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規模超萬億美元的資管巨頭景順日前發佈2021年度《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的報告,闡述了全球主權投資機構最新配置動態。
報告顯示,總管理規模達19萬億美元(約123萬億元人民幣)的主權投資機構正加快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此外,主權投資機構正加速用真金白銀砸向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
景順是一家美國資產管理公司,也是中國景順長城基金的外方股東。官網信息顯示,截至6月底,景順的資管規模約1.525萬億美元(約9.86萬億元人民幣)。
近日,景順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接受了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詳解了研究報告出爐的過程。潘新江認為,全球主權投資機構增配中國的趨勢是可持續的。
中國市場吸引力顯著提升
據瞭解,這一研究歷時數月,景順及合作伙伴對全球共141家主權投資機構進行了各約一個小時的訪談。
景順在報告中指出,疫情暴發後中國對全球主權投資機構的吸引力大幅提升。例如,當被問到“未來三年中國市場對於你的組合的吸引力有多大,如果10分是最具吸引力,你給中國打幾分?”時,2021年主權投資機構給中國打的平均分為6.6分,較2019年的6.1分、2017年5.2分顯著提升。
研究還發現,投資回報是最吸引主權投資機構的因素。被問到投資中國的理由時,75%的主權投資機構認為是有吸引力的投資回報,57%的主權投資機構認為是分散風險的需要,54%的主權投資機構認為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使然。
圖片來源:《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
主權投資機構增配中國的趨勢可持續
景順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來源:景順
中國證券報:疫情發生以來,主權投資機構對中國的興趣顯著上升。這一趨勢是否可持續?
潘新江:不同類型的主權投資機構對投資中國資產的態度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類型中,不同機構對此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我們發現投資型機構中不少早已進入中國市場。大概5年前,我們與一家主權投資機構就亞洲投資、中國投資展開討論時發現,他們對中國的經濟週期已經非常瞭解。他們也是最早一批獲得合格境外投資機構(QFII)資質的海外機構之一。這類投資機構將繼續提升對中國投資的興致。
中國證券報:與基準相比,全球主權投資機構目前依然低配中國嗎?
潘新江:我不認為主權投資機構在決定是否投資中國、在中國市場配置多少資金時會嚴格參照基準,當然有一些主權投資機構對基準的關注度較其它主權投資機構更高。對於更看重基準的機構來説,他們可能會先決定是否投資新興市場,進而決定是否投資中國,因為中國是新興市場的一個部分。
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主權投資機構將中國從新興市場中單獨拎出來,因為中國市場太大,太重要了,有必要單獨對待。
那些目前還沒有投資中國的主權投資機構可能會面臨挑戰。現在中國市場準入變得越來越容易,中國市場提供的投資回報也非常誘人。這種情況下,如果主權投資機構不投資中國,相關負責人需要向首席投資官解釋為什麼。
對於那些不太“看重”基準的主權投資機構來説,比如一部分的央行,他們為了分散風險,也會增配中國,這一趨勢大概率會持續。但這些央行不會突然增配很多,尤其對於中國投資經驗較少的主權投資機構來説更是如此。
中國證券報:中國公司治理的透明性是部分主權投資機構關注的問題。能否請您具體闡釋一下?
潘新江:首先,不少公司依然僅發佈中文信息披露,對於一部分主權投資機構來説,他們獲取信息可能會費一些功夫。不過,語言是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其次,中國資本市場仍在發展過程中,不少上市公司治理已顯著改善。仍有一部分公司治理還有改善空間,這需要時間。第三,大中華區不同上市地點的信息披露規則也有差異,這增加了機構投資者理解這一區域公司披露信息的難度。
更多機構把ESG提上議程
中國證券報:2021年的研究有沒有哪些地方令您感到意外?
潘新江:我們今年有一些重要發現。首先,越來越多的主權投資機構將ESG提上議程,包括日本、馬來西亞等。其次,因為主權投資機構肩負一定的使命,目前仍有地區和國家面臨疫情再度暴發的風險,所以仍需做好準備,以滿足現金需求。
中國證券報:ESG投資是否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潘新江: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區分ESG投資的不同方面。例如,一部分ESG投資的內容是融合在主動投資過程中的。例如ESG投資中“G”即公司治理的部分,是主動投資者向來關注的部分。
此外,當前主權投資機構和散户都注意到ESG相關的主題投資。例如,新舊能源轉換衍生的相關投資、氣候變化相關投資、碳中和相關投資等。一定程度上説,這一趨勢是不可逆的。
不過,投資者也應該注意,在ESG觀念實施的過程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市場沒有足夠的數據,不同機構披露的內容也不具有可比性,全球ESG的信息披露尚未形成統一標準。這是ESG理念進一步落地所面臨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