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6號開始,滬指已經震盪了11個交易日,由於這期間指數的振幅非常小,上升和下跌的斜率、速度又非常緩慢,所以至今方向不明,也就是纏論所説的“中陰階段”,指數在沒有方向的時候去臆測上或者下,都會因先入為主的預判而導致策略上有所傾斜,比如押寶會突破而整體倉位很重或者重倉某一板塊,或看空指數而導致踏空風險。
在指數“中陰”階段、行業又輪動比較快的行情中,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自下而上的通過形態選股,然後再看是否契合某一類熱點,或者就是單純的形態選股。在量化策略中,有幾種典型策略——突破策略、反轉策略、箱體策略,這幾種策略在大週期上分別適用不同的行情,當下最適用的策略是反轉策略。
把個股漲幅從5月26號至今進行排行,會發現漲的好的票幾乎都是連續、長時間下跌後形成了周線或以上級別的背馳狀態,然後日線放量拉出一根大陽線之後便開始了上升之路,雖然漲的過程未必一帆風順,而且分散個各個主題板塊中,但是累計漲幅很大,這便是近期市場牛股的共同形態特徵。
近期市場的這個特徵説明兩個問題:一是市場真正的賺錢效應點並不在我們過去那些耳熟能詳的“好股票、白馬股”中,而是過去兩年嚴重超跌的股票;板塊輪動的節奏和到底要輪動到什麼時間,不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重點要關注的是上述所説的“反轉型”股票是不是在持續爆發出牛股來。
把上面兩個核心點深刻的認識到,就不會因指數不選方向和板塊不斷輪動而煩惱、彷徨,我們要做的就是自下而上的選出超跌背馳反轉型的股票,然後等日線放量拉昇後再看是否契合市場熱點、還有多大上升空間。
從更高層面上,“底部反轉型”股票佔優,其實是映射了整個市場風格,這預示着今年全年可能是個超跌股佔優的風格。超跌股未必都會漲,但不是超跌股大概率漲幅不會太大,成為牛股的概率也低。
上面這個結論可能是顛覆性的觀點,過去幾年市場的一致觀點都是以龍唯美、以白馬唯美,但是從近期的市場特徵看,超跌中小盤股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出牛股的概率也是最大的,這是最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風格變化。
無論多麼“雜亂無章”的市場,總會有一個核心和確定性的特徵,在這個特徵還有沒廣泛識別和傳播之前,風格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全市場大部人認識到這種風格的存在,達到極致後進入新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