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看我們的文章
美國國務院大概是轉行搞廚房用品批發了,這兩年的“造鍋”技術越來越純熟,對中國甩黑鍋的姿勢也是愈發清奇。
最近,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大放厥詞,引用某為政治勢力服務的組織報告,污衊中國25年來一直在操縱湄公河水資源,為追求自身利益犧牲下游國家。
顯然,這一招無疑是用來離間中國及中南半島國家之間關係的,但在這背後,也同時凸顯出地緣博弈之下,除開軍事和政治這種“肌肉力量”外,區域資源對各國的意義也日益重要起來。
壹
美國國務院引用的所謂報告,應該指的是美國非政府組織“地球之眼”出台的年度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國在上游截留了2800億立方米的水量,造成湄公河下游國家經常陷入缺水的困境。
然而事實上,中國上游水庫的最大庫容只有420億立方米,要想完成這家“地球之眼”給予的KPI目標,未來還得再建6倍於現在的水庫。
當然,撇開政治拌嘴不談,美國之所以用這一點造謠,其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地球“原生資源”的重要性日趨顯現。
單以水資源來説,人類能夠飲用的淡水只佔所有水資源的0.75%,而這部分淡水裏,又有近70%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層中,其餘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地球上可被人類直接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約十萬分之七的水源。
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20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5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4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
水資源的稀缺性以及未來肉眼能見的不可替代性,使得資本家們甚至將目光投向了這種資源。
近日,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宣佈, 他們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全球首張水價格期貨合約,每份合約將代表10英畝英尺的水,並且該合約將以納斯達克韋萊斯加利福尼亞水指數(NQH2O)為標的進行交易結算,該指數涵蓋了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水價格。
這意味着水將成為一種像原油一樣的投機商品,同時標誌着水資源在商品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供需決定市場,這件事我覺得單以好壞來論就略顯幼稚了。人類商業社會發展至今,任何具有重大意義的資源都會被商品化,或者金融化,這是一個趨勢,即便美國人今天不來做,未來也許英國人、也許中國人都會來做。
趨勢是一定的,但用金融工具對稀缺資源標價帶來的結果必然只有一個:導致未來水資源的價值更加飆升。
貳
《農業賭博:食物如何不再是食物》一書的作者弗萊德里克·考夫曼從大宗商品交易和衍生品市場的歷史角度出發,認為水資源的金融衍生品和投機很有可能導致水價飆升,甚至使旱情進一步惡化,就像糧食和能源期貨也曾導致社會動盪一樣。
這一點放諸以往經驗,就如金融衍生品對抵押證券產生的影響無二。
換句話説,按照如今的人類社會發展趨勢,水資源稀缺性的進一步擴大是必然的。
這種趨勢其實在更多的領域已經有所顯現,比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提過多次,全球疫情危機下,糧食安全也難以保全。
今年7月13日,聯合國發佈了《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裏面提到,2019年有近6.9億人遭受飢餓,與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萬,與五年前相比增加六千萬,數字一直緩慢上升。
由於疫情原因,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會新增超過1.3億人。
還有,社會財富變得更加集中——由低向高,窮者越窮,富者恆富。
疫情期間,美國的富人財富平均增長了30%,而窮人的財富卻絲毫未有增加,就業崗位減少了1150萬個。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近期雖有所減少,但仍是疫情前的4倍多。
美國好歹還有美聯儲無限QE發鈔撐着架子不倒,可放在新冠同樣肆虐的普通國家裏,情況只會嚴重得多。
那麼,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場新冠病毒帶來的嗎?
絕不是,新冠病毒僅僅是揭開了全球危機的遮羞布而已——
全球化這個故事已經講不下去了,是的,這塊蛋糕已經不夠分了,從開始到現在,所謂的全球化都是一切圍繞着歐美運轉的偽全球化。
它的最終使命,不是提高窮人的生活質量,不是為了第三世界,不是為了發展中國家,更不是為了縮小全球貧富差距。
它只服務於最頂端資本家的擴張需要,服務於世界規則的制定者。
中文網絡裏很喜歡用“內卷化”去定義目前很多國內現狀,也就是在孤立系統中,外部擴張條件受到嚴格限定的條件下, 內部不斷精細化和複雜化的過程。
比如教育“內卷”、娛樂圈“內卷”、或者就業“內卷”等等,但其實你放大到全世界來看,其實目前這就是個全球內卷的大時代。
叁
我們曾經多次提到“存量相殺”、現代“馬爾薩斯陷阱”、人類科技革命陷入瓶頸等觀點,實際上表達的意思都是雷同的:
當一個系統被限定死之後,就會不斷產生混亂的“熵増”能量——系統的總能量不變,但其中可用部分減少。當熵増能量不斷積累,生命體不斷地由有序走回無序,最終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中國曆代王朝往往300年一興替,大多就是奮勇興起——大功告成——持續守成——內部問題滋生——變革——繼續內卷——最終滅亡的大循環。
放在全球同樣是這個道理,只不過走出黑暗的中世紀,在地理大發現之後,西方成功地開發了大量殖民地,滿世界搶“負熵”,並且把自己的“熵增”送出去,這才使得西方能持續領先東方世界500年。
如今,全球化已經走了差不多一個世紀,但新技術卻遲遲不動,新的生產力毫無蹤影,人類的數量卻因為農業革命而大大增加。
這樣的極度內卷,又在全球地緣風險不斷累積以及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將會產生什麼後果,誰也不敢預測。
謝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