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蓬勃興起為金融創新發展構築了廣闊舞台,數字技術的快速演進為金融數字化轉型注入了充沛活力。《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指出,未來四年,要加快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金融力量。

  加快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就應當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注重金融創新的科技驅動和數據賦能,強化金融創新的科技武裝、數據加持,加快金融數字化轉型步伐。其中,激活數字經營新動能,健全自動化風險控制機制,加強風險管理的“技防”和“智防”是實現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而服務新發展格局,破解產業金融服務不充分、不均衡難題,增強產業鏈現代化程度和競爭力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務。如何用好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系統性解決產業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課題。其中,風控體系的數字化、智能化是關鍵。

  構建“智防”長城

  受限於過往風控技術的限制(只能依賴財務報表、歷史數據、傳統抵押物),過分依賴主體信用,金融機構比較傾向於貸款給安全度高、風險度低的大企業。而中小企業由於缺乏主體信用、可靠的可以證明主體信用的憑證以及可靠的抵押物,即使事實上具備可靠還款能力,金融機構仍然不敢向其提供貸款服務。因此,超越對“主體信用”和傳統抵押物的過分依賴,實現對風控技術和理念的升級,是系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牛鼻子”。

  幸運的是,新一代數字技術可以重塑金融理解風險、管理風險的認識論、方法論。隨着產業互聯網的不斷髮展,企業生產經營和交易環節有機會被數字化穿透,構成金融識別產業風險的數據原材料;而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集成應用,又使得這些產業端數據具備了實時、高頻、多維、來源真實、無法篡改等屬性,從而能夠客觀反映產業鏈企業的一手生產經營交易情況,為產業金融服務的風控技術、風控理念創新提供了可能,為金融機構更全面、更系統地理解風險、管理風險提供了可能。

  構建“主體信用+交易信用”智能風控體系

  與“主體信用”不同,新一代數字技術能夠基於“交易信用”而重塑金融機構與企業的關係。“交易信用”強調交易項下的自我清償性,以該筆交易項下的應收賬款、貨物、權益等作為押品和權利,更加適用於主體信用信息不充分、難驗真且缺乏傳統抵押物的中小企業。“交易信用”是指企業在交易過程中因預收賬款或延期付款而產生借貸關係,將交易本身產生的現金流作為償還債務的第一來源,實現自我清償的能力。交易環節承載的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價值創造,而價值的如期創造,是中小企業自我清償能力的來源與根基。交易信用通過對以往被淹沒的、企業在生產經營交易過程中的價值創造的揭示和釋放,對產業金融的普惠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較之“主體信用”,“交易信用”的獨特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交易信用”重債項、輕主體,對中小企業融資價值更大。交易數據來自於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數據(簡稱“四流”數據)。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收集和分析“四流”數據,對交易項下的貨物、應收、預付賬款或其他權益進行動態監控,驗證交易背景真實性,監測交易關鍵流程,強調通過交易產生的現金流償還相應債務,實現資金閉環管理。突破核心企業增信確權的傳統供應鏈金融風控模式,把焦點放在產業鏈中企業間的真實交易,從而將金融服務下沉至產業鏈中的二級、三級乃至N級供應商和經銷商。

  二是“交易信用”更重時效性、準確性,對實現動態化、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價值大。由於企業交易具有動態、不穩定等特點,對於企業交易信用的揭示也需要具備實時、動態的特徵;數字技術賦能下,交易數據具備更實時、更高頻、更連續、易驗證、更多分析維度、數據量大和顆粒度細等特點,為交易信用的有效構建提供了可能。

  三是“交易信用”重用信、輕授信,對於貸中、貸後風險管理價值大。交易信用能夠基於單筆交易的審批(如出賬審批)進行風險識別和應對,風險後移至執行環節,更加關注貸中反欺詐和貸後實時監控。數字技術賦能下的自動化、實時化、智能化的風控監控及預警,對於金融機構存續期資產管理體系完善及效率提升也具有積極意義。

  四是“交易信用”對產業鏈、供應鏈整體風險的判斷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着數字經濟的深化發展,企業資產輕型化、新型化趨勢明顯,產業分工進一步精細化、模塊化,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產業鏈、供應鏈關係進一步關聯交織,交易關係越發複雜、高頻,市場主體間風險傳導加速。單純依靠重主體輕關係、重歷史數據輕實時數據、重授信輕用信的“主體信用”來判斷、管理供應鏈產業鏈風險,將越來越無法滿足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交易信用”對風險的揭示模式與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趨勢相適應,對產業鏈、供應鏈整體風險判斷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構建產業金融服務核心能力

  事實上,產業金融服務的核心能力構建,離不開“信用”二字。要在理念上不斷創新和突破。“交易信用”並非對“主體信用”的取代,而是對“主體信用”的有益補充。“主體信用”風險指標廣泛使用、久經驗證,“交易信用”作為觀察風險、管理風險的創新視角,與“主體信用”結合形成更完備的風險評估體系,有助於金融機構更系統、精準地判斷風險、把控風險。

  此外,“交易信用”的構建、揭示、監控,離不開數字化底座。交易信用的理念創新,是數字技術和產業互聯網發展的結果,離開數字化賦能,“交易信用+主體信用”的風控體系也無法真正發揮其價值。除了完備性價值,“交易信用+主體信用”的風險評估體系的另一核心價值便在於其智能性:數字技術賦能下,該體系具備自動化、實時化、全流程、線上化、智能化等特徵,能夠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存續期資產的管理,將大量人工操作轉化為自動化、線上化、智能化流程,實現內部風控的降本增效;能夠實現實時風控,有利於銀行快速響應;能夠優化資金配置,促進專款專用,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總之,“主體信用+交易信用”的智能風控,直面新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核心痛點,直指金融服務基本功——風險管理的數字化升級,是打造金融機構業務、技術、數據一體化融合的重要抓手,是步入產業互聯網階段,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的重要成果。隨着產業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深化發展,“主體信用+交易信用”的智能風控能力將會持續升級,更多的產業端交易場景將得以開發,更多淹沒在產業鏈供應鏈交易經營過程中的價值將得以釋放。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金融機構應面向未來,重視對“主體信用+交易信用”智能風控體系的建設,升級產業金融服務核心能力,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作者系聚量集團董事長、清華大學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