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基金重倉股 誰是“匆匆過客”誰是“定海神針”
貴州茅台、五糧液、立訊精密、隆基股份、中國平安,這5只股票是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分佈在消費、電子、新能源和金融行業。公募基金重倉股的“變遷史”,頗有看點。相關上市公司所屬行業的變化,可以折射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脈絡。
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觀察公募基金重倉股的演變,不難發現,“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公募基金一直在尋找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中的核心資產。
時勢造英雄。“十倍基”“翻倍基”等公募基金賺錢神話一再被提起,資本市場成就了公募基金的輝煌,公募基金也在為資本市場增添精彩。
公募基金的成長
時間回到2003年。2003年10月26日,證券投資基金法經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04年6月1日正式實施。證券投資基金是適應市場發展和社會對專業化理財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產生的,是在證券市場的長期實踐中逐步演化形成的,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於證券投資基金法的出台,業內人士認為,證券投資基金法以法律形式確認了基金業在資本市場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構建了基金業發展的制度框架,為基金業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產生深遠的影響。
彼時的公募基金行業,與如今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不論從基金行業的總體規模,還是從基金重倉股的情況來看,公募基金當時僅僅是“初長成”。數據顯示,2003年末,公募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中國聯通、上汽集團、招商銀行、寶鋼股份和上海機場。其中,第一大重倉股中國聯通被23家基金公司的60只基金產品合計持有14.79億股,持股總市值為58.62億元。這樣的持股總市值雖然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而在當時,已經是天量。
隨後十七年的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是這樣的:2004年末,上海機場;2005年末,長江電力;2006年末、2007年末、2008年末、2009年末,招商銀行蟬聯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2010年末,中國平安成為第一大重倉股;2011年末,招商銀行王者回來,重奪第一大重倉股寶座;隨後的2012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第一大重倉股都是中國平安;2013年末,伊利股份佔據第一大重倉股位置;2019年末和2020年三季度末,貴州茅台成為第一大重倉股。
可以發現,隨着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的逐步擴大,公募基金對於第一大重倉股的持股總市值也有顯著增長,但是其中也有不小的反覆。“回顧公募基金多年以來的發展,行業成立之初,大家都是混沌和懵懂的。隨着行業的發展,大家一直在尋找適合乃至引領這個市場的投資方法。與這兩年基金機構抱團取暖不一樣,以前講究投資上的獨闢蹊徑,講求有自己的招數和套路。這一點從公募基金的重倉股也可以看到端倪。另外,A股市場這十多年以來,牛熊轉換、上下波動,公募基金難以獨善其身。”一家基金公司研究部門總監表示。
重倉股的行業“變遷”
除了第一大重倉股的變化外,公募基金重倉股在行業上的變遷,也頗有看點。
2003年末,公募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中國聯通、上汽集團、招商銀行、寶鋼股份和上海機場,行業囊括了電信服務、可選消費、金融、材料、工業。隨後幾年,直至2009年前,公募基金重倉股行業分佈仍然是較為分散的,公用事業、材料、金融、能源、日常消費等行業股票輪流出現在公募基金重倉股之中。
而到了2009年,金融股無疑是公募基金投資的重中之重。2009年末,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銀行股獲得公募基金的偏愛。2010年以後,公募基金重倉股在行業分佈上,基本是“金融+消費”的二重奏;另外,房地產行業股票同樣成為公募基金的心頭好。2010年末,公募基金的重倉股包括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貴州茅台、蘇寧易購和興業銀行,行業上集中在金融和消費。2011年末,民生銀行擠進公募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之列,隨後幾年進進出出,仍然是公募基金重點佈局的對象;當年,萬科A也成為其中的一員。不過,在2013年以後,金融股重新獨霸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榜單。
2016年開始,公募基金的重倉股名單又發生變化。當年末,貴州茅台成為公募基金第二大重倉股,持股數量達到3550萬股,持股總市值高達118.64億元。由此,掀起了一波公募基金重倉白酒股的浪潮。2017年末,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中,白酒股佔據兩席:公募基金持有貴州茅台4121萬股,持股總市值為287.48億元;持有五糧液3.57億股,持股總市值為284.99億元。“茅五組合”強勢亮相。不過,2018年末,“茅五組合”並未出現,當年保利地產擠進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之列。隨後,貴州茅台一騎絕塵,屢屢出現在第一大重倉股“交椅”之上。
與白酒股在公募基金“購物車”裏的起起伏伏一道的,還有消費行業中的家電、乳製品等細分行業。在家電行業中,先是蘇寧易購早早進入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名單,但是持續的時間並不長,然後是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2013年末,格力電器在公募前五大重倉股中排名第三,公募基金持有的股份數量為5.82億股,持股總市值為189.93億元。2017年末,美的集團位列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的第五位,公募基金的持股數量為3.74億股,持股總市值為207.26億元。
在乳製品的細分行業中,伊利股份是一個代表。2013年末,伊利股份是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公募基金共持有6.52億股,持股總市值為254.47億元;然後是2017年末,伊利股份是公募基金第四大重倉股,公募基金共持有8.78億股,持股總市值為282.62億元;再到2018年末,伊利仍然是公募基金的第四大重倉股,公募基金的持股數量是7.26億股,持股總市值為166.01億元。
從近兩年來看,2019年末,公募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台、中國平安、五糧液、招商銀行、格力電器,行業分佈集中在消費和金融,“茅五組合”強勢歸來。2020年三季度末,前五大重倉股分別是貴州茅台、五糧液、立訊精密、隆基股份和中國平安,“茅五”依舊強勢,新面孔則是電子行業的立訊精密和新能源行業的隆基股份。
牛股是牛市的“基石”
在公募基金行業人士看來,觀察公募基金前五大重倉股的行業變遷,可以大致看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脈絡。
基礎性製造業“打底”之時,包括工業、材料、能源、公用事業等行業,是撐起公募基金行業投資的重要“支點”。而後,則是信用擴張、流動性釋放的階段,金融行業成為重要的投資機會,房地產行業蒸蒸日上,集中受益於房地產產業鏈的家電行業,格外出挑。在經濟轉型升級之際,隨着國內消費潛力的挖掘,消費行業成為基金機構的“寵兒”。而在高端製造、國產替代之下,電子、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公募基金的投資主線,一直在經濟發展的軌道之上。”前述基金公司研究部門總監表示。
除了經濟基本面帶來的變化之外,市場上“參賽選手”的多樣化,同樣成為公募基金重倉方向變遷的推動因素。在近年來的採訪中,中國證券報記者多次聽到公募基金經理談到外資對A股市場的影響。從外資進入之初對於外資“口味”的猜度,比如“外資喜歡買中國市場特有的,比如白酒”,到對外資投資方法的探究,比如“外資對公司基本面的中長期把握和對個股階段性估值的容忍”,國內的公募基金逐漸發現外資帶來的影響極其深遠。
“A股市場近年來最大的變量是外資的進入。”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投資總監徐荔蓉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由於外資的湧入,已經到了國內投資者改變思維的時候了。他表示:“我們往往習慣於博弈的思維,而現在到了需要跳出博弈思維來看A股機會的時候了。”
徐荔蓉認為,理解牛市的核心在於理解牛股,牛股是牛市的“基石”。目前來看,A股市場上牛市的“基石”越來越多。隨着外資進入,A股市場自我昇華,研究公司基本面的視角漸成主流。
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公募基金重倉股發生的變化以及公募基金向部分行業和個股的集中甚至是抱團,就説得通了。“當市場淡化交易,強調配置,淡化博弈,強調基本面的時候,公募基金‘抱團取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因為這才是市場價值的發現,才是市場優質上市公司的發掘。優質的上市公司、優秀的個股,我看不到任何不配置的理由。盲目的標新立異才是對公募行業初心的背離。”有公募基金經理直言。
(文章來源: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