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險資最新持倉路徑曝光:重倉銀行股,降低地產股持倉,加倉新能源!
隨着不少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報,首批險資持倉數據也隨之出爐。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梳理,截至4月7中午12時,共有11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出現了險資身影,險資合計持倉市值達10030億元。
據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數據,按持倉市值排名,剔除中國人壽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倉市值以及中國平安對平安銀行的持倉市值,險資持倉市值前十的個股暫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中國聯通、郵儲銀行、金風科技、農業銀行、華僑城A、中國石化。持倉市值詳見下表:
險資小幅減倉銀行股
近年來,銀行股一直是險資重倉持有的板塊,2021年,險資依然“偏愛”銀行股。
從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2021年險資對銀行股合計持倉市值達1688.7億元,持倉市值暫為險資持倉總市值的71%。
從險資去年四季度對銀行股的調倉策略來看,上述9只銀行股中,險資對6只銀行股的持股數量沒有變化,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則被險資減持,減持股份數分別為3231.2萬股、20751.1萬股、212176.2萬股,環比減持幅度分別達0.7%、8.3%、47.7%。
整體從上述數據來看,險資去年四季度未對銀行股加倉,且有小幅減倉趨勢。
近年來,由於險資追求穩健的投資回報率,因此,分紅比例較高、股息率較高的銀行股成為險資重點配置對象。如,2020年,剔除中國人壽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倉市值以及中國平安對平安銀行的持倉市值,險資對銀行股的持倉市值高達2925億元,持倉市值佔比超過50%,是險資第一大重倉板塊。
不過,近幾年銀行板塊走勢萎靡不振,讓部分險資機構的持倉產生浮虧。尤其是去年部分銀行股受地產拖累,股價持續下挫,這讓險資機構開始重新審視銀行股的配置價值。
崑崙健康保險資管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金融股的投資邏輯類似地產股,目前估值合理,且每年分紅比例不錯。但地產業的問題會拖累銀行,導致銀行不良資產增加。所以未來要審視銀行股投資邏輯,核心是選個股,從中小保險公司的角度出發,銀行股不太具有長期配置價值,只有階段性估值修復行情。”
不過,從短期持倉策略來看,愛心人壽資管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今年銀行股盈利增長穩定,仍然可以獲取穩健的收益。”
險資降低地產股持倉
除銀行股之外,近年來,險資對地產板塊的持倉市值一直位列各行業前列,也是險資最為關注的板塊之一。
不過,隨着地產業嚴監管及行業步入下行週期,險資開始逐步壓縮該板塊配置比例。從險資歷史持倉數量來看,2018年-2020年,險資重倉的房地產股票分別為25只、20只和14只,持股數量分別為70.48億股、69.4億股和67.07億股,持倉市值分別為884.1億元、1042.6億元和778.6億元。
已披露2021年年報的上市房企中,險資對地產股的合計持倉市值為100.9億元。從去年四季度調倉數據,險資減持了招商蛇口和華僑城A;加倉了萬科A;對金融街與同達創業的持倉未變。
泰康資產首席投資官段國聖近期也對記者表示,儘管地產業政策底已經出現,但傳導至企業基本面的修復尚需時日。
從頭部險資機構今年對地產股的配置策略來看,多家頭部險企近期公開表態稱,目前對房地產領域的投資較為審慎,未來對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將更多側重於商業地產(寫字樓等),而非股票。
如,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張滌表示,未來,在房地產投資方面,公司會採取穩健審慎的策略,重點關注政策鼓勵和支持的新基建、IDC、物流產業園、Pre-REITs項目等以滿足長期配置需要。
張滌進一步表示,中國人壽是非常審慎的機構投資者,公司所投的房地產基本上都是商業地產。截至去年末,如果按照銀保監會口徑,公司不動產投資大概佔比不到3%,比較集中的是商業地產,涉及商業寫字樓、綜合體、物流等,區域都在一二線等核心城市,目前租金、出租率比較正常,風險可控。
險資加倉新能源板塊
除上述兩大板塊之外,去年四季度險資對新能源板塊加倉趨勢明顯。已披露的數據顯示,險資去年四季度加倉了金風科技、當升科技、遠興能源、江蘇新能等新能源股,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持有金鳳科技的市值達89.1億元,暫列第一。
就新能源板塊的投資價值,泰康資產首席投資官邢怡表示,科技與創新成為不可逆的時代主旋律,公司會持續關注“雙碳+大健康”長期成長賽道,着眼於獲取中長期超額投資收益。無論是新能源,還是醫藥和電子,都持樂觀態度。目前,新能源車因為發展太快而存在階段性原材料上漲壓力;光伏的邏輯很多人可能沒有準確把握,事實上當前舊能源的高價格正是新能源最好的催化劑,行業景氣度超預期。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