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風格變動情況
消費、成長表現優於週期股的風格有所改變。今年前7個月,A股消費和科技成長股漲幅居前,能源、金融、房地產等週期類板塊表現偏弱。8月以來,A股行情走勢震盪,部分前期熱門的高估值行業(農林牧漁、食品飲料、醫藥等)抱團鬆動有所回調,而低估值週期類行業,如金融、建築等低估值行業表現相對活躍。
可選消費開始跑贏必選消費。近一個月(8/25-9/24),週期板塊漲跌幅-0.4%相對抗跌,成長風格下跌4.6%,消費風格下跌2.8%。從今年年初至9月24日的收益來看,週期風格漲跌幅由7月初的-7.16%回升至8.50%、消費風格漲幅由9月初的45.68%回落至34.31%。
市場風格或趨向於均衡
近十年A股共有三次價值藍籌與成長之間的風格切換。(1)2012年5月起,由滬深300向創業板指切換;(2)2015年6月起,創業板指向滬深300切換;(3)2019年2月起,滬深300向創業板切換。期間還有較短時間的板塊階段性佔優,如2014/11-2014/12科技股主導期間,券商股的爆發引領2015年牛市;2018/2-2018/4,在滬深300佔優的行情中,1月份創業板業績預告披露充分消化暴雷預期,創業板階段性估值修復。風格切換的因素主要考慮估值、景氣週期、資金面三個角度,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當前的市場風格可能正在朝相對均衡的方向轉變。
(一)估值差異:風格切換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回顧 A 股風格切換的歷史,背後主要是景氣週期的切換,估值分化僅為必要條件。如2013-2015年成長股顯著佔優,隨着2016年下半年開啓供給側改革,名義經濟增速回升,從而帶動藍籌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高,市場風格亦隨之轉向週期。其中2014年下半年,金融板塊階段性佔優,主要是由於 “一帶一路”的政策催化下,市場對傳統行業的產能輸出預期發生了轉變。
估值極端分化可能會有市場修復,但預計較為温和。過去一年多以來,A股成長與週期板塊間走勢和估值高度分化。估值收斂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業績逐漸消化估值,二是通過價格調整快速收斂。隨着未來經濟的繼續修復,週期性行業有温和提估值的空間。
(二)基本面:各行業均存在復甦空間。景氣週期作為市場風格的根本驅動力,也是支撐近期風格變動的因素之一。經濟指標顯示8月經濟回升,經濟邏輯的邊際變化由疫情後超跌反彈轉變為庫存週期回升,週期板塊相對成長板塊具備業績比較優勢。綜合來看,週期性行業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消費、服務業後續仍有修復空間。國內經濟下一階段的修復斜率或將更多取決於製造業投資和消費。
中期科技行業仍在上行週期中,新基建和智能電動汽車板塊有望貢獻業績新增量。在經濟復甦的大邏輯下,疊加科技板塊的表現,市場可能不會是單純的低估值和週期佔優風格,而是呈現混合、輪動的均衡格局。
(三)流動性擔憂影響短期風險偏好,長期系統性風險較小。增量資金的邊際變化是風格形成的直接原因。前期微觀資金面流動性減弱,包括:(1)北上資金近兩月由淨流入轉為淨流出,分行業來看外資增大銀行、地產等低估值板塊佈局,大幅減倉食品飲料板塊;(2)基金髮行量邊際減少,資金面的邊際變化直接導致消費、科技板塊的震盪回調。
今年4月以來利率有所升高,但貨幣政策並未明顯收緊。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由4月的2.52%回升至目前的3.01%,如果未來資金端收緊,對權益市場的流動性也將產生影響,根據DCF模型理論,成長風格將弱於價值,可能導致市場風格切向防禦型板塊。但基於全球經濟環境及國內經濟活動還在復甦階段,國內的貨幣環境相對寬鬆將是大概率事件,因資金端收緊而導致的風格整體切換至週期可能性不大。
長期來看,待市場短期風險釋放後有望帶動增量資金入場。第一,在中美利差以及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待外圍不確定性逐步落地,外資將恢復對績優龍頭的持續增配;第二,中報季後公募資金調倉仍將繼續,基本面是決策基準之一;第三,創業板低價股炒作降温後,遊資和個人投資者重歸價值投資,社會財富配置重心有望向金融資產轉移。目前市場整體並未過熱,且國內信用環境和外圍擾動暫未影響經濟復甦預期,長期來看尚未構成系統性風險。
配置方向:均衡配置順週期與科技雙主線
短期A股仍在風險釋放中,投資宜保持謹慎。(1)國內“雙節”臨近,季末疊加商業銀行長假的資金備付需求,資金面或出現季節性緊張,另外大型科技公司IPO融資也將影響市場風險偏好;(2)外部環境方面,在諸多擾動之下,外資避險情緒升温,短期可能較難主動大幅流入。
風格上,科技投資主線和板塊的輪漲並不矛盾,市場風格或相對均衡。當前經濟復甦引領板塊輪漲,中長期主線仍圍繞以產業結構升級為核心的科技板塊,可以重點關注以下方向:
(1)順週期板塊,把握補庫存、經濟復甦主線。從經濟復甦角度出發,可關注水泥、航空板塊,以及當前處於庫存週期底部區域的中游原材料、工業品等。大消費板塊如食品飲料、白酒、醫藥是A股的核心資產,具備真正的品牌價值與增長能力,經過前期估值持續消化,可以適度逢低佈局。
(2)大金融板塊,重點關注券商、金融科技、保險。受益於經濟持續復甦疊加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券商行業具備政策與盈利的雙重催化,優先關注綜合實力出眾的頭部券商和差異化特色鮮明的中小型券商,創新型業務的展開需要配套設施的完善,金融科技迎來發展機遇。車險綜合改革及配套規定均已落地,短期影響相對有限,依舊看好資產端與負債端合力推動保險行業的估值修復。
(3)科技板塊值得中長期關注,待外部擾動平息後等待機會。重點關注調整已基本到位的科技龍頭、“十四五”受益標的、Q3業績向好的軍工、光伏、新能源車、消費電子、工程機械、汽車零配件、生產線設備等。
風險提示:經濟超預期下行;外圍環境走弱;科技發展不及預期
(文章來源:粵開崇利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