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微軟蘋果市值2.5萬億,騰訊6000億,合理嗎?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圖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西西弗評論,作者:老C,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1、

本週,阿里公佈的季度報表很不好,公佈當日股價暴跌11%,總市值跌破4000億美元。而英偉達業績超預期,當日上漲8%,接近8000億美元,離1萬億美元市值已經不遠了。朋友圈中,炒中概股的人不少,一片哀嚎。高歌猛進的美股,萎靡不振的A股,讓人心驚肉跳的中概股,形成了鮮明對比。

2018年8月,蘋果成為第一個市場超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微軟那時應該是8000億美元,騰訊大概4000多億美元。21年2月,騰訊股價漲到了770多元,市值超過9000億美元。中國的萬億美元企業一度呼之欲出。不過,在一個個消息的打擊下,騰訊開始了連續下跌,最低跌到了412元,幾乎腰斬。萬億美元市值,離中國企業似乎越來越遠了。相比之下,美股則一路高歌猛進,蘋果、微軟、谷歌,三個兩萬億美元公司,亞馬遜也在衝擊2萬億。特斯拉這個小字輩,也突破了1萬億美元市值,FB,英偉達也有機會跨入萬億美元公司的行列。

美股有沒有泡沫,肯定有。但美國這些科技巨頭,真的是非常非常優秀的公司。蘋果微軟谷歌這三家,體量比中國公司大,增速還比中國公司高,估值秒殺中國公司,也是情理之中。

騰訊目前大概是900億左右美元年收入,200-300億美元利潤量級。蘋果收入差不多騰訊4倍,利潤3倍多。微軟的收入差不多是騰訊的兩倍,利潤2倍多接近3倍。谷歌收入接近騰訊3倍,利潤也差不多3倍。美國這幾家公司不僅體量大,增速還高,利潤每年能漲30-40%。

這幾家公司賺得還不是賬面利潤,是真真實實的現金,花不完的現金。微軟上了財年花了400多億美元回購股票和分紅。谷歌也差不多花400多億,蘋果上一財年則花了700多億美元回購。這幾家公司就像永不停歇的印鈔機,賺了鉅額利潤,然後再通過回購分紅返還給股東。股價不漲才怪呢。

2、

美國是個很有趣的國家。一方面,我們看到美國政府的種種亂象,看到美國紅脖子右派和白左的種種怪誕行為。另一方面,美國有全世界最頂尖企業和人才。有時候忍不住感嘆,為啥美國有這麼牛的企業,這麼多的人才。

頂尖企業和大學科研體系,是美國目前仍然傲視全球的核心競爭力。為什麼美國企業這麼牛,核心是全球化:全球化的市場,和全球化的人才。眾所周知,微軟和谷歌的現任CEO都是出生在印度的移民,特斯拉的創始人,新科世界首富,是出生在南非的移民。美國科技行業的大半壁江山,都是由移民撐起的。美國的理工領域的科研,基本上也是大半都是移民了。

從全球吸收最優秀的人才。同時,用這些最優秀的人才,從全球賺取鉅額利潤。這就是美國頂尖企業的成功之道。

全球目前差不多78億人,中國14億人,佔不到20%,全球差不多接近90萬億美元GDP,中國也差不多佔不到20%。世界的人口和經濟,都是中國的5倍多。

一個面向全球的公司,和一個面向中國的公司比,天生就應該有5倍的差距。如果騰訊刨掉海外業務,和微軟蘋果比,估計市值也差不多就是五分之一。在一個五分之一大小的市場,做到極致,得到一個五分之一的市值,這不是很合理嗎?

之前,投資者給騰訊阿里很高的估值。為什麼投資者明明知道騰訊和阿里都在一個只有五分之一大小的池子裏面撲騰,但仍然相信他們未來的成長故事呢?因為市場認為,騰訊和阿里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壟斷優勢,在這個小池子裏,不斷的捲來捲去,無限的橫向擴張,一個個把其他行業卷掉。互聯網已經卷完了,可以再卷媒體、卷零售、卷物流、卷金融,可以在中國繼續無限擴張。

那時的投資者認為,雖然中國市場只有五分之一大小,但騰訊阿里在中國可以比微軟谷歌蘋果在全球更壟斷,可以僅僅靠中國市場,就做到萬億美元市值規模。

但2021年,中國政府告訴資本市場,政府不會容忍資本的無序無限擴張,不會允許互聯網巨頭一個個吞噬傳統行業。

騰訊今年的收入有可能接近6000億,每個中國人一年給騰訊貢獻400多元收入,100多元利潤。這個數據説大不大,説小不小。中國全年的個人所得税不過6900億元。如果我們比較騰訊阿里在中國的收入和中國GDP的比例,以及谷歌微軟在美國的收入佔美國GDP的比例,應該會發現騰訊阿里的比例反而會更大一些。騰訊阿里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也許比谷歌微軟蘋果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更強大。

中國政府無法容忍互聯網巨頭在中國無限無序的擴張,自然,投資者就看到了互聯網巨頭頭上的天花板。那麼,既然只有五分之一的市場規模,也就能給五分之一的估值了。

蘋果微軟市值2.5萬億美元,騰訊6000億美元,也就很合理了。

3、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未來一定會出現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

然而,能成為萬億美元市值的,一定是全球化的中國企業,而不是僅僅依靠中國市場的企業。

目前政府對單一互聯網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容忍度,估計也就是收入1000億美元,利潤300億美元,估值5000-6000億美元的大小了。這個規模,也就已經相當於全球市場市值2.5萬億美元的企業。更大的企業,壟斷地位太強,估計政府就會出手予以限制。

當然,隨着中國經濟在世界份額的擴大,這個規模可以更大一點。但是,僅靠中國一個市場,是不可能支持一家萬億美元估值的企業,更不要提2萬億美元估值了。目前,投資者估計也都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對騰訊阿里的未來增長,並不樂觀。中國企業如果不能全球化,今天的騰訊阿里就是天花板。

美國的政府體制沒什麼可學習的。但美國的頂尖企業,仍然是中國企業需要學習的對象。要想走到世界之巔,中國企業別無選擇,必須學習美國企業,去佔領全球市場,去吸納全球人才。靠在中國市場極限內卷,是沒有出路的。

據媒體報道,2014年時,騰訊幾乎快談妥對WhatsApp的收購,卻被Facebook捷足先登。據説就在騰訊和WhatsApp的談判進行到最後一步時,馬化騰接受了一起背部外科手術,這使得他延遲了飛往硅谷的行程,與WhatsApp創始人Jan Koum的談判也不得不延期。這時,馬克·扎克伯格突然入局,宣佈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這一價格幾乎是騰訊出價的兩倍。

如果2014年騰訊成功拿下WhatsApp,我相信,騰訊將會是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會遠比今天的騰訊更加全球化,應該也能達到萬億美元市值。造化弄人。

一家兩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是怎麼樣的?對全球化公司,看上去也不難。一家全球化公司,本土市場一般佔比也就40%左右。華為在15-16年,海外業務沒有被打壓前,本土市場應該也就是40%出頭。

微軟上個財年1700億美元收入,600多億利潤,谷歌1800億美元收入,400多億利潤。按人民幣,差不多1萬-1.2萬億收入,4000億利潤,就可以摸到了。按本土市場佔比40%算,本土市場拿到4000-5000億收入,1000多億利潤,就可以了。騰訊阿里在中國市場拿到的收入利潤,都在這個量級以上。

如果騰訊和阿里,能像美國的全球化公司一樣,本土收入只佔40%左右,海外拿到60%,現在就已經是一家2萬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了。

4、

中國企業出海,非常難。今天尤其難。

西方的全球化理念、政治和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都是中國還遠遠不及的。

好萊塢的大片,漫威的超級英雄,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接受和欣賞。這是西方世界用幾百年時間打造的文化霸權。

為什麼一個愛馬仕的包能賣十幾萬幾十萬,中國的同樣質量的包只能賣幾百頂多幾千。這是西方世界數百年積累的品牌和文化的優勢。法國和意大利出奢侈品牌,全世界人民就覺得很合理,尼日利亞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級別的奢侈品牌。

美國的商品很容易賣到全世界,美國的品牌很容易建立高端形象和溢價。中國商品要做到同樣的事情,就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誰讓我們的底子不夠厚呢?

好萊塢的明星的影響力遍及世界每個角落,中國的明星影響力只限於中國。

今天,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還受到各種各樣的政治打壓。但別無選擇,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全球化。靠在中國內卷,是無法卷出蘋果、微軟、谷歌這樣2萬億美元估值的偉大企業。

今天我們已經看到有一些創業者,從一開始就具有全球視角,一開始努力打造一家有能力全球化運營的企業。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中國政府最近的舉措,從某種意義上,也告訴互聯網巨頭,在國內無限擴張無限內卷是不被允許的,你們想做萬億美元的偉大的企業,就走出去,去國際市場卷吧。

中國GDP總量超過美國是毫無懸念的,估計也就是5-10年的時間。但中國的政治、軍事、文化達到美國今天的地位,需要更漫長的時間,也許是30年50年,也許更長。在文化領域,中國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美國,而是統治世界至少200年的西方文化。這條道路道阻且長。

走出國門,努力做到全球化的企業,是這個道路上的先鋒軍。如果中國的商品、企業、平台、內容能建立全球性影響力,國家影響力,文化影響力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中國未來最優秀的企業,一定是有全球視角,能吸收全球人才,能從全球賺取收入和利潤的企業。內卷沒有出路,走出去才有無限可能。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