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回購已達到近170億,在股價低位連續大規模回購,再疊加海外資管巨頭大幅增倉,是否意味着騰訊要“見底”了?
騰訊“創紀錄”回購下,資金開始抄底。
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形勢動盪,以及上千億IPO的虹吸效應下,港股市場持續下行。市值第一的騰訊帶頭開啓了港股史上最大規模的回購潮。
9月16日最新數據顯示,騰訊控股再回購118萬股股票,耗資約3.51億港元,回購區間為295.2港元-299港元,是連續第20個交易日回購,年內回購額已超前十年總和。
同日,海外資管巨頭富達國際也公佈了最新持倉數據,其旗下兩隻中國股票基金對近期大額回購的港股科技股進行全面加倉,尤其對騰訊控股加倉60%。
騰訊8月以來的連續回購,會成為“底部”信號嗎?
誰在抄底騰訊?
除了四度加倉的段永平,已有機構悄然開始佈局騰訊。
8月期間,富達國際旗下中國焦點基金增持騰訊控股6.36%持倉股份,期末持股市值為4.17億美元。截至8月底,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即為騰訊控股、
富達國際旗下的另一隻規模更大的基金——中國消費動力則在8月對互聯網板塊進行了全面加倉。截至8月末,騰訊控股的持倉股份獲該基金增持6.36%,持倉市值為4.17億美元,為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
資料顯示,富達國際成立於1969年,是全球最大的主動資產管理機構之一,在中國境內的投資經驗已超過二十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富達國際為來自全球超過270萬客户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812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17萬億元)。
除了資管巨頭加速抄底,南向資金近日正在大舉“掃貨”。Choice數據顯示,8月,騰訊累計淨買入高達72億港元。而截至9月15日,南向資金已連續15日淨買入騰訊控股,累計買入約41.8億港元。
南向資金對騰訊的持倉也來到歷史高位。據梳理,在2021年騰訊股價歷史高點時,南下資金也僅持有騰訊5.3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5.55%。而截至6月16日收盤,南下資金持有騰訊7.3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7.6%,提升了2.1個百分點。
除了直接持有,多家機構或個人正通過ETF加倉港股科技股。
例如,截至今年6月底,楊祖貴持有1.17億份大成恆生科技ETF,5744.58萬份博時恆生科技ETF和1.93億份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恆生科技ETF,是上述3只ETF的第一、第二和第五大持有人;同時其還持有9264.83萬份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位居該基金第十大持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去年底還未出現楊祖貴的身影。表明楊祖貴是在今年上半年港股科技股的調整與回購潮中加大布局。
無獨有偶,華安恆生科技ETF第一大持有人梁軍強,截止上半年末持有1.24億份份額,相比去年年底明顯增加。其同時佈局了3.5億份華夏恆生科技ETF。
機構方面,二季度末,華寶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出現了百億級私募迎水投資的身影,迎水投資旗下產品持有份額達5000萬份,持有份額相比於2月11日不變,依舊為該上市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
同期,高毅資產旗下產品也首次出現在了恆生醫療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截至二季度末,其持有份額為9254萬份。
史上最強回購
加倉的契機與背景是,港股掀起了史上最大規模回購潮。
截止9月16日,年內共有185家港股公司回購超過540億港元,同比大增約140%,創下港股20年來最新紀錄。其中,騰訊是當之無愧的“回購王”,年內操作已超160億港元,佔到全市場回購規模的三成。
業內人士認為,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的主要動因是股票價值被低估,騰訊也於此前業績會強調,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在今年出手回購的港股公司中,超過八成的公司年初至今股價表現呈下跌趨勢。其中,超過70家公司年內股價累計跌逾30%。
對於騰訊,在近一個月內股價未有起色,回購速度卻不斷加快。
8月19日至今,騰訊連續回購20個交易日,金額共計70.1億港元,幾乎每天達到3億左右。今年則累計回購58次,合計4891.7萬股,回購金額超160億港元,相當於去年回購額(26億港元)的6倍,並已超過了歷年回購股份總額。
未來還有多少回購在路上?
9月8日,騰訊主要股東Naspers宣佈出售111.5萬股騰訊股份,持股比例降至27.99%,若以300港元的均價計算,約套現逾3億港元。據統計,今年以來Naspers已累計減持超390萬股騰訊股份。
而在當天稍早,Prosus在公告中表示,作為回購計劃繼續實施的一部分,公司已採取行政措施,將其持有的額外1.92億股騰訊股票以憑證形式存入香港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這部分股票的最新市值接近600億港幣。
有分析認為,Naspers集團啓動股票回購計劃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解決自身市值與資產價值出現嚴重倒掛的問題。其發佈的官方聲明中表示:“啓動股票回購計劃旨在為股東釋放更大的價值。同時,它還將重新平衡Naspers集團的資產基礎,轉向快速增長的非騰訊資產。”
回購與股價的關係
回購註銷後的作用在於提升每股收益增長率,提高市場信心,增加股東回報。流通股數量減少,每股收益、每股分紅、每股淨資產等財務指標得到改善,股東權益也間接提高。
從投資者權益來看,港美股回購動作較A股的利好性質也更強——據交易所規定,港美股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必須註銷。
興業證券研報認為,2008年以來,港股市場共經歷五次完整回購潮,均在市場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也達到較低水平時出現。恆生指數價格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後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
天風證券則指出,大公司更傾向於回購: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港股與中概股市場股票回購數量大幅增加,此次財報季後開啓的回購亦為延續,值得關注的是:1)回購額度可能根據公司評估的市值低估程度與賬面現金程度大幅提高;2)從計劃實際執行速度來看,大市值公司由於現金流能力更為良好,回購速度明顯快於小市值公司。
而在騰訊的回購史中,股價在回購時期通常表現平淡,而距離回購半年與一年後,股價往往會有大幅回升,故被市場視為“股價低位”風向標。
數據顯示,騰訊在2005年到2014年間每年回購規模不等的股票,10年總回購43.38億港元。之後三年回購暫停。
2018年重啓一輪較大規模的回購。2018年、2019年、2021年分別回購8.87億港元,11.61億港元,26億港元,總額達到46.46億港元,超過此前總和。不過這三年基本上的每年回購一輪,持續30天左右,規模不斷擴大。
有市場消息稱,騰訊授予員工在未來7年內可以每股384.08港元買入騰訊控股,員工的收益是股票實際價格與行權價之間的差額。意味着,當前騰訊回購也是向市場與內部員工傳遞“股價被低估”的信號。
“在當前下行的經濟週期下,不亂砸錢投資,也是一種穩妥的策略。與其投資其他回報率不高的業務,不如回購自己的股票。”分析觀點指出,要麼拿去投資,要麼加大研發投入,要麼回購股票。而當股票過低,現金流過高,投資收益率下降時,騰訊回購股票是一種比投資更好的資本增值手段。
站在當前時點,也有基金經理表示,由於全球進入加息週期,在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之下,港股可能仍會在底部徘徊一段時間。但騰訊等大型科技股處於歷史低位,整體已然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和投資回報。且近期投資資本減持的現象比較明顯,從而使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大的動力通過回購來維護上市公司股價,對維護股價有非常積極正面的意義。
以史為鑑,近期已經是騰訊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票回購期,遠超2018年的股價低谷時期,能否再次上演“底部”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