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齡化機遇 保險業做的不夠好?六位險企高管共議方向、模式與風險

財聯社(北京,記者 王宏)訊,最新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2.6億,佔比已經達到了18.7%,與上一個10年相比,上升的幅度提高了2.51個百分點,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

保險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有效的機制,外界普遍認為潛力空間很大,但現實情況卻不如預期。如何把握髮展機遇,真正轉化成行業的紅利,在日前第四屆新浪金麒麟保險高峯論壇暨2021慧保天下保險大會上,業內多位保險業管理層建議,要推動健康養老保險供給側改革,做好保險業向服務方向的轉變。

在養老服務領域,大型險企均已有所佈局,積極進行康養生態圈建設,但業內人士也提醒,中小保險公司涉足養老領域,需要從自身合適的角度切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在進入養老服務業時,也要探索行業運行規律,充分認識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發展多層次保險產品,向綜合養老解決方案轉變

如何把握長壽時代的發展機遇,真正轉化成行業紅利,多位頭部保險公司的管理層基於各自的經驗提出了建議。

人保集團副總裁謝一羣認為要推動健康養老保險供給側改革。在產品端方面,要落實中央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要求,加快發展長期養老、年金、護理等保障型人身險產品,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收入羣體的真實需求,同時把保險產品更加緊密地與醫療、醫藥、養老護理、健康管理等實體服務相結合。

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盛和泰也指出,保險業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客户多層次、個性化金融保險需求。

中國太平集團副總經理肖星則認為,保險公司本質上經營的是服務,如今保險業正迴歸服務業的天然屬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提升保險保障和服務功能’,是在國家層面首次將保險服務功能擺到與保障功能同等的地位,具有里程碑意義。 “

對於保險業的一些轉變方向,肖星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在健康服務方面,應該由簡單增值服務向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轉變。這是保險企業與客户共享健康價值商業模式的重要方向。在養老服務方面,應該由單一養老保障向綜合化養老解決方案轉變。不僅要幫助老百姓管好“錢袋子”,還要能提供優質的養老設施、養老服務。養老地產與保險相結合後,不再是簡單的利潤主體,而是能提供全方位、長週期、有温度養老關懷的綜合服務平台。

建設康養生態圈,中小公司需從合適的角度切入

實際上,在養老服務領域,大型險企均已有所佈局,並積極進行康養生態圈建設。

盛和泰介紹了中國人壽在養老服務方面的探索。中國人壽按照“三點一線、四季常青”的總體佈局,已在江蘇、天津、海南、四川等多地已投資建設大型養老社區,而高品質普惠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在深圳落地。

此外,中國人壽還設立500億元大健康基金和200億元大養老基金,其中大健康基金已累計投資超過110億元,投資孵化醫療健康企業約30家,年均投資收益率約40%。中國人壽成為萬達信息第一大股東後,雙方共同打造蠻牛健康平台,覆蓋健康篩查、健康干預、醫療服務、健康商城、生活檢測、健康金融,為客户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呵護。

對於太保在康養產業生態圈方面的探索,長江養老保險董事長蘇罡介紹稱,到去年底為止,太保已經在包括成都、武漢、上海等七個城市共同啓動了8個養老社區的項目,總儲備牀數達到了1.1萬張。在康養結合方面,太保不僅和上海頂尖的瑞金醫院成立了互聯網醫院,還和紅杉資本在大健康基金方面進行了深度佈局。

“每一個參與主體歷史、資本、特點都不同,泰康和太平這樣大型公司選擇了大型養老社區的投入,而且是重資產,我認為這樣的生態有其稀缺性,在整個養老市場也能發揮積極作用。”與頭部險企不同的是,作為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新小公司,愛心人壽董事長張延苓認為,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方式參與到養老體系的搭建中。

張延苓指出,國家對於養老服務體系有明確基本要求,一是完整性,二是多樣性,三是持續性,四是時效性,五是經濟性。愛心人壽在設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和核心產品和服務體系過程中,是遵循着上述體系的要求找準定位,希望搭建起一個系統性連續專業,而且是整合化的醫養護保四位一體的養老模式。

警惕養老服務供給過剩 提高抗風險能力

對於資本積極參與養老保障事業中,多位業內人士也指出,要探索行業運行規律,充分認識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對於頭部險企全部進入到養老社區行業的現象,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劉挺軍認為對行業將是一個好的促進。 “從2007年開始我們孤獨地奔跑了14年時間,現在終於迎來了更多的參與者,相信對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

但劉挺軍也指出,要警惕投資養老服務行業的供給過剩。以海外市場為例,美國養老和康復護理行業曾發生過兩次重要的市場波動,一次是由華爾街推動的,資本看重嬰兒潮所帶來的養老機會,養老牀位在幾年之內就出現了階段性的供給過剩,用了10年的時間才消化完。此外,奧巴馬醫改方案將康復護理期支付壓縮到14天,導致一批老年康復護理機構的財務危機。

因此劉挺軍強調,投資養老服務行業需要對市場的供給和結構有一個準確的判斷。雖然在養老和康復護理行業面臨着巨大的市場機會,但是反過來,在這個市場進行發力奔跑的時候,還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和研究行業運行的規律。

而蘇罡則指出,保險業參與養老保障事業還面臨巨大的挑戰,持續的老齡化將使保險機構的生命表面臨巨大的挑戰,此外,信用風險的持續暴露目前還是高發頻發的階段,保險機構需要持續加大權益投資能力,適應整個股權投資的市場發展,來平衡在固定收益方面面臨的巨大壓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2 字。

轉載請註明: 面對人口老齡化機遇 保險業做的不夠好?六位險企高管共議方向、模式與風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