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理解百度心心念的“服務化”

5月18日,百度發佈2021年Q1財報,這是其赴港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百度Q1營收281億元,同比增長25%,創兩年來最高增速;歸屬百度淨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43億元,超市場預期。今年3月“百度回港”時,李彥宏在敲鐘儀式上表示:“百度已不再是鮮衣怒馬的少年,而是一個躊躇滿志的青年。回港上市是百度的二次出發,二次創業。”

二次出發的百度對未來的規劃很清晰,正如外界看到的,百度營收有“三駕馬車”:移動生態是基本盤,2020年百度在線營銷業務為728億元,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達68%;智能雲成為新增長點,2020年百度智能雲服務收入 91.7 億元,同比增長44%,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達 8.6%;自動駕駛與小度等AI創新業務則被視作“明天”。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財報顯示移動生態正呈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

從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理解百度心心念的“服務化”
非廣告收入高速增長,百度“服務化”見效

根據Q1財報數據顯示,百度核心在線廣告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27%,在整體營收的佔比下降到58%。貢獻絕大部分在線廣告收入的百度移動生態,通過 “人格化”與“服務化”兩化戰略,正在拓展更多營收來源,在守住基本盤的同時,並扮演着百度新的增長引擎的角色。一季度,百度核心營收同比增長34%,其中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70%,連續三個季度保持提速增長。

在這之外,財報顯示,2021年3月,百家號創作者數量達420萬,同比增長40%;智能小程序的MAU達4.16億,智能小程序數量較去年增長74%;託管頁收入佔百度核心業務在線營銷收入35%,遠超去年的21%。

Q1百度移動生態非廣告收入佔比提升表明,服務化讓百度移動生態獲得更多變現途徑。在傳統“基於內容分發”的營銷模型外,百度正在更多地賺“服務”的錢,這是一塊比廣告大得多的蛋糕。

最近外界也明顯感受到,百度對“服務化”的戰略重視與日俱增。

在4月的2021萬象大會上,百度App也將Slogan從“有事搜一搜 沒事看一看”升級到“百度一下,生活更好”,進一步堅定“服務化”轉型。大會上,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也發佈了百度移動生態的“X+Y”戰略,X是指將橫向做寬,將百度 App、好看視頻、愛奇藝、百度貼吧等入口產品覆蓋不同場景,不斷擴大用户規模。Y則是縱向做深,深耕行業垂類,包括百科、知道等生態護城河類產品,以及大行業大垂類,如大健康、直播、電商、教育等,採取自營與生態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從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理解百度心心念的“服務化”

“X+Y”的業務戰略佈局最終指向了“人格化”與“服務化”的生態升級目標。人格化即放大每一個創作者的才能,將移動生態的創作者和用户直連,更好滿足用户需求;服務化即給用户提供閉環的服務,基於小程序、託管頁等讓用户所見即所得。沈抖認為“兩化”戰略從根本上來説就是持續增加生態的供給,而從結果來看,當百度縱深到更多產業,“我們的商業模式也會從以廣告為主,逐漸轉變為多種商業模式並存的方式。”

Q1財報對廣告收入依賴降低,足以説明百度已形成越來越多元的營收模式。不過,這只是結果,卻不是百度重視服務化的原因。百度重視“服務”,不只是一個關於“錢”的事情。

百度為什麼非“服務化”不可?

在服務化這件事情上,百度下決心做,首要原因是“用户體驗”四個字。

早在2017年李彥宏就在新年內部信中表示,這是“連接服務的新時代”,“一個人從query表達到最後的服務,被滿足,可能有十步,但只要往前能夠推進一步,我們的用户體驗就會好一分。”

當信息與服務被割裂在不同App時,用户要在手機上解決一個問題,往往要在不同的App或者頁面間跳來跳去,要重複登錄,要面對不同的UI界面與UE交互。賬號不通、數據不通、服務不通,體驗並不好。這麼多年來,移動互聯網“信息孤島”問題一直未能被解決,人們對割裂的移動互聯網正在被迫習慣,哪怕有的App限制用户跳轉到另外一些App,用户也已變得麻木,慢慢適應類似於“淘口令”這樣的奇怪的設計。

世界就該如此嗎?

對於這個運轉邏輯,百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也是其發力服務化的原因:讓用户在搜索時“所見即所得”地獲取服務,體驗一定會更好。其整體邏輯是這樣的:在健康、教育、電商、旅遊、政務等垂直行業構建服務生態,再將這些服務通過百家號、小程序、託管頁三大“服務支柱”,結構化、人格化與標準化,這樣用户就不再需要跳轉而是一站式獲得服務,更重要的是,這些服務在開放的小程序標準下體驗被相對統一,用户不再需要重複登錄,不再需要去適應不同交互,一切都變得更簡單。

從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理解百度心心念的“服務化”

沈抖在2021萬象大會上也表達了這樣的思考邏輯:互聯網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整個社會信息度在提升,用户希望更快速的完成閉環需求,百度正是基於這一需求的變化,提出“人格化”和“服務化”戰略,讓用户在百度移動生態的每一個場景下都能獲得所見即所得的服務。

正因為此,百度“服務化”轉型的思路是非常堅決的。百度相信,只要用户體驗比過去提升一些,比同行提升一些,用户就會繼續留在百度搜索,就會習慣在百度獲取服務。用百度App總經理平曉黎的話説,是“讓搜索可以更好的幫助人們獲取信息找到所求,能夠更低門檻、更生動的獲取信息和知識,實現從內容滿足到服務滿足的提升。”當百度給用户創造更多價值,世界就會給百度帶來更多價值。

類似的事情,百度在過去20年裏在內容生態上做過一遍。讓網站更好地兼容搜索引擎(SEO/SEM),本質是讓網站對用户更友好,搜索引擎最核心的PageRank算法就是讓更受用户歡迎的網頁排在前面,核心衡量指標是被引用數量。在推動WEB生態結構化、標準化和健康化時,百度做了知道、百科、貼吧、愛奇藝等垂直內容業務,再到移動時代百度又發力百家號、好看視頻,其思路均都是將內容標準化與結構化,豐富內容供給、提升消費體驗,這些事情百度稱之為“信息與知識分發”。

現在百度決定用2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將人們生活中林林總總的服務再做一遍在線化、結構化、標準化,這就是百度移動生態的“服務化”轉型要做的事。到底要怎麼做?

回到百度的搜索入口能力,以及基於AI的智能分發能力,“搜索+信息流”這一雙引擎模式是百度首創,也是百度獨有的——雖然字節跳動、微信等平台均在發力搜索,不過在用户體量、產業深度與行業積累都無法跟百度相提並論。

而據Q1財報顯示,2021年3月百度App月活用户已達到 5.58 億,日登錄用户佔比超過75%。在萬象大會2021上,平曉黎曾透露百度有超 10 億的服務搜索流量。在用户每一次搜索背後都會隱藏着更深層、更多元與更復雜的需求,過去搜索只是信息的起點,基於AI和大數據,以及“搜索+信息流”的雙引擎模型,百度智能搜索可以更精準地洞察與捕捉用户的搜索需求,對其進行滿足,讓搜索成為服務的終點。

百度移動生態“服務化”策略則是一步步完善垂直生態。依託“搜索+”戰略,百度正在垂直行業深耕,不斷滲透更廣泛的生活場景,將用户吃穿住行、學習用度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場景做細,比如健康、教育、知識、娛樂、電商、出行、旅遊等。百度搜索事實上已集成各種垂直搜索,針對不同行業特性進行服務深度整合,滿足用户所需,這也正是百度移動移動生態“X+Y”戰略中Y軸做深行業的要義。

百度移動生態正在推行的“人格化”與“服務化”則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格化”連接人與人,放大每個人的才能,構建創作者多元變現的土壤,讓更多個體成為服務者,豐富服務;當企業等組織類服務者具有“人格”屬性後,服務體驗與質量也將會得到更大提升。

從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理解百度心心念的“服務化”

“X+Y”的移動生態業務戰略、“人格化”與“服務化”的目標,以及“百度一下,生活更好”的Slogan,環環相扣,均指向了服務化這一決定百度移動生態未來幾年發展上。不論是站在用户體驗、發展戰略還是商業目標等不同維度來看,“服務化”均是百度移動生態必須要走的路。

百度移動守成更要拓荒?

百度移動生態大力推進“服務化”的時間不長,Q1非廣告營收佔比的提升也表明“服務化”轉型的效果。

服務化讓百度不斷升級成“內容+服務”生態,並形成更加多元的商業模式。百度移動生態不只是守成者,它正在靠自身的轉型繼續增長,進而實現未來更大規模的增長。

每個互聯網巨頭都有服務化野心。後移動時代,互聯網增量來自於實體場景,互聯網正在向線下滲透,與產業進行融合。與此同時,服務類消費的升級已成為消費升級的新重心,服務在線化、數字化與標準化會更加重要。

前二十年互聯網行業努力在做內容在線化,如新聞、論壇、娛樂、出版等,夯實基礎設施。下一個二十年互聯網重心是服務結構化、在線化與標準化。今天體量在千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互聯網巨頭,都在做服務。比如電商平台以前解決價格等信息透明問題,同時夯實物流等基礎設施,下一個二十年電商平台都會發力供給側。

內容屬性較強的平台在“服務化”上一直很努力,從四大門户,到百度、字節跳動與快手等內容平台,再到中小型媒體類企業,無不想實現“服務化”,然而成功的卻鳳毛麟角。因為互聯網+服務,比互聯網+內容要複雜很多,也要困難很多。越難的事情往往越有價值,“互聯網+服務”的想象空間就大很多。

美國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蘋果近年來就在不斷強化服務,2020年三季度蘋果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4.8%,達131.56億美元,整體營收佔比23%,僅次於手機業務;第二名Amazon做電商服務。依賴廣告收入的Google和Facebook市值相對靠後。在中國出現了類似現象,原因不難理解:

距離服務越近,距離錢越近。只做信息或者説內容分發,媒體屬性會很強,很可能淪為“管道”,靠廣告吃飯。對任何營收高度依賴都是不健康的,容易遇到瓶頸,這個道理百度很早就想清楚了,PC時代有“中間頁”戰略,移動時代在牢牢守住搜索地位的同時,不斷完善移動內容生態,如今再基於內容生態與AI技術的積累“服務化”轉型。

對百度來説,前些年做搜索+信息流,做內容(信息+知識+娛樂)生態,積累用户、數據與技術,才有了今天“服務化”的流量與場景基礎。如果沒有多年來的內容生態蓄力,就不會有今天服務化的發力,這也是阿里、美團等服務型平台不具備的優勢。

在服務的基礎上發力內容,再通過內容不斷強化服務,通過這一“生態組合拳”讓用户“生活更好”,是百度移動生態給自己提出的願景,也是其當下正在努力變成的現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3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二次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理解百度心心念的“服務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