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卻能“碾壓”眾多發達國家,成為GDP總量排在“世界第二”的經濟體,這讓不少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也感到非常的羨慕。所以説,我國的發展模式也一直都被不少國家用來借鑑。例如,越南、印度等國家,就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下一個中國”。
除此之外,因為中國還有着“世界工廠”的稱號。不過,隨着中國的發展,我國原先具有的“勞動力低廉”、“土地成本低”等優勢開始漸漸消失。所以,“世界第一工廠”的稱號,也被印度、越南等國家“覬覦”着。
中國所擁有的紅利,讓不少國家分外眼紅。早在2015年的時候,英國《金融時報》就曾經報道過,因為印度經濟增長較為亮眼,所以一度讓“印度即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增長引擎”的話題再一次出現。
此話怎講呢?多年來,中國經濟一直都以着實在的成績和亮眼的數據,不斷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正能量”。所以,“中國經濟將繼續成為世界增長主要引擎之一”的話題,一直在被各國專家提起。就這樣,印度再一次“盯上了”中國所擁有的這一項“榮譽”。
值得一説的是,在2015年經濟有所增長的時候,其印度副財長賈揚特.辛哈還一度大膽預測:“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將在增長和發展方面,將中國甩在身後”。現在,2015年已經過去了5年的時候,但是印度“超越中國”的計劃好像並沒有實現。
中國強大的經濟,是一步一個腳印得來的,是一代又一代國民不斷探索換來的。所以,不少國家只是在“模仿中國”,實際上自家的國情和中國是大不相同的。
印度有着“中國夢”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中國身為發展中國家,能位居“世界第二”多年,已經成為了他國追逐和夢想超越的目標。只不過,這個目標比較難以實現罷了。
5月21日,印度《明特報》發佈文章:“印度正在追逐一個難以實現的‘中國夢’”。這件事,要從月初説起。當時,印度方面傳來消息,印度政府將通過開發46萬公頃土地,以吸引從中國轉移製造業的企業。説白了,印度政府就是為了“挖牆腳”。
疫情之下,不少國家都對自家的生產製造供應鏈非常重視。而印媒就在疫情期間,正大力吸引國外資本到本國來投資。為了方便外資建廠,印度在新德里開闢了將近46萬公頃的土地,就是為了“靜候佳音”。
而大面積的土地使用權,或許就能成為吸引外國資本的最有利條件。印度本次誠意十足,瞄準了那些可能從中國撤走的企業。不過,印度可能忽視了中國的競爭優勢。
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中等收入、高生產效率、“世界第一”的基礎設施,讓外企沒有輕易打算撤出中國的打算。另外,土地和靈活的勞動法,也是吸引企業至關重要的優勢之一。而宜商環境、關税制度等,印度還有所欠缺。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所在。
雖説近些年中,有不少勞動性較為密集的外企(例如服裝產業)的確在遷往他國,但是這也絲毫沒有影響中國的出口。2019年,中國在服裝和服裝配件出口業上的出口總額高達940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
可以發現,無論是印度提供怎樣的土地,中國在產業、市場等政策上的優勢,都不至於外企不顧一切“撤離中國”。
近日,多國媒體對中國經濟發展抱有持續看好態度。例如,《俄羅斯報》刊文表示:“中國有能力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堡壘......”;馬來西亞《星報》報道:“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廣闊......”。
就連印媒都直言,“中國夢”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而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也表示,從今年疫情後的重啓經濟上,中國實力已經很突出,並且“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環球網《印媒:印度想大規模挖角中國?黃粱一夢》
《英媒:印度難以很快超越中國 經濟受結構性問題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