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回購展示榜樣力量 投資者喊“自家股票”學習
近日,回購連續在A股市場“搶頭條”。
5月11日晚間,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意向或進展。其中,中國聯通表示,截至5月10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1.06%,已支付的總金額為14.02億元。這也是繼美的集團日前發佈公告擬斥資最低25億元、最高50億元進行新一輪迴購後,又一家宣佈大手筆回購的公司。
更為有趣的是,美的集團等公司的回購引發了投資者對於“榜樣效應”的期待。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投資者已經多次(超48家次)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台喊話上市公司學習美的集團主動進行回購等市值管理。對此,筆者認為,有兩個關鍵點值得深入思考:
其一,投資者緣何如此羨慕“別人家的回購”?
回購的火熱,實際上起步於2018年11月份,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規則,激發上市公司回購意願,且提高可操作性。表現在個體上,越來越多價值被低估的白馬公司嘗試通過回購的方式“喚醒估值”。同時,資本市場深改不斷推進帶來的生態改善,為上市公司回購提供了堅實的土壤,促進優質公司有能力、有意願更好的保護投資者、保護自身資本運作的環境。
而且,回購作為上市公司的“肢體語言”,向投資者傳達了相關公司業績穩健、現金流充裕、價值低估等多重信息。A股市場是“信心+信息”的市場,不同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客觀存在。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能夠合規地向投資者傳遞成長價值信號,在部分情況下,還能夠穩定估值、輔助公司其他資本運作順暢進行,可以説是一舉多得。當然,回購也並非適用所有公司。投資者在對持股公司發出“靈魂拷問”之前,也需要對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進行考慮。對於處於規模擴張關鍵期或業績快速上升期的公司而言,大筆資金用於回購顯然有些大“財”小用。
其二,2019年以來,包括金融業龍頭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大規模回購,投資者為何喊話向美的集團“抄作業”?
答案其實很簡單。不包括近期公佈的回購方案,2019年以來,美的集團已經進行了三輪迴購:2019年2月份-2020年2月份,美的集團以自有資金累計回購6218萬股股份,耗資32億元;2020年2月份-10月份,公司回購4183萬股股份,耗資近27億元,此次方案實施的亮點還在於將回購價格上限從不超過63.41元/股調整為不超過75元/股。回購敢於“漲價”,從一個側面説明上市公司對於前景充滿信心。畢竟,動輒數億元、數十億元的回購耗資規模,對於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健康度、發展速度都是考驗,只有有信心消化回購以及“漲價成本”的上市公司,才可能上調價格上限;此後在2021年2月份-4月份,美的集團共斥資86.64億元,完成新一輪迴購。
從上述美的集團實施回購的特點來看,其動用資金規模大、連續性強、價格誠意足,且在部分實施階段確實對市值管理發揮了明顯作用。因此,展示了“榜樣力量”的美的集團,自然成為投資者最希望“自家股票”對標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