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如期而至 ESG漸成A股公司“新名片”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財經

記者張問之

以“綠色”“低碳”為重要表現的ESG(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正成為越來越成為A股公司的新名片。“雙碳”目標下,環保監管的“高壓線”早已繃緊,頗受關注的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如期而至。

2月8日起,生態環境部印發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及《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正式施行,正式拉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強制披露的大幕。青悦環保創始人劉春蕾早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準則》最主要的意義在於‘細化、可操作’,環境信息披露有望更加透明和可信,這也是與全面施行註冊制配合推進的。”

就目前來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狀況並不樂觀。2021年12月,中國環境記協與北京化工大學發佈的《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20年度)》(以下簡稱《報告2020》)評價結果顯示,2020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計4418家,已發佈環境責任信息相關報告的企業共1135家,佔比僅為25.69%。

據上海證券報資訊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有超過80家A股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了環保處罰信息。記者梳理發現,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為問題高發地,固廢污染、環評違規問題正逐漸暴露;披露處罰信息企業數量2020年下降明顯,2021年依然維持低位;以懲處力度為參考,企業環保違規行為的嚴重性有所下降……

“整體看來,企業環保意識在明顯提升。”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強制環境信息披露下,若依然能保持這樣的態勢,那才能真正説明企業把環保幹好了!”

固廢、環評等問題暴露

就上市公司披露的“環保罰單”種類來看,水污染、大氣污染佔比依然居高,但環評違規、固廢污染等問題也日漸暴露。

數據顯示,2021年,因環評違規被出具罰單的公司有東方鉭業、鵬鷂環保、雲南銅業、六國化工等4家企業;因固廢、危廢處置不當被出具罰單的則包括東方鉭業、晶華新材、溢多利、萬邦達、創元科技、南京化纖等6家企業。而這兩項數據在2020年分別為2家、1家。

2021年5月,南京化纖披露“年內首份固廢罰單”。公告顯示,公司旗下江蘇金羚纖維素纖維有限公司,因廠區有廢絲、廢濾布露天堆放,“三防措施”不到位,被鹽城市生態環境局責令改正;2021年7月,創元科技披露,公司旗下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因貯存皂化液(廢乳化液)的場所未能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的要求,被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公開處罰23.84萬元;2021年9月,東方鉭業披露,因違規堆放盛裝過甲基異丁基甲酮的空桶,被石嘴山市生態環境局公開處罰11萬元……

“現在來看,固廢、危廢暴露的問題和早期大氣、水污染一樣,看似‘事小’實則涉及廣泛,甚至會產生連鎖反應,水、空氣、土壤都被污染了。”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環境治理任何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就公告披露來看,多家企業在2021年不止一次受罰,且違規問題不止一種。如六國化工先後因為環評違規、水污染、大氣污染被罰,東方鉭業先後因環評違規、固廢污染被罰。

作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企業的鵬鷂環保,其旗下多家公司因環評違規、大氣污染等被罰,華光環能旗下公司也因大氣污染及水污染被罰。

就處罰力度來看,國中水務因旗下國中(秦皇島)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水污染問題被罰款923萬元,成為2021年罰單中罰款數額之最。

強制披露擰緊“綠色弦”

《準則》再次擰緊上市公司綠色發展這根“弦”,也為企業碳排放信息在內的環境信息披露提供了政策依據及支撐。

《準則》在企業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中就“相關投融資的生態環保信息”要求,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存託憑證、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資產證券化、銀行貸款等形式進行融資的,應當披露融資形式、金額、投向等信息,以及融資所投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這就意味着,“所投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成為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必選項”。

據查,此前證監會披露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反饋意見文件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募投項目已經被監管部門追問環境相關信息。比如,在華旺科技的再融資反饋意見中,監管部門追問:本次募投項目是否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要求及相關規定,獲得相應級別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環境影響評價批覆;發行人是否履行應履行的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要求,本次募投項目是否需取得排污許可證等。

而就上市公司披露的定增預案來看,在公告中提及募投項目報批情況時,或有涉及是否已取得環評報告,但尚無“所投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等。按照《準則》來看,此類信息將在企業年度環境信息報告中,新增為依法披露事項。

事實上,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在業內看來早已是大勢所趨,政策也在日漸明晰。從2003年開始,證券監管部門便要求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此後,各監管部門、交易所均制定了相應的信息披露指引。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準則》的落地意味着已經要強制披露了。”在劉春蕾看來,《準則》對企業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臨時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均進行了詳細且明確規定,瞄準了環境信息披露“實不實”這一陳年舊痾。

頗受關注的碳排放情況,則被列入關鍵環境信息提要,不過,目前只要求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温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進行披露。

前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隨着碳交易市場的不斷完善和活躍,碳排放將成為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逐步進入披露範圍可能性極大。

“組合拳”擦亮ESG新名片

“希望通過評價環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提升企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完善其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觀,推動構建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自律體系。”《報告2020》表示。

儘管整體披露狀況不容客觀,但《報告2020》顯示,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穩步提升,披露指數創新高,2020年指數為37.35,相比2019年上升11.7%,增幅為歷年最高。

“環保紅線不可逾越”正成為各方共識,ESG也正日漸成為上市公司的新名片。在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永順生物總部“榮譽牆”中,記者看到,由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廳、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頒發的“廣州市清潔生產企業”赫然在列。“這‘小小’一塊牌子,含金量很高。”公司工作人員稱。

據瞭解,“廣州市清潔生產企業”需經過技術專家小組書面評審、現場驗收,且證書有效期為五年,若出現環保違規行為或將被撤銷,且到期前需開展新一輪清潔生產審核、申請驗收。這就意味着,企業只有將清潔生產貫穿始終,才能獲此殊榮。而這樣的“清潔生產先進企業”正在浙江、湖南等多個省份認證評選。

在景旺電子董事長劉紹柏看來,所謂“製造類工業企業必然高污染”是一種狹隘的偏見。在景旺電子,每個生產基地所在工業園區,環保設施投入佔到總建設資金的20%至30%;園區廢水、廢氣各項排放指標遠低於國家標準要求。

“目前對工業廢水、廢氣的處理,從技術上講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企業的環保意識,以及對環保設施真金白銀的投入和運營。”劉紹柏直言。

在深高速董事長鬍偉看來,ESG是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因素。ESG給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標準,有望改變過去企業重經濟利益、不重社會價值的現象。

與此同時,ESG強制披露大背景下,在西方已經成熟的社會責任投資,正在國內被更加廣泛地接受、認可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