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不是信用債,投資者不必過分恐慌
原標題:信託不是信用債,投資者不必過分恐慌 來源:信託百佬匯
作者系資深信託從業者
2020年的金融市場註定步步驚心,近期的信用債風暴又是一次嚴峻考驗,目前已經從債券市場蔓延到資本市場、基金理財等相關領域。
不少信託投資者也十分關切,信用債風暴對於信託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覆盤信用債風暴
本次信用債風暴的導火索有兩個:一是在10月23日,華晨集團在2017年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17華汽05”,十億本息未能兑付。考慮到華晨集團是根正苗紅的國企,大股東為遼寧省國資委和遼寧省社保基金,華晨寶馬又是耳熟能詳的車企品牌,一時令人無法接受。
但是,11月10日AAA評級的永城煤電控股集團發佈公告,因公司資金緊張,“20永煤SCP003”未能兑付本息10.32億元,已構成實質性違約,市場一片譁然,信用債風暴開始成形。
11月12日對於債券基金經理來説是一場噩夢。當AAA評級國企發生信用債違約,脆弱的心理防線被擊潰,多隻債券價格出現大幅下跌,跌幅堪比香港“仙股”。
高評級信用債歷來是債券基金的“寵兒”,市場上多隻中短債公募基金出現顯著下跌。據wind統計,截至11月16日,近一週內183只債券型基金跌幅超過1%,52只債券基金跌幅超2%。鑑於債券基金的“彈性”比較小,如果持有的債券基金跌幅超過5%,淨值修復需要很長時間。
覆盤本次信用債風暴之後發現,對信託行業的影響有限,這與信託行業的特點有關。
很多人對信託理財最直觀的印象便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它與債券最大的區別在於無法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需要根據不同的投融資需求個性化定製合同文本、交易條款、風控措施等,因而很難做到標準化,故稱“非標”。
投資者日常接觸的信託理財,很少仰仗融資人的信用作為最終還款的“救命稻草”,更多依賴風控措施之中的抵押、擔保等一系列條款。譬如,融資人從信託公司獲取6億貸款的同時,往往需要將貨值10億的住宅用地抵押給信託公司。如果融資人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還款,考慮到抵押率只有60%,信託公司可以將這塊土地打折轉讓給第三方,投資者的本息自然就有保障。
為了能夠牢牢掌控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信託計劃會成立項目公司(SPV)來持有土地。同時將項目公司的股權轉讓或抵押給信託公司,這樣即便項目公司的母公司,即融資人發生了違約,信託公司也可以直接處置項目公司的股權和土地,不必糾纏於融資人的自身債務問題。
近年來,非標轉標的方向越來越明確,信託公司在標準化債權資產方面積極佈局,涉及債券領域主要有兩塊:
一個是抵押債。
債券按照是否有財產擔保,可以劃分為信用債和抵押債。信用債便是本次金融風暴的主角,它不以任何公司財產作為擔保,完全憑信用發行的債券。與此相反,以企業財產作為擔保的債券則被稱為抵押債。
此前,多家信託公司發行的部分永續債產品便可以視為抵押債,它明確了兩點:一是信託公司要求融資人在產品到期之後必須實施回購,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永續”發行,而是有明確期限;二是增加了擔保方和抵押品,如果融資人不能到期還款,信託公司會要求擔保方代為償還,如若不能,則啓動對抵押品的處置。鑑於抵押率大多在70%以內,因此對抵押品的處置大多足以償還投資者的本息。
另一個是城投債。
年初,為了緩解疫情影響,央行投放了大量貨幣,財政部也加大了地方債發行力度。截至10月底,今年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12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4.49萬億元,再融資債券1.63萬億元。
發行地方債募集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劃撥給了地方政府平台,傳統的政信項目融資人——地方政府平台(即城投平台)普遍不缺錢,還有不少城投平台拿到低成本的劃撥資金之後,選擇提前還款,結束高利率的信託融資,投資者認購的信託產品也會提前清算。
一方面,信託公司後續發行的傳統政信項目,收益越來越低;另一方面,城投平台發行的標準化債券也成為信託產品的投資標的之一。譬如債券利率7%,期限兩年,按年付息,募集的資金用於地方政府城中村改造項目。
對於投資者來説,認購這類產品就相當於買了城投平台發行的債券,期間並不會像債券基金一樣再次進行交易,而是一直持有到期,投資體驗與認購傳統信託理財類似;對於信託公司來説,傳統政信項目屬於非標融資,而城投平台發行的債券則是標準化資產,推動城投債券銷售可以降低融資類信託佔比,更符合監管方向;對於城投債本身來説,這類債券的融資人往往是信託公司多年的合作伙伴,彼此十分熟悉,意在減少違約,不是任意哪家城投平台的債券都願意賣,因而在業務規模上還比較小。
風暴肆虐,沒有贏家
鑑於信託理財大部分存在抵押擔保等措施,信託公司新發行的城投債券規模較小、多侷限於老交易對手。因而,此次信用債風暴之中,信託行業承受的壓力並不大。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黃奇帆曾在演講中提及:“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槓桿和風險”。其中,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金融機構本身要有信用,向金融機構融資的企業也要有信用,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
因此,信用債風暴的肆虐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當市場上的風險敞口變大,引發流動性危機,原本置身事外的利率債和股票一樣會被拋售。同樣的情形,我們在2015年的A股大跌中目睹了,在2020年的美股暴跌下也見識過。根據中證鵬元報告顯示,2020年全市場信用債到期規模合計近五萬億元,這些是純靠“刷臉”兑付的。
好消息是捅了“馬蜂窩”的永城煤電兑付了“20永煤SCP003”的利息3238.52萬元,雖然本金還在籌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