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迎疫後復甦挑戰 中歐經貿合作如何更上層樓?

(經濟觀察)共迎疫後復甦挑戰 中歐經貿合作如何更上層樓?

中新社成都11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疫情之下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面對經濟復甦的共同挑戰,哪些抓手能讓中歐經貿合作更上層樓?11日至12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上,這一問題成為與會人士關注焦點。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可持續發展議程更具緊迫性,也讓“綠色”二字在全球疫後復甦進程中的分量更加吃重。此前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上,雙方決定打造中歐綠色夥伴。這一背景下,中歐在推動綠色、包容性經濟復甦方面的合作潛力為與會者廣泛看好。

“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下,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綠色發展領導力和國際合作。”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夥伴項目主管李秋萍在本屆歐洽會“中歐投資便利化論壇”上表示,中國和歐洲在綠色和數字發展方面的決心和領導力將成為雙方合作共贏的基石。而唯有共同合作、優勢互補,才能更好保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促進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

英國四十八家集團董事會成員王浩宇注意到,中國不久前剛剛宣佈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他看來,基於這一大背景,中歐在能源政策、移動出行、儲能、碳捕捉碳利用、碳存儲以及用户需求管理等領域都具有廣闊合作空間。

引領中歐實現更緊密合作的抓手中,既有綠色復甦這樣的新概念,也有一些老面孔,中歐班列就是其中之一。自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不僅打造了中國與歐洲互聯互通的新格局,更為中歐經貿合作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據統計,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達10180列,再次創造新紀錄。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通道,是全球價值鏈特別是中歐之間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器,可以使其更加穩定和安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任武雅斌舉例説,以往歐洲紅酒通過海路運送至中國,在船上顛簸40多天後通常需經過兩個月到半年左右的靜置沉澱,才能達到最佳的口感,而如今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既保證了品質,又提高了確定性。

上海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甄志宏指出,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歐班列運營模式發生很大變化,從一條鐵路線成為各地打造區域競爭力的抓手,由此帶來了貿易、投資、產業發展等方面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後疫情時代,中歐班列有望成為重新啓動中歐貿易投資,並將其推向更高層次的發動機。

中歐班列拉近了中國與歐洲的地理距離,令貿易往來更為通暢。與此同時,減少無形壁壘和障礙,促進投資便利化,亦是雙方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應有之義。

“中歐投資便利化的開展,對全球疫後復甦具有重要的、標誌性的意義。”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投資和技術促進網絡秘書處總協調員龔維希介紹了新一代投資促進理念——“投資促進4.0”。該理念旨在將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影響最大化,利用新技術手段吸引新興領域投資,並鼓勵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擴大投資,以縮小發展差距。

除了新興技術,政策環境對投資便利化亦頗為重要。中國商務部此前已表示力爭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與會專家期待,在全球化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正經歷風雨的當下,中歐合作能帶來久違的彩虹。(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4 字。

轉載請註明: 共迎疫後復甦挑戰 中歐經貿合作如何更上層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