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三年虧損2億的極飛提交IPO,農業無人機仍是門好生意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勳

科創板或將迎來農業植保無人機“第一股”。

11月22日,一直聚焦於農業植保的極飛上市申請獲受理,擬募資15.09億。

涉足植保無人機領域7年後,極飛仍然處於投入期。根據招股説明書,極飛還在持續擴大,2017年全年虧損額為689萬,到2020年虧損已經達到了8556萬。

這並不妨礙資本持續押注。今年3月,極飛完成了高瓴資本獨家投資的超過3億C++輪融資。此前,極飛已經經歷了5輪融資,C+輪獲得了12億元,投資發方包括百度資本、軟銀、創新工場等赫然有名的基金。

農業無人植保有着誘人的前景, 2017年,美國就擁有9000多架農用飛機, 佔全球擁有量28%。飛機承擔了65%化學處理作業,植保設備完成了近60%的農藥噴施工作。

在國內,農業種植走向規模化和機械化的趨勢正緩慢而持續發生着。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數據,2020年,國內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已經達到11萬台,作業面積突破10億畝在新疆、內蒙古和東北等地,超過萬畝的農場並不少見,並已經習慣於機械化作業。去年,黑龍江七星農場還嘗試了16000畝地的無人化秋收。

無可否認,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還在早期,美國有50%的土地使用農業航空技術,但國內只有2.6%。無論是資本還是極飛,都在等待機械化耕種時代的黎明到來。

另闢蹊徑

在大疆幾乎一統市場後,極飛成為少數找到辦法突圍的民用無人機公司,而且在農業植保領域,與大疆旗鼓相當。

2007年,沒有任何農業背景的“技術男”彭斌成立極飛的前身XAIRCRAFT,最初做四旋翼航模。無人機當時還是新鮮小眾的極客產品,只有些航拍圈子會使用,談不上商業化。為了掙錢,他們做過航拍無人機、物流無人機、電力巡檢,還參加了南極科考,2011年時,一年能有2000萬的收入。

2013年,大疆轟動行業。它們正式發佈了首款消費級航拍無人機“Phantom 1”,消費級無人機爆發,那年就為大疆帶來了超過8億元的營收。2014年,大疆又推出了Inspire1,賣出了40萬架無人機,銷售額以兩到三倍的速度暴漲,到2014年末,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大疆已經佔去七成。

在消費級領域,極飛也好、其他廠商也好,其實從大疆Phantom推出時,已經沒有什麼追趕機會了。

大疆在消費級市場勢如破竹的那兩年,彭斌注意到國內鮮有人關注的農業植保領域。他們接觸了珠海銀通、珠海羽人這些早年做農業無人機的公司,又在秋收季去新疆大農場跑了一圈,回廣州後,就打算專攻農業植保無人機。

2014年,極飛砍掉了已經盈利的航拍和物流業務,“all in”農業植保機研發,在當年拿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僅僅過了幾個月,2015年4月,他們就發佈了首款能半自主作業的植保無人機P20。

大疆立刻注意到了這個有前景的市場,也在當年推出了農業植保機MG-1。此後兩家公司你追我趕,大疆推出了T系列,極飛則不斷更新自己的P系列,價格也不斷下探。2018年極飛發佈P系列2018版本新品後,大疆的MG-1S就降價了近1萬元。

但這個市場並沒有出現消費級市場那樣碾壓式的競爭。和C端注重配置和價格不同,農業本質上是B端生意。大疆和極飛面對農場管理者和農民,要應對農業生產的各種特殊需求。

B端行業價格雖然是個考量因素, 對行業理解更為重要。大疆雖然在消費級市場所向披靡,但在農業植保領域,實際上它和極飛都是新手。

他們有着相似之處。兩家公司瞄上的都是精準農業,做全套智能方案供應商。但他們又有不同打法,大疆其實延續了做消費級產品的思路,推出的分析農藥噴灑效果的霧滴分析儀、GNSS移動站,可以安裝在MG上的撒播系統,其實圍繞的仍然是無人機產品,針對的還是飛行場景,而且在作業時,大疆更多會依賴飛手操控。

極飛更偏重整體地塊管理,除了無人機外,還推出了農業無人車、自駕儀、智能相機、農業氣象站、土壤監測儀等等,已經涉及農業生產播種、作物後續監控的各個環節。和大疆不同,極飛希望做的是一套全自動化植保方案,前期他們劃定區域、規劃路線,用户自己一鍵啓動即可,這樣可以又賣解決方案。

大疆的模式適合在一個場景做深,而極飛更適用於整個種植環節。國內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還在早期,很難立刻判斷孰優孰劣。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正在參與一場艱難而漫長的農業機械化革命。

押注未來

農業植保無人機是門難啃的生意。

36氪曾經報道, 2020年,大疆的營收約240億元,淨利潤約為64億元。而根據極飛的招股書,其2020年的營收為5.3億元,而且因為需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極飛三年半累計未彌補虧損為 2.24億元。

國內新疆、黑龍江已經有大規模農場,而且都有超過80%的機械化水平,但更多的仍然是分散小地塊。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國內中型和大型拖拉機佔比不足三成,美國中大型拖拉機佔比超過了65%。機械化水平達到80%的河北,其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只有黑龍江的一半。

根據農業部發展規劃司的數據,英國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擁有超過52千瓦動力裝備,等同於一輛中型拖拉機。

大疆和極飛首先要解決市場教育的問題。大疆使用的還是經銷商模式,主要通過經銷商售賣和服務,極飛的模式更“重”,初期他們甚至不敢貿然直接對外銷售,自己組建了800人的團隊在新疆、河南、東北等地提供植保無人機服務,直到2016年才正式對外銷售。他們也在新疆、東北一些重點區域設立了分公司,一旦有問題立刻響應。

農業植保無人機市場的確在逐漸升温。極飛和大疆重金投入的,其實是五年甚至十年後的市場。

根據招股書,2018年極飛全年賣出5416套無人機,到今年上半年,銷量已經翻了幾倍,達到12775套。這背後有下調產品售價的因素,也有市場開始成熟。

中國鄉村正在發生悄然而無可阻擋的變化。根據統計局2017年發佈的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36-54歲的佔了2.5億人,35歲以下的只有6000多萬人。農村的老齡化、空心化意味着剩下的人必須要更多依賴機械作業。根據極飛2019年公佈的用户數據,50後用户出現了直線增長。

用户觀念轉變時,更適用於無人機作業的中型和大型的農場數量也在增加,一些地區會將閒置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成為了集體合作農場。以南通為例,他們2018年就有18個面積超過千畝的新興合作農場。

對極飛來説,必須熬過這段時期。他們自己也承認“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可能無法盈利或無法進行利潤分配。”如果能順利上市, 極飛也可以有更充足的彈藥投入研發和銷售。如果無法IPO,極飛或許會引入更多資本,對於農業植保無人機這一慢熱行業,尋找有耐心的同路人會是更大的挑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9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 | 三年虧損2億的極飛提交IPO,農業無人機仍是門好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