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從“以煤為主”走向清潔低碳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十三五”以來,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量佔到一次能源消費增量的40%,較“十二五”期間的增量佔比上升了14個百分點……
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能源事業實現了從百廢待興到快速發展,從“以煤為主”向“清潔化、多元化”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步建成較為完備的能源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後,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要,我國推進能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消費國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
去年底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稱,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就,能源供給和儲備體系不斷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供需總體保持平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説。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1億噸標準煤,原油產量為1.95億噸,天然氣產量達到1925億立方米,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2億千瓦,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17.5萬公里,縣級行政區全部通上大電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十三五”以來,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量佔到一次能源消費增量的40%,較“十二五”期間的增量佔比上升了14個百分點……
近年來,隨着能源總量不斷髮展壯大、用能方式加快變革,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優
化。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加快轉變,清潔低碳轉型步伐逐步加快。煤炭加工轉化水平大幅提高,成品油質量升級擴圍提速,重點領域電能替代初見成效。
受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特點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煤炭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90%以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煤炭佔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7%,比2012年降低10.8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能源綠色發展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
我國能源發展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
6月7日,國家電投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海上升壓站受電一次成功,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如東項目建成投運後,國家電投江蘇海上風電公司海上風電場預計年發電量近44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46萬噸,相應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3萬噸。
近年來,能源企業、行業紛紛向新能源領域進軍,將清潔低碳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國家電網發佈“碳達峯、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能源電力從高碳向低碳、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轉變,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中國海油日前發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稱,將綠色低碳確立為其核心發展戰略之一,提出了從常規油氣向非常規油氣、從傳統油氣向新能源跨越發展的願景;國家電投將加大對綠電交通領域的投入;中國石油將新能源業務與油氣業務並列、提升為第一大業務板塊。
我國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發展優先位置,大力推進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發佈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明確,到2030年,我國新增能源需求將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
“下一步,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大力推動新時代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市場化發展,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章建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