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數據顯示,印度已超越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大經濟體。分析認為,這對本就處於經濟困境中的英國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個新打擊。據悉,10年前印度的排名還在第11位,而英國是第5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各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作為英國前殖民地的印度,在2021年的最後三個月超過了英國,其領先優勢在2022年前三個月進一步擴大。按照分析,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在2027年比英國大20%左右。而印度總理莫迪此前還曾表示,將用25年時間讓印度成為發達國家。
↑印度已超越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大經濟體,未來差距可能更明顯
超越英國,兩者距離或進一步拉大
印專家預測:2030年印度將成世界第三
據報道,英國國內面臨着通貨膨脹飆升、經濟衰退等風險。而相比之下,印度經濟預計今年將增長7%以上。數據顯示,印度在2022年頭三個月的名義GDP為8547億美元,英國同期數據為8160億美元,而英國2022年第二季度的GDP還出現了0.1%的萎縮,這可能繼續擴大兩者間的差距。此外,英鎊兑印度盧比的表現也不如美元,今年英鎊兑印度盧比的匯率下跌了8%。
來自IMF的預測顯示,印度今年全年的GDP規模仍將超過英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五。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維爾馬尼還預計稱,到2030年,印度將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有報道指出,人口數量是印度和英國最根本的差異之一。報道稱,截至2022年,印度的人口為14.1億,而英國的人口為6850萬。另據聯合國發佈的《2022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印度預計在2023年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一半人口處於工作年齡段
分析人士:小心“人口紅利”變“人口陷阱”
2021年發表在研究社會、政治、經濟的智庫“移民研究中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提到,一般來説,更多人口數量會創造更多的生產總值。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的韋斯利·皮特森教授則在2017年發表的名為《人口與經濟增長關係》一文中提到,如果人口增長和人均GDP增長是相互獨立的,那麼高人口增長率將會帶動更高的經濟增長率。文中還提到,人口增長對各個國家人均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並不相同。分析稱,人口增長對印度和部分非洲地區的人均經濟增長有積極影響,不過在澳大利亞則截然相反。這種矛盾的發現讓一些分析專家認為,人口增長對人均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不是統一的,而是隨特定情況而變化的。
分析指出,實際上,人口增長和人均GDP增長不是獨立的,二者之間的關係可能取決於其他因素,如人口年齡結構等。據報道,從數據來看,印度正處於人口紅利階段。截至2011年,印度總人口的一半處於工作年齡段(25歲-64歲)。到2050年,印度將再增加1.83億該年齡段的勞動力。這意味着,未來30年新增的全球勞動力中,22%都將來自印度。皮特森也在文中總結稱,對低收入國家而言,人口增長從中短期來看可能是有害的,但是長遠來看就會產生人口紅利。
不過另一方面,根據政治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的理論,人口增長速度會超過糧食生產速度,從而導致人均佔有食物的減少。在他看來,若人口增長,平均收入可能也會被拉低至剛好滿足生存的水平。此外,分析人士認為,人口紅利階段不會直接轉化為經濟增長,如果印度沒有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勞動力素質沒有跟上,反而可能掉進“人口陷阱”。印度國會議員沙希·塔魯爾也警告稱,不要因為趕超英國就“得意忘形”。他強調稱,印度的人口數量是英國的近20倍,因此人均GDP相對而言仍然較低。此外,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也對印度保持了謹慎看法,認為其雖然目前經濟增速強勁,但仍面臨着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通脹率等壓力。
↑印度國會議員沙希·塔魯爾警告稱,不要因為趕超英國就“得意忘形”
多國人口減少
未來國際移民可促進持續發展
據央廣網報道,根據韓國統計廳近日公佈的數據,2021年韓國生育率同比減少3.4%,為0.81,是自統計以來的最低值。新生兒數量26.06萬名,同比減少4.3%,同樣創下歷史新低。2020年成為韓國人口負增長元年,2021年人口自然減少的趨勢延續,同比減少9.1萬人,到今年第二季度,韓國人口已經連續11個季度自然減少。報道稱,受經濟成本、傳統觀念等影響,韓國生育率愈發低下,甚至有學校因為生源不夠而被迫關閉。
而日本今年上半年新生兒數量也創下22年以來最低紀錄。據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1月至6月),日本新生兒數量為384942人,比上一年同期減少2萬餘人。這一數字為自2000年以來最低數值,首次低於40萬人。
此外,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21年1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的人口增長率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間只有0.1%,為美國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歐洲人口在2020年減少了74.4萬人,去年減少了140萬人,這是自1950年有記錄以來所有大陸人口的最大降幅;2020年新加坡總體生育率下降到1.1,是10多年來最低水平。
有報道指出,人口持續減少將帶來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等風險。一篇發表於2021年的研究文章指出,未來國際移民的影響可能越來越大。據瞭解,在全球範圍內,約有三分之二的移民集中去往20個國家,其中美國是最大的移民目的地,其次是德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和英國。約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來自於10個國家,其中印度是最大的移民遷出國。分析認為,移民對人口流入國和流出國而言都有積極影響。對人口流入國而言,由於移民者大多為受過高等教育、擁有技能的年輕人,將改善當地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對人口流出國而言,從一方面來説,這意味着人才外流,將會加速人口老齡化,不過移民向原籍國的匯款則可以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和教育,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並降低死亡率。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責編 鄧旆光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