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餘俊毅
隨着“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國內綠色金融體系也在加速發展和完善。下週《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將正式實施,綠色債券將正式被納入銀行綠色金融業務評價體系。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着國內綠色債券市場有了更為完善的激勵約束政策和認定標準,在政策不斷的引導下,未來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將會進一步迎來發展空間。
促進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方式上
向綠色金融方向轉變
根據央行官網公開信息,7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正式實施。
記者瞭解到,綠色金融評價主要是指央行及其分支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並依據評價結果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激勵約束的制度安排。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方案》的實施落地會進一步使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方式上向綠色金融方向轉變,更好地支持國內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
根據《方案》,綠色金融評價工作將每季度開展一次,其評價指標包括定量和定性兩類。其中,定量指標包括綠色金融業務總額佔比、綠色金融業務總額份額佔比、綠色金融業務總額同比增速、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總額佔比4項;定性指標則重點關注執行國家及地方綠色金融政策情況、機構綠色金融制度制定及實施情況、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情況3項。從今年三季度開始,《方案》將適用於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評價。
就《方案》給國內綠色金融體系帶來的影響,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説:“第一,將推動金融機構更好地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第二,評價體系本身彌補了規則制度的短板,推動金融服務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第三,從過去的綠色金融發展來看,制定了一些綠色金融產品的標準。現在的評價方案主要在於約束金融機構金融主體的行為,這樣就能夠對原有產品的標準有一個統一的引領;第四,有利於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與國際接軌;第五,避免綠色金融出現運動式發展,做到既推進綠色金融加快發展,同時又實現綠色金融發展的商業可持續”。
平安建投高級業務經理張仕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此次出台《方案》,是構建我國綠色金融評價體系的重要一環,將對提高整個銀行業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資產配置,引導銀行資金持續支持綠色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未來《方案》不僅會成為銀行業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光榮榜”的評定標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也將成為央行對商業銀行業績考核的“指揮棒”,各級分行和機構未來可能都將會面臨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投放額度的分解指標要求,對符合相關政策要求的企業,未來將有望從銀行體系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以及更加寬鬆的放貸要求。
綠色債券市場擴容迅速
記者發現,按照此前的央行考核方式,綠色信貸是主要的衡量指標,並且未將綠色債券納入其中,而最新的《方案》則新納入了綠色債券作為考核標準。
中證鵬元在研報中分析指出,國內綠色投資仍處於萌芽階段,導致國內綠色債券發展缺乏市場化動力,投資端積極性不高,這是制約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障礙。目前綠色債券的投資者主要是銀行,尤其是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內的銀行,因為政策要求,所以綠色投資積極性較高。此次《方案》將綠色債券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評價體系,有助於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加對綠色債券的投資,為綠色債券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促進國內債券市場擴容發展。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發現,截至6月25日,銀行間市場已發行的債券中帶有“綠色”貼標的有265單,合計發行規模達2427.9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6%以上。去年同期發行的綠色債券數量為176單,合計規模達1302.64億元,可見市場擴容迅速。其中由商業銀行發行的綠色債券規模達338億元,同比增長186%,去年同期規模為118億元。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博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着“碳中和、碳達峯”目標的不斷推進,國內政策方面越來越重視且支持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生態的發展。目前國內綠色債券已經逐漸發展成綠色金融市場中相對成熟的一個產品,此前國內發行的綠色債券相對較少,所以投資者參與的也不多。但隨着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擴大,相信相關產品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同時,在此次《方案》施行後,監管可以對金融機構投資綠色債券的情況進行持續跟蹤,為之後此類政策的出台實施提供數據基礎,進一步幫助監管機構完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