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21,你好2022。
回首剛剛翻頁的2021年,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抓到大牛股,也有人撞上了“黑天鵝”,分化再次成為了A股2021的主基調:
幸運者,身處牛市:2021年超過320只個股(已剔除2021上市的新股)累計漲幅超100%,更有24只個股漲幅超300%,湖北宜化年內漲幅超566%,成為2021年A股股王。
踩雷者,熊市煎熬:2021年多達240只個股跌幅超30%,更有28只個股慘遭腰斬,中公教育年跌幅超77%,遭遇2次腰斬,2021年又有23家上市公司退市,創歷史新高。
2021年“A股人均賺5萬”的話題,令不少投資者成為了被平均的對象。覆盤這一年,儘管A股各大指數波瀾不驚,但市場資金卻驚濤駭浪,全年成交總金額高達257.25萬億元,超過2015年的254萬億,創下了A股新紀錄。
通過梳理公募基金、北上資金、量化交易和槓桿資金的動向,A股2021年成交額創紀錄的主要原因是,公募機構的大規模調倉博弈、量化交易愈發火爆、北向資金持續配置A股,並非是出現了大規模增量資金入場。另外,A股市場體量規模的不斷增長,讓A股成交金額創歷史紀錄成為了情理之中。
罕見!A股一年成交257萬億
A股的2021年正式畫上了句號,覆盤這一年,儘管各大指數表面波瀾不驚,但市場交易資金量卻波瀾壯闊,直接創出了A股史上最高的成交紀錄。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盤,滬深兩市的年成交金額已達到257.25萬億元,超過2015年的254萬億,創歷史新高。
單純從成交總量來看,A股的2021年可謂非常激烈,資金流動性非常充足。具體來看,2021年3-5月期間,A股成交量一度非常低迷,單日成交額超萬億的情況非常罕見,但進入7月後,單日成交額超萬億便已成為了常態,曾一度創造了連續49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超萬億元。
如此火爆的交易量,在A股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A股單日成交額破萬億始於2014年末,緊接着,2015年便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牛市加持下,單日萬億成交額成了2015年A股的新常態,當年114個交易日的成交額超萬億元,期間更是上演了連續99日交易日成交金額超萬億元,這一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儘管,A股2021年的成交額創歷史新高,但A股走勢並未明顯走強,一直處於橫盤震盪的格局。截至12月31日收盤,滬指險守3600點,年內漲幅4.8%;深證成指的年內漲幅2.7%;創業板指相對較強,年內漲幅達12%。
從全球維度來看,A股2021年的漲幅並不出色,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幾乎處於全球末位。香港市場的表現最慘,恆生指數2021年跌幅達14.1%,在全球市場墊底。
那麼問題來了,A股交易量如此火爆的同時,三大指數為何波瀾不驚?如此龐大的成交金額背後,誰在買?誰在賣?
最激烈的博弈
覆盤2021年的成交額超260萬億背後,主要的推動力離不開以下幾股力量:
2021年以來,A股最大的“金主”——公募基金,一定程度上貢獻了大部分成交量。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1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已突破了3萬億關口,3.05萬億元,這也是繼2020年後,公募基金行業第二次年度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
相比新發基金,規模巨大的存量公募基金調倉帶來的影響力會更強。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境內的公募基金數量達到9152只,資產淨值達25.32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總市值5.72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為8.31%,為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一旦出現持續性的大規模調倉,必然會對A股成交量產生直接影響。
某大型券商人士表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存在一定分歧,持續調倉的跡象明顯,因此A股市場整體的成交開始活躍,但A股卻未出現明顯合力拉昇趨勢。
再來看,A股另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外資。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收盤,北向資金年內的總成交額已超過27.5萬億元,佔比A股總成交額的比例超過10%,這也直接放大了A股的總交易額。
橫向對比來看,2021年北向資金的總成交額相比2020年增長超31%,相比2015年的1.47萬億元更是增長超1700%。
另外,2021年北向資金配置A股的熱情依然高漲,截至12月31日收盤,北向資金年內累計淨買入A股已超過4300億元,是2015年全年的20倍之多。
除了公募基金、北向資金以外,2021年,量化資金無疑是最受市場關注的一股力量,也是A股成交額創紀錄的原因之一。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以來,A股的量化交易體量明顯攀升,為A股貢獻了一大部分成交額。據券商中國記者調查發現,2021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量化交易日成交額約為2000億元,在全市場的成交佔比在20%左右。
另外,自科創板、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個股漲跌停幅限制擴大至±20%,為量化交易提供了更強的操作性,部分短線量化交易者更加活躍。
其實,自2018年資管新規之後,量化私募發展得非常迅速,百億量化私募快速湧現。2021年上半年,量化私募又迎來一波大發展。截至到2021年7月底,量化私募規模正式突破萬億,截至12月底,百億量化私募家數由去2020底的11家上升到27家,量化私募佔整個私募證券市場的佔比也提升到21%以上,相比成熟市場的40%佔比,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另外,槓桿資金也是A股市場最活躍的一股力量。目前A股的融資融券規模正在向2萬億規模逼近,截至12月30日收盤,A股兩融規模達到18408億元,創下2015年7月3日以來的近6年多的新高。
最後,個人投資者入市資金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之一,據中國結算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A股投資者數量達到1.96已,2021年前11個月,A股新增投資者數量達到1825.98萬人,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新增規模,為2017年以來的新高。
257萬億成交額的另一面
其實,2021年A股成交額刷新歷史記錄或許是一種必然,因為A股的體量正在迅速增長,市場資金也自然水漲船高。
2021年,A股上市的新股數量達到524只,募集資金超5400億元,其中更是不乏中國電信、三峽能源、百濟神州等市值超千億的巨頭,而年內退市的數量僅有23家。
若拉長週期看,最近3年來,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長已超過1100家,近6年時間A股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75%左右,新鮮血液的流入不斷推升了A股體量,池子越來越大,池子的水位自然也會隨之上漲。
這一點從A股換手率(成交額相對流通市值)的指標也可以得到確認,儘管2021年A股的成交金額創出歷史新高,但A股的換手率並沒有明顯增長,一直維持在4%以下。而在2015年大牛市期間,A股的日換手率經常超過5%,最高的日換手率一度達到8.19%。
很顯然,2021年A股的總成交金額超過257萬億元,與A股體量增長有一定的關係。這也解釋了,為何交易量持續火爆的情況下,A股的走勢卻波瀾不驚,持續橫盤。
結合A股體量、換手率等指標來看,當前A股的成交金額持續放大,並非大規模增量資金入場導致,主要還是場內資金為主,A股或將仍以結構性行情為主,熱門賽道的激烈波動或將持續。
展望2022年,大部分機構普遍對A股的資金面持樂觀態度。
其中,公募基金仍是A股增量資金最重要的來源,有望為A股市場提供萬億元增量資金。中信證券預計,公募基金2022年全年淨流入8500億元。中金公司更為樂觀,預計2022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對A股增量資金貢獻可能在0.9萬億-1.2萬億元。
北向資金方面,機構普遍給出3000億-4000億元水平的淨流入預期。中信證券預計,2022年北向資金仍會增配A股,淨流入4000億元左右。中金公司表示,海外資金全年淨流入A股規模可能在2000億-4000億元。
另外,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房產已不再是最佳的資產配置工具,居民資金入市的趨勢或將在2022年延續。信達證券預計,2022年全年銀證轉賬的增量資金約為1000億元。
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