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外貿外資發展前景如何?怎樣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記者採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
我國對外貿易韌性強,穩外貿需多措並舉
記者: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逐步回穩向好,情況好於預期。怎樣看待我國外貿進出口表現?全年外貿發展趨勢如何?接下來該從哪些方面着手穩外貿?
顧學明:儘管外部環境嚴峻,但我國對外貿易仍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
今年年初,受疫情衝擊,我國外貿企業遭遇不少困難,但隨着一系列穩外貿措施落實,我國出口自4月份以來就止跌回升,已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自6月份以來實現進口、出口連續雙增長。
對今年全年我國外貿發展趨勢,我認為:一是中西部地區外貿潛力已顯現。二是高技術產業支撐外貿優勢明顯。三是出口市場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四是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外貿增長突出亮點。
下一步,應做好以下工作,推動外貿穩定增長:一是加強對外貿主體支持。進一步提升出口退税、出口信貸等政策覆蓋面。二是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加強海關、税務、外匯管理、銀行和保險等部門的協調,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三是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貿易前沿陣地。四是搭建更多優質的線上外貿平台,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五是進一步推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吸收外資成效顯著,引資磁力不減
記者:目前,我國吸收外資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更好穩住外商投資?
顧學明:近年來,我國吸收外資成效顯著,可以用3個“穩”來概括:
一是穩住了利用外資規模。2019年,我國利用外資規模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全球第二位。今年1—8月,全國實際利用外資890億美元。
二是穩固了利用外資質量。一方面利用外資結構優化效果顯著,今年1—8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766.1億元,同比增長12.1%。另一方面利用外資的技術含量提高,2019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25.6%,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三新”外資增長11.4%。
三是穩定了外資企業信心。今年1—7月,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到資佔比68%。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們要繼續完善外商投資法治環境,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決心;要鼓勵消費新模式和新業態,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定力。
有優勢有能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記者:從中長期看,我們有哪些優勢能夠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顧學明:我們完全有優勢、有能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一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我們能做到集中力量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二是總量巨大且增長強勁的國內市場優勢。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億元,預計2020年消費品市場規模將位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總量巨大。同時,我國擁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持續壯大,消費增長動力強勁,能夠為外貿外資企業提供富有吸引力、具有迴旋餘地的市場空間。
三是全球最大且持續升級的產業供給優勢。我國經濟長期處於快速發展狀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能夠為穩外貿穩外資提供安全可靠的產業保障能力。
四是高度開放且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優勢。2020年,我國繼續自主降低關税;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全國版負面清單已縮減至33條。同時,我國持續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中從2018年的第七十八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三十一位。
更加註重穩外貿穩外資和國內經濟發展結合
記者: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穩外貿穩外資工作與以前比有什麼不一樣?如何繼續擴大開放?
顧學明:在新發展格局下,穩外貿穩外資工作要更加註重和國內經濟發展相結合,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銜接,增強發展動力,提升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
一是發揮穩外貿穩外資在促進我國產業升級中的作用。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等進口,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資源要素支持。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二是發揮穩外貿穩外資在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適時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和現代農業、生態建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三是發揮穩外貿穩外資在促進我國增強創新能力中的作用。建設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鼓勵企業以進口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促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針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開展創新合作。
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要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繼續擴大開放:
一是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自主開放平台,在投資、貿易、金融、外商投資服務和管理、服務業擴大開放等方面探索創新,打造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二是提升國際合作水平。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