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瘋狂的預製菜|資本熱捧,五大產業搶跑預製菜賽道誰能拔得頭籌?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春節臨近,以方便著稱的預製菜贏得眾多消費者青睞,並在二級市場備受矚目。

多隻預製菜概念股在2022年1月持續上漲,國聯水產、得利斯等相繼出現“3連板”、“7連板”,熱度至1月下旬才逐漸回落。與此同時,“預製菜第一股”味知香橫空出世,水產預製菜鮮美來提交招股材料,多個預製菜品牌獲億元融資,就連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也要入局孵化項目。

一時之間,農業、速凍、餐飲、零售以及專業預製菜企業都盯上了預製菜,這五大產業逐鹿萬億預製菜賽道,誰會是最大贏家?

圖/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攝

預製菜概念股走“紅”

2022年1月,預製菜火了。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1月1日至1月17日,A股預製菜概念股指數上漲178.96%。消息面上,1月11日,得利斯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稱,預計公司2022年預製菜營收規模達到約12億元,是2021年4億元營收的3倍。同日,國聯水產宣佈與盒馬鮮生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在水產預製菜品開發與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合作。

1月12日起,得利斯連續收穫7個漲停板,股價從6.65元拉昇至12.98元,國聯水產收穫3個漲停板,4個交易日內股價漲幅達到89%。此外,32只預製菜概念股中,海欣食品、福成股份、惠發食品等多股也出現連續漲停。新京報記者計算,在1月12日至1月17日5個交易日內,預製菜概念股漲幅達到147.54%。

一路高走的預製菜概念股也引來深交所關注。1月16日、1月19日,深交所先後向國聯水產、得利斯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説明預製菜相關業務情況。

對此,國聯水產回應稱,2021年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預製菜佔比,但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預製菜營業收入佔總體營業收入比重仍較少。2019年、2020年,國聯水產預製菜實現營業收入7.3億元、6.34億元,佔比13.69%、16.24%。2021年前三季度,國聯水產預製菜實現營業收入5.77億元,佔比17.49%。

得利斯則表示,近幾年公司將預製菜作為戰略發展主方向,在全國範圍內佈局,以豬肉預製菜和牛肉預製菜等產品作為主推產品,深耕餐飲連鎖、商超、社區團購等銷售渠道,與理象國、杭州味泰、廣東恆興水產等頭部規模企業進行合作,開展產品聯合研發。2019年、2020年,得利斯預製菜實現營業收入2.71億元、3.68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得利斯實現預製菜營業收入2.7億元。

關注函接連抵達的同時,預製菜概念股熱度在1月下旬逐步回落。不過相關券商對預製菜的未來仍持看好態度。山西證券分析師和芳芳在研報中稱,臨近春節,多地政府就地過年的倡議催生預製菜需求,未來3-5年我國預製菜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中餐工業化、標準化生產需求驅動預製菜B端市場擴容,外賣滲透率提高、家庭結構變化促使預製菜C端銷量增加。”

市場熱錢湧入

有食品從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當下炒得火熱的預製菜並非近兩年才出現。預製菜也被稱為半成品菜,2000年前後我國就有企業生產相關產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有配菜也有調料包。近幾年面向C端銷售,“預製菜”概念開始被反覆提及。

預製菜產品形態從原始配菜到即熱食材一應俱全。圖/新京報記者 郭鐵 王思煬 攝

國海證券研報指出,從2014年外賣行業蓬勃發展,到2020年疫情催生家庭端消費需求,預製菜行業由速凍米麪等極少數品類拓展至多種菜品,形成由B端延伸至C端消費者,由一線城市逐漸下沉的樹形發展路徑。目前預製菜行業規模超2000億元,相關企業超7萬家,近5年湧入大量市場參與者。

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北京總部電商部資深副總裁張國強向新京報記者分析,預製菜近期突然備受關注,“看上去是偶然,實際上是必然”,一方面,生產主體前期已經準備好進入賽道,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背景推動了預製菜需求加快增長。

泰森中國產品總監張贇也認為,預製菜變火,疫情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不能外出吃飯的時候,預製菜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同時,預製菜是以肉類為主的大菜,適合正餐場景,且具有便利性,與外賣形成互補,共同滿足當下消費者的飲食需求。

當預製菜成為新藍海,資本熱錢紛紛湧入。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預製菜賽道中,珍味小梅園、猴爺餐飲、小牛凱西、麥子媽等9家預製菜企業獲得融資,金額在百萬元至億元不等。2021年4月,味知香登陸A股,成為國內市場“預製菜第一股”。2021年11月,鮮美來遞交招股材料,搶跑水產預製菜IPO賽道。

2022年開年,預製菜需求直線拉昇。1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關於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勵提供多品類套餐、自主配餐、網上預訂年夜飯食材等服務,鼓勵製售半成品和“淨菜上市”。

需求面打開的同時,資本市場熱錢繼續湧入。2022年1月,中餐預製菜連鎖門店品牌“銀食”完成險峯長青獨家投資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珍味小梅園宣佈完成由百度風投領投的1億元B+輪融資。而由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創立的舌尖科技集團也在孵化預製菜新項目“舌尖工坊”。

速凍企業快速切入預製菜賽道

風口之下,與預製菜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紛紛拿起湯匙,前來分羹。2022年1月,新京報記者查詢電商平台以及走訪北京市場發現,當下預製菜賽道大致有五類入局者——國聯水產、得利斯、正大、泰森、龍大美食等農業食品企業;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廚等速凍企業;海底撈、西貝、廣州酒家、金鼎軒等餐飲企業;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永輝超市等零售企業;味知香、好得睞等專做預製菜的企業。

山西證券研報指出,比起外行跨界而言,專業預製菜公司產品開發能力較強,往往擁有代表性大單品,如味知香的牛仔骨、聰廚的梅菜扣肉等。同時,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外界入局者主要做與原領域相關的預製菜,而專做預製菜的品牌在菜式選擇上則有更多可能性。味知香也曾在招股材料中指出,除了肉禽類、水產類等主打產品外,還有蔬菜類、禮盒類產品,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

不過,專業預製菜企業運輸環節的保鮮問題常被消費者關注。新京報記者在天貓、京東等平台發現,在部分預製菜品牌的購買評論中,往往會出現“冰袋化了”“希望可以加強冷鏈”等反饋。此時,速凍行業入局預製菜的優勢得以凸顯。

一位速凍食品企業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速凍企業的優勢正是冷鏈和加工,熟知哪些菜品應該冷凍到什麼程度,菜品還原度好。2022年,速凍食品頭部品牌三全食品推出意式肉醬料理包,佈局預製菜領域。安井食品也推出“如虎添翼”預製菜餚新年禮盒,旗下凍品先生還有多款預製菜單品。速凍品牌理象國也在春節前一舉推出金湯佛跳牆禮盒、盆菜禮盒和10道年菜禮盒等年夜飯預製菜產品。

凍品先生預製菜產品。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鐵

理象國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預製菜一般來講有即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四種類型,常見的速凍水餃、速凍雲吞、小酥肉等菜餚都是廣義上預製菜的主流品類,品牌早已切入。”對當前的預製菜概念而言,自身的競爭力一方面在於真材實料的產品力,另一方面正是在於成熟的冷鏈運輸系統。

雖然資本市場上的預製菜概念被炒得火熱,但部分速凍企業仍持觀望態度。一位速凍食品企業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預製菜資本有點過熱,標上“預製菜”股價就漲,但現在吹出的牛要用將來的業績來兑現,“很多人鼓動我們往預製菜上靠,但我們比較謹慎。生產製造需要週期,不少企業在行業還沒成熟時就上了設備,存在一定風險,不要有暴發户心態。”

農業企業攜原料優勢入場

2021年入局預製菜C端市場的正大也認為佈局需要穩紮穩打。張國強表示,正大此前已有長期面向B端做的預製菜,2021年2月,正式推出了面向C端的預製菜品牌“正大廚易”。想要消費者長期復購,就需要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不要把預製菜當成一時的熱度,一時的風口,而是當作長期的事業去經營。如果説產品質量和體驗不好,消費者就不會有復購了,他不光會對當時買的品牌不滿意,對整個品類,對整個預製菜行業都會不滿意,影響整個行業發展,“目前,我們對預製菜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正大推出的預製菜產品。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除正大外,國聯水產、福成股份等頭部農業企業都已面向市場推出預製菜產品。而在2021年12月,“龍大肉食”為進軍食品領域更名“龍大美食”,同時宣佈擬在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進口肉類精深加工及調味品生產項目,生產冷凍調理食品、預製半成品菜、預製成品菜、調味品等。龍大肉食當時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的食品板塊也將聚焦於預製菜賽道。同時,會把養殖、屠宰作為食品業務的重要支撐,進而保障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2022年初,泰森上市預製菜新品“慢燉雞湯”系列,稱能解決燉煮幾個小時的困擾,適合家庭或單人食用。泰森中國產品總監張贇稱,“泰森的新品在不斷調整和觀察中,我們希望全面擁抱預製菜體系,BC兩端同時發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1月21日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肉企入局預製菜的優勢在於,無論豬價高低都能保證原料供給。另外,大企業生產會遵循統一的質量標準,使得產品品質和數量都有保障。不過行業都有門檻,肉企進入預製菜領域也需要面對複雜的區域營銷網絡,並非有資金就可以,需要探索相應的人才、自主技術和資金儲備等方方面面。對養殖企業來説,還是應穩步佈局,在上游養殖已經發展到行業靠前水平、生產經營穩定性比較高的時候,再逐步進入下游環節。

作為產業鏈完整的農業龍頭,正大預製菜進入C端的過程相對順利,產品在線下已走入正大旗下卜蜂蓮花等超市,同時還在線上天貓、京東、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主流電商渠道售賣。以上游優勢保障原料質量的同時,張國強認為,還要針對家庭消費開發口味精良的產品,目前看製作難度大、耗時長的菜品前景會更廣闊一些。

餐飲主菜零售化

除食品企業外,預製菜賽道也吸引着眾多餐飲連鎖企業和新零售企業等相繼進入。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零售、餐飲入局預製菜的過程中,常會選擇與當地知名品牌合作,迅速適應市場。如每日優鮮在華北地區主推醬燜特色的紫光園、在華南地區主推蒸煮特色的廣州酒家,而在華東地區則主推新雅和同慶樓。金鼎軒、程府宴先後與天福號聯合推出金福菜餚系列、爐肉大燴菜。物美也曾與眉州東坡等餐飲企業合作預製菜。

與此同時,零售端也在嘗試升級供應鏈,打造自有預製菜品牌矩陣。永輝超市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永輝旗下的預製菜品牌“輝媽到家”首批10餘款產品在江浙滬地區上市,採用定製化和標準化的菜品生產工藝,通過標準化SOP操作來保障菜品品質與安全。每日優鮮近期推出精品預製菜自有品牌“每日招牌菜”,主打有料火鍋,首批上線的風味羊蠍子、霸氣牛骨鍋等,入選預製菜品類中銷售額Top3。叮咚買菜也推出“叮咚大滿冠”“蔡長青”等針對不同場景的多個自有品牌,並在去年實現預製菜系列全國銷量超1億份。

不過,餐飲、零售端想要完全打入預製菜賽道,還需突破一些壁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曾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食品安全監管、供應鏈配送,以及不同烹飪方式對口味的影響等,都是相關行業進入預製菜領域面臨的問題。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向新京報記者分析,預製菜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消費者對預製菜的瞭解和購買概率仍有限,超市和生鮮電商擁有渠道推廣優勢,通過展示、售賣預製菜產品,有助於提升人們對預製菜的認知和接受度,提升消費慾望。但儘管擁有采購優勢,超市、生鮮電商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經驗積累也有限,在菜品研發創新、口味等方面沒有天然優勢,“預製菜會成為超市、生鮮電商的增長點,但很難成為核心增長點。”

對於賽道內各路競爭對手是否會給專業預製菜品牌帶來危機感,味知香曾回答投資者稱,預製菜行業才開始火起來,陸續有新的競爭對手切入賽道,這屬於行業正常現象。目前行業市場前景廣闊,每個競爭對手都有自己的發展路線,有特定的產品結構、客户羣、銷售渠道及運營模式,彼此並不存在激烈衝突。

而在餐飲行業連鎖顧問王冬明看來,隨着疫情出現、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改變,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資本加持下,預製菜成本有所降低,同時提升了預製菜的普及範圍與程度,賽道競爭也愈發激烈,預製菜的口味、價格、市場佔有率將是品牌增加競爭壁壘的關鍵。

新京報記者 / 王思煬 郭鐵 秦勝南 於桂桂

編輯 / 祝鳳嵐 張明璇

本文為綠松鼠(ID:xjbxinshipi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