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券商“爭霸賽”緊鑼密鼓:外資陣營再添金融巨頭渣打

中外券商“爭霸賽”緊鑼密鼓:外資陣營再添金融巨頭渣打
自2020年4月1日起,中國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份比例限制以來,外資券商加速入場。日前,渣打銀行(香港)申請設立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外資券商隊伍繼續擴大。

據渣打銀行2019年年報數據,大中華及北亞地區當年貢獻收入佔比為40%,在各地區中佔比最高。

天眼查APP顯示,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對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實施100%控股,渣打銀行(香港)此次申請開設證券公司,對其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發展如同“錦上添花”。

此前,根據2018年《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和《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外資企業提前8個月解除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

外資券商再添新軍

外資提前8個月解除限制,紛紛情緒高漲進駐中國證券市場,外資陣營再添國際金融巨頭渣打,不由得引發本土投資者和券商的擔憂。

對此,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外資控股券商落地,對中國的資本市場而言,一方面會加大中外券商同台競技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也會各取所長,突出自身的優勢領域。外資券商在投行、衍生品及全球大宗商品鏈上有着較強的競爭力,而內資券商在經紀業務等方面有着較好的沉澱,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也會在這種調整中加以體現。在外資券商控股全面開放的背景下,本土券商加大業務投入的要求更加迫切,此時就需要通過再融資、發債等多種方式補充資本,實現業務發展,增強自身實力。

證券公司外資股份比例限制放開,對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其自身定位、國際經驗、差異化和相對高端的國際化產品和服務能夠提升和豐富中國投行的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渣打銀行(香港)自1859年起便在香港開展業務至今,渣打銀行(中國)自1868年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是最早在華開展業務運營的外資銀行之一。160多年的發展,渣打銀行(中國)的營業網點已覆蓋近30個沿海和內陸城市,是外資銀行中牌照最全的銀行之一。

中外券商“爭霸賽”緊鑼密鼓:外資陣營再添金融巨頭渣打
截至目前,經證監會發文核准設立的外資券商共有8家,分別為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摩根大通、野村東方、大和證券以及星展證券。其中,摩根大通、野村東方、大和證券、星展證券為新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

渣打的拓展

目前,渣打銀行(中國)在華開展的主要業務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主營以公募基金為主,結合國內發展勢頭良好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等發行相應的基金產品。

10月16日,《華夏時報》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渣打銀行(中國)北京分行理財服務部經理吳女士獲悉,渣打銀行(香港)的主營業務與大陸是分開的,主要受外管侷限制,投資者只可購買5萬美元以下的基金產品。人民幣只有兑換成港幣才能進行相關的海外交易,購買基金的同時還要承受外幣兑換損失的風險。

此次渣打銀行(香港)申請成立證券公司,方便投資者的基金購買,減少限制。外資的進入這時就凸顯出其海外優勢,雙贏的同時促進市場多樣化。

目前來看,外資的入駐,對本土券商的衝擊也沒有很劇烈,內外資本的角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大的意義在於做大蛋糕,共同發展。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外券商“爭霸賽”緊鑼密鼓:外資陣營再添金融巨頭渣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