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譚仔米線衝刺IPO:褪去“家族”外衣後,征戰內地能否延續輝煌?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財經

文 | 有牛財經,作者 | 黑桃與長劍

今年以來,資本對新消費賽道的熱愛在麪食這一細分品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和府撈麪、遇見小面、馬永記、陳香貴、張拉拉……拿到融資的粉面品牌正不斷增加。而在這個節骨眼上,也有品牌意圖主動擁抱資本市場,出身香港的譚仔米線就是其中之一。

查詢港交所信息可知,譚仔米線母公司——譚仔國際有限公司已經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最快將於下週開始招股。就其此前遞交的招股書來看,國泰君安國際依舊是它的獨家保薦人。

作為一家由湖南家族創立、產品主打雲南米線、以日企為控股股東的香港餐飲公司,譚仔米線的發家史可謂一波三折,但它最終還是在當地站住了腳,進而一舉成為港人心中米線的代名詞。如今它主動擁抱資本市場,對內地的擴張野心也顯露無疑。在羣雄並起的國內粉面市場上,譚仔米線能否重現它在香港的輝煌?所有投資者都期待着它未來的答案。

“城頭變幻大王旗”

就如上文所説,譚仔米線的創始家族——譚篤壽一家均是湖南人,於20世紀60年代中下葉移民至香港。1996年,譚篤壽三子譚澤羣、六子譚澤強和女兒譚豔萍合夥成立了最初的“譚仔雲南米線”,其第一家店鋪位於長沙灣永隆街,主打麻辣口味米線。收穫積極的市場反響後,譚仔米線又推出“土匪雞翼”等小食,廣受年輕人青睞。

譚仔米線早年間在經營上的確無可置喙,但在公司內部,股東們卻不甚團結。

彼時,由於譚澤強與兩位非家族股東產生矛盾,他拉走譚澤羣等人創建“蟲哥米線”宣佈單幹,然而由於經營不善,蟲哥米線不久後便關門大吉,一行人再度迴歸譚仔米線。2000年,兩位非家族股東先後離開譚仔米線自立門户,譚氏兄弟則邀另一兄弟譚澤均入股,股權由四兄妹平分。自此,譚仔米線終於成為了完全的家族企業。

在這之後,譚仔米線經歷了一段極為順利的發展時光,門店數量迅速突破10家。不過,逐漸浮現的家族內部爭端,以及隨之而來的分家危機卻險些將譚仔米線推入深淵。

導致四兄妹之間產生分歧的原因眾説紛紜,根據港媒《壹週刊》對譚澤均等人的採訪來看,幾人應是在擴張新店策略上各有不同看法,隨後又在利益或錢財方面出現爭執。2006年大家長譚篤壽去世後,兄妹間的矛盾更是日益凸顯。最終,譚氏家族在2008年宣佈將旗下門店分開經營,根據協議,雙方各擁有6家門店。

這其中,譚澤均、譚豔萍及其丈夫周志明繼續沿用譚仔雲南米線品牌,而譚澤羣與譚澤強則另立門户創立“譚仔三哥米線”。值得注意的是,持有“譚仔雲南米線”和“土匪雞翼”等商標的協力飲食有限公司並未被解散或是分割,四兄妹依舊集體持有其股權。

一分為二的譚仔米線,圖片來自東利多控股官網

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譚氏兄妹間“藕斷絲連”的狀況,或許正因如此,兩大品牌分離後的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倒是更加興旺了。分家兩年後,譚仔雲南米線和譚仔三哥米線分店數量分別為14家和13家,員工人數也早已破百。到了2017年,譚仔雲南米線旗下門店數達到50家,而譚仔三哥米線門店數量則為54家。

對於並駕齊驅的兩大品牌而言,2017年是個有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餐飲企業丸龜控股集團(Toridoll Holdings Corporation)宣佈斥資10.3億港元收購香港同心飲食有限公司,而後者正是譚仔雲南米線母公司;這之後不久,譚仔三哥米線也被丸龜一併收入麾下。

動盪中仍不斷前進,譚仔米線做對了什麼?

在此前提交的招股書中,譚仔國際詳細列出了其目前的股權結構。

信息顯示,東利多香港直接持有譚仔國際99.8%的股份,而東利多香港則是Toridoll日本的全資子公司。在關係鏈的最上方,丸龜控股集團創始人慄田貴也與其夫人共同控制着Toridoll日本約48.69%的股權,可被視為譚仔國際的控股股東。

外企的介入並未給譚仔米線帶來任何不適,就招股書中的門店數據來看,兩大品牌的擴張腳步完全沒有減緩。截至最後可行日期,譚仔國際旗下共計擁有156家餐廳,其中譚仔雲南米線79家,三哥米線77家。另據歐睿諮詢報告顯示,譚仔國際在香港亞洲粉面專門店中排名位列第一,截至2020年,其市場份額達到64.4%。

隨着門店快速增加,譚仔國際的收入也一路上漲。2019-2021財年,譚仔國際的總營收分別為15.56億港元、16.91億港元及17.94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4%;同期溢利(淨利潤)分別為1.97億港元、1.9億港元和2.87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0.7%。

將兩大品牌分開來看,它們的成長速度也是一目瞭然。

以譚仔雲南米線為例,其2016年的營收(包含同心飲食控股和另一家控股公司新揚行有限公司)為7.07億港元,淨利潤則為1億港元;截至3月31日的2020財年,譚仔雲南米線營收升至8.57億港元,2021財年,這一數據再次升至8.9億港元。

譚仔三哥米線這邊,根據掌門人譚澤羣2017年接受採訪時披露的每日收入數據推算,其年營收最少達5.4億元;到2021財年,它的年營收數據已達9.04億港元,甚至反超了主品牌。

譚仔米線之所以能在內部鬥爭和外部收購後依然屹立不倒,除了家庭成員能力夠強外,其本地化、標準化且可擴張的經營模式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本地化方面,譚仔會根據港人清淡口味做出調整,提供多種辣度甚至是不辣的選項供顧客選擇,50港元不到的平均客單價也足夠誘人;標準化上,譚仔於2009年就推出了主打低成本、高品質的“五常法管理系統”,同時也極為注重中央廚房建設。當前,譚仔香港地區門店的半成品均由中央廚房進行集中採購生產,僅有新加坡和深圳的新門店採用第三方採購模式。

如何在內地站穩腳跟?

儘管在香港粉面市場上已經混到風生水起,但譚仔依舊抱着將觸角延伸至其他國家,尤其是內地市場的想法——這點從上市公司名中的“國際”二字就能看得出來。同時,它的大股東丸龜集團雖在全球市場擁有眾多門店,對中國內地的滲透卻幾乎是空白。對於丸龜集團而言,若是譚仔日後能夠成功打入內地市場,它也就有了進軍中國的楔子。

今年4月,譚仔正式踏上了“迴歸”之路的第一步:它在深圳開設了內地首家門店,並延續了香港的經營模式。事實證明,譚仔多年積攢下的品牌聲望在內地也同樣有效,開店首日,其排號人數就超過了1300名。這之後,嚐到甜頭的譚仔又在深圳開設了另外兩家門店。

譚仔國際在本次招股書中也提到,本次上市籌資額將用於擴大香港、內地、新加坡、日本和澳洲的餐廳網絡、中央廚房;同時,公司計劃在2024年3月31日前於這些地區分別設立44間、55間、24間和15間新門店。

然而,內地面食市場早已不是90年代蒼蠅館子遍地走的那副模樣,自味千拉麪、康師傅私房牛肉麪、和府撈麪等連鎖麪館成立,國內麪條品類就已邁入了品牌化時代。到今天,蓬勃發展的諸多面食品牌們甚至引來了資本的介入,今年7月,和府撈麪宣告完成8億元E輪融資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一數字創下了國內粉面賽道最高融資記錄。此外,獲得資本青睞的選手還有遇見小面、馬永記、陳香貴、張拉拉等新品牌。

和譚仔這樣的老牌企業相比,和府撈麪們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它們在打造護城河這件事上絲毫不含糊。以和府撈麪為例,其早在門店正式開出前就先行設立了中央廚房,如今這一項目已發展至1.5萬平米;獲得九毛九等投資的遇見小面,也與垂直餐飲供應鏈平台功夫鮮食匯展開合作,意圖加強自身供應鏈體系建設。

穩定擴張的供應鏈體系一方面能夠保證產品質量,一方面也能加快新品牌們的擴店步伐,而這無疑會進一步搶佔譚仔米線的擴張空間。

目前,不管是譚仔米線還是內地的連鎖麪館,首選開店場景幾乎都是購物中心——這一場景不但線下流量大而穩定,且能幫助企業培養品牌力。從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底,全國購物中心數量超過7000家,而每家購物中心能承接的品牌在300個左右。

對於諸多尋求全國市場的麪食品牌們來説,這樣的優質渠道總歸是有限的,誰能先人一步佔據更多的購物中心場景,誰就能在博弈中佔據上風。對比來看,譚仔米線擁有常年積攢下的聲望和對接資本市場帶來的大量資金,但內地新品牌們也得到了無數投資機構的寵愛,接下來,如何在兼顧質量和供應鏈的同時保持擴張步伐,將是選手們要面對的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