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瑞銀集團招中文審核員“給報告把關”,曾陷入辱華爭議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張旺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據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道,瑞銀集團(UBS)正在招聘“內容審核員”團隊,以確保其出版的中文研究報告不含“敏感”內容。

英媒:瑞銀集團招中文審核員“給報告把關”,曾陷入辱華爭議

報道稱,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部門7月份發佈的一則招聘廣告顯示,審核員要確保該部門所有中文報告的“語言、語氣和內容”是“恰當的,並符合監管和內部準則”,沒有“任何敏感內容”。據瞭解有關招聘進程的消息人士透露,瑞銀集團已在中國香港招聘了一名審核員,且正在新加坡招聘更多審核員。入職後的審核員將與研究報告編輯團隊一同工作。

對於瑞銀的招聘,一家全球性銀行的高管表示,這相當於“自我審查”,而他們的銀行在用中文和英文發表研究報告時,只允許“精確翻譯”。不過,一名接近瑞銀的人士否認集團對研究報告進行內容審查,並稱上述舉措並非“新概念”,其他銀行也招聘了此類編輯人員,只不過“用了不同職務名稱”而已。

《金融時報》稱,2019年瑞銀集團曾陷入一場辱華爭議。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多諾萬在一份討論豬流感和通脹問題的報告中,因使用“中國豬”的表述而招致廣泛聲討。當時,中國內地證券公司海通證券旗下的香港子公司海通國際取消了同瑞銀的所有合作,且中國證券業協會要求成員單位不得引用多諾萬的報告,也不得邀請其出席活動。多諾萬一度被瑞銀停職4個月,在道歉後才恢復工作。

瑞士蘇黎世州銀行北京代表處前首席代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1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以他自己的經歷來講,在華外資銀行對發言要求很嚴格,一定要審核,涉政治、涉華的敏感話題等都不能隨意評論,以免帶來負面影響。劉志勤表示,“這些年,國際輿論環境對中國市場逐漸嚴苛,這其中有政治因素,也有媒體因素。一些西方媒體藉機炒作敏感問題,也有企業故意打擦邊球,在模糊地帶用模糊詞彙含沙射影。對此,我們也要捍衞自己的根本利益”。

此外,《金融時報》在報道中提及,中國正向外國競爭者開放其金融產業。瑞銀集團2007年在華成立首家合資證券公司,並於2018年成為首家通過增持股權以實現控股合資證券公司的外資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和高盛在過去一年也率先獲得在華運營外商全資控股券商的資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1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媒:瑞銀集團招中文審核員“給報告把關”,曾陷入辱華爭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