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在過去9年裏,今年只有27歲的他已經參與過4次熱門領域的創業。

作者丨陳曉編輯丨信陵圖源丨圖蟲創意

連續創業者是稀有物種。在成功創辦阿里巴巴之前,馬雲失敗了4次。

在疫情仍未平復的上海,創業邦見到了許捷,一位出生於95年的創業者。

在過去9年裏,今年27歲的他已經參與過4次熱門領域的創業:“雙創”時代做過創業孵化器,短視頻風口時做過b站情感博主,舉辦過小有名氣的“失戀博物館”巡迴展,目前則在曾經火爆的漢服領域搏殺。

趕上了“雙創”但沒找到模式

在2013年,許捷的學生時代,創業的種子就種下了。他跟師兄創辦了一個創業孵化器,為投資機構搜尋早期的創業項目,並參與孵化。

“類似於現在的FA機構,當時做的比較粗糙,但趕上了互聯網創業潮,孵化器的形式比較新穎也受到很多關注。”許捷對創業邦説。

2014年前後乘着”雙創”的政策東風,許捷聯合創辦的孵化器獲得了當年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獎金獎。

獲獎的消息讓他們的創業項目獲到了創投圈的關注。2015年,許捷團隊拿到了由俞敏洪參組建的洪泰基金的天使輪投資。許捷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正式創辦了公司“闖先生”,開啓了投資+孵化的創業之路。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但好景不長,2017年前後,許捷明顯感覺到大家創業的熱情消退,項目數量減少。同時,“闖先生”也沒能找到孵化器立足的模式。不過,這也沒什麼。比他年長34歲、大名鼎鼎的李開復博士2009年創辦的創新工場,起初也是做孵化,之後進展不順,也轉型去做了風險投資。

但這段短暫的經歷,讓許捷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創業的戰場。

2018年前後,短視頻賽道聲名鵲起,B站作為一枚互聯網新星冉冉升起。許捷決定加入短視頻賽道,開啓了自己的自媒體博主養成之路。

他發現很多年輕人,表面上看起來生活豐富多彩,但實際上有很多想法無人傾訴,尤其是情感問題,跟身邊人羞於表達,更願意到互聯網上尋找慰藉。

“情感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許捷開通了B站賬號,充當起了“感情顧問”,在電腦前,對身邊人或者網友留言的感情問題,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中立客觀的分析,給當局者一些建議。

“當時製作還比較粗糙,一個人拍攝、錄製、剪輯。用口播的方式,比較趣味性的內容,在當時還比較稀少。”許捷花一年多時間,把B站賬號“許仙僧”做到十幾萬粉絲,微博粉絲將近20萬。

在目前市場中,一個賬號粉絲達到10萬,就具備商業變現能力。據行業人士介紹,小紅書上超過10萬粉絲,每週都能接到上萬元的商業合作單。微博超過10萬粉絲,基本一條商業廣告博文能賣上千元 。

但許捷自媒體賬號的變現能力並不大。“ 情感博主並不像科技博主、美妝博主,不斷會有新的SKU進來,很多故事都有相似性,保持內容新鮮有粘性非常有難度。”許捷説。

同時,他也不認同博主常見的變現模式:接廣告,或者在內容中植入推廣。“我現在有一套快速漲粉、快速變現的方法論,但是這並不是我追求的。我想要更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東西。”

情感博主這條路走不通,許捷開始找另外的路。

開了好頭的“失戀博物館”留下的是遺憾

做情感博主這幾年,除了B站、微博的激勵獎金之外,許捷也不是一無所獲。

他收穫積累了很多故事,有甜蜜的,有痛苦的,大部分都與失戀、前任相關。許捷有一個思路,不如把這些故事都展覽出來,做個博物館。

失戀博物館並不是一個新概念。2006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戀博物館誕生在克羅地亞,旋即風靡全球。到2016年時,失戀博物館的足跡已經遍佈21個國家和地區。“失戀博物館”看上去像是一門好生意。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許捷認為,自己擁有辦失戀博物館得天獨厚的條件,有故事,有粉絲,有影響力。他在B站和微博都發布了徵集,徵集粉絲的失戀物品,並私信給他故事。

”有些東西你曾視若珍寶,如今你不想被它打擾又不想扔掉,沒關係,許仙僧幫你保存這份該死的記憶。”這是許捷在徵集信中的標語。

很快,許捷收到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粉絲的失戀物品。一個月後,第一家失戀博物館在成都某商業中心開業。雖然號稱“博物館”,實際上是以失戀物品為展品的快閃展覽。

與國外的線下實體博物館不同,在商場舉辦的商業展覽出人意料地火爆,很快成都許仙僧失戀博物館成為打卡勝地,有無數年輕男女來緬懷逝去的青春。

名聲打響之後,許捷乘勝追擊,2019年在全國十幾個城市巡迴辦展,還跑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加拿大温哥華辦了展覽。全年接待人次超過100萬,門票收入超過3000萬。

“失戀博物館可以説是近十幾年國內線下快閃商業藝術展中比較成功的案例,我估計可能未來幾年也不會有。”

不幸的是,他猜對了。到了2020年,“失戀”的招牌就開始失寵,加上隨之而來的疫情影響,失戀博物館的項目戛然而止。

許捷回想起來,還有些遺憾。在失戀博物館最火的時候,他不是沒有想過打造IP,將它留存下來。他嘗試過跨界合作,也和製作公司討論過將失戀博物館拍成電影或短片投放到短視頻平台,但並沒有成功。

“它熱度消散得太快,以至於沒有時間讓你有所反應,嘗試更多的商業變現。”許捷反思,短時間沒有找到新的變現方式,是失戀博物館夭折的主要原因。

轉戰漢服,遭遇疫情

沒有“入坑”漢服之前,許捷完全不懂漢服。

直到在全國各地辦“失戀博物館”展覽時,他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着漢服或者JK來打卡。許捷開始惡補漢服知識,瞭解年輕人口中的“三坑”:漢服、JK、洛麗塔。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通過扒數據和市場調研,他發現近兩年,漢服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據艾媒數據顯示,2015-2021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實現了由1.9億元到101.6億元的激增。

由於對國風文化的喜愛,和以往積累的人脈,許捷決定在2019年底投身於漢服領域。這一次,他選擇的商業模式是開線下實體門店:在上海開了一家漢服文化體驗館“錦鯉祠”。截至目前,錦鯉祠在全國已經開了六家門店,分別在上海、無錫、昆明、天津。

但漢服線下店的生意並不好做,漢服創業的熱潮在2020年到達頂峯之後也出現頹勢。2021年受疫情和大環境的影響,非剛需類消費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擠壓。

“除了昆明店沒怎麼虧損之外,其他門店近一兩年或多或少都有影響。”許捷坦言。但他並沒有要放棄,而是在逆境中探索出新方向。“大家對於傳統服飾的需求集中在出遊、參加活動,或者參加人生重要節點的儀式感。”許捷認為漢服需求與外面環境的創造密不可分。

他重拾“失戀博物館”的老套路——展覽,與景區或商業地產合作舉辦國風展覽,邀請漢服社羣和漢服愛好者,並在展覽中融入漢服體驗和拍照打卡的服務。“我們現在更多是以文旅為核心,把漢服融入到文旅大環節中,讓漢服擁有更好的生命力。“許捷透露,8月5日,武漢大學城的國風展覽活動即將落地。

不過一位熟悉展覽行業的人士對創業邦説,面向C端用户的展覽(也稱特展)是一個長不大的“小而美”生意。迄今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能持續繁榮的特展公司。不同於能依託產業的行業展覽(如汽車、消費電子等),特展屬於內容領域,需要應對不同市場,不斷變化的觀眾口味,挑戰很大。

從做孵化器到做情感博主,從辦失戀主題展覽到漢服體驗館,許捷作為年輕創業者始終圍繞着Z時代年輕人的喜好來創業。他稱這一系列身份的轉換是“隨着時代和大環境變化,被迫去選擇的標籤和經歷。”

暢想未來,許捷説,創業還會繼續折騰下去,不過不一定是圍繞年輕人,也許是面對親子市場。屬於他的創業征程還在繼續。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找靠譜商機,關注創業邦視頻號!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5 字。

轉載請註明: 曾把失戀生意做到海外,他27歲第4次創業轉戰漢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