,但截止發稿未收到回覆。
儘管葵花葯業目前在兒童藥市場有競爭力較強的產品,但這並不意味着未來能贏得這塊不斷增長的蛋糕。專家表示,隨着我國“二胎時代”的到來和兒童醫保覆蓋率提升,藥企兒科用藥的研發熱情高漲。但兒童肝腎神經和內分泌功能未發育完全,藥物代謝和吸收都存在較大風險,因此在藥物品種、劑量、劑型、規格、用法等方面,都較成人藥物研發更加嚴謹和苛刻。
而在研發方面,葵花葯業的投入並不突出。根據葵花葯業2018年和2019年年報數據,公司全年研發費用佔應收比例分別為2.73 %和2.71%,費用規模分別為1.22億和1.18億。而2020年上年半,公司研發費用為4517.3萬元,同比下降29.97%。
這一研發投入在A股上市藥企中並不突出。據《華夏時報》記者對A股286家藥企上半年研發費用的不完全統計,有114家投入高於葵花葯業。而另一家兒童藥生產企業濟川藥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也分別達到了1.96億、2.1億和1.23億,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8.53%。
劉小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兒童用藥市場規模僅佔醫藥行業的7-8%,但是全國0-1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7.8% ,人口基數龐大,兒童用藥市場遠未飽和,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巨大,吸引了更多的藥企分食這塊“蛋糕”。
儘管佔據好賽道,又有品牌和產品的市場認可,但葵花葯業在研發投入上並未持續發力,也為公司在未來市場上的表現增添了變數。對於葵花葯業的未來發展,《華夏時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