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6日凌晨,在經過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後,美聯儲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1.50%-1.75%區間,以遏制通脹再度飆升。據報道,這是美聯儲自1994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加息幅度,無疑將對美國、對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
此前,美國5月份CPI同比增長了8.6%,打破了3月創造的歷史記錄,令市場震驚不已。隨後,多家華爾街機構紛紛預測,美聯儲或將在本月宣佈75個基點的加息,以應對“高燒不退”的通脹,令美國乃至全球資本場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資料圖。美聯儲主席傑羅米·鮑威爾
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75個基點的加息力度會讓美國迅速陷入經濟衰退之中。但8.6%的通脹數據令美聯儲“義無反顧”選擇了“激進”,而上一次美聯儲加息75個點還是在28年前。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迫使美聯儲狠心“下猛藥”?還有分析指出,如今的形勢説明美聯儲此前應對市場的調控手段完全失敗了,為何這次美聯儲“按套路”加息不靈了?與此前的一輪美聯儲加息相比,如今的差異何在?紅星新聞就這些問題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進行了連線。
對內:啓動時機太晚,問題根源更復雜
毫無疑問,美聯儲超預期加息75個基點是因為通脹問題,此前5月CPI數據“意外上行”,徹底打破了“美聯儲啓動加息後通脹在3月見頂”的説法。有分析認為,此前兩次加息後效果明顯不如預期,導致這次不得不“下狠手”。但為何美聯儲這次“按老套路”加息就不靈了?
白明向紅星新聞表示,一是因為美聯儲太晚啓動加息,正常情況下,美國通脹率到2%-3%就該“拉響警報”了。他指出,美聯儲上一輪開啓加息是在2015年12月,當時核心通脹率在2%下不去,美聯儲就採取了加息,這是一個正常的操作。而這一次加息實際上去年就應該開始,但此前美聯儲一直誤以為通脹和高物價是暫時的,這無疑是“歷史性的錯誤”。
“現在看來(通脹)也不是暫時的,都加了不止一次(息)了,美國物價水平還是高高在上,”白明説。這一誤判令美聯儲錯過了最佳的窗口期,在最合適的時候放棄了加息。這不僅令其公信力受損,也增加了美國經濟“軟着陸”的難度,加大了金融市場波動。美聯儲前期行動遲緩,而如今為遏制通脹風險,美聯儲不得不在加息、縮表上“快步走”,這一政策失序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過去數週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因美聯儲加息政策而動盪
白明同時指出,另一個原因則是,美國本輪物價上漲並不完全是由流動性過剩導致。“它有多重因素,比如地緣局勢,俄烏衝突讓糧油價都上漲,還有美國對華加徵關税,讓老百姓承受進口產品價格上漲。這都不是它瘋狂印錢造成的,而是加税造成的,所以治腸炎卻吃的是治心臟病的藥,那就是兩碼事了。”他解釋道。
全球:“韭菜”不樂意被割了
除了上述兩個最直接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美聯儲借加息縮表收割全球的成效或未能達到預期。
5月底,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美聯儲可以考慮在9月暫停加息。幾乎同一時間,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也公開表示,美國加息政策應該再激進一些,到年底利率提高的3.5%,這樣明年就可以開啓降息。有分析認為,儘快結束加息啓動降息,意味着收割不盡如人意。
央視新聞在報道中指出,美聯儲借加息縮表收割世界、鞏固美國金融霸權並非危言聳聽。自2015年12月啓動了上一輪加息週期,到2018年底,美聯儲共加息9次。在此期間,美聯儲還開啓了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以逐步退出金融危機後出台的寬鬆貨幣政策。在美聯儲持續加息和縮表的衝擊下,世界範圍內美元流動性持續收緊,許多新興經濟體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本幣貶值、資金外流,經濟損失慘重。
↑漫畫:美聯儲無限QE(量化寬鬆)“收割”世界
白明告訴紅星新聞,因為以前做得太過分,所以很多發展中國家對此是有防備的,不願意再次被收割。在剛剛結束的6月貨幣政策會議上,歐央行宣佈結束負利率時代開始加息。而在此之前,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各多國央行紛紛宣佈加息。
據統計,截至6月13日,在過去三個月中,全球政策制定者已宣佈上調當前主要利率超過60次,這是自2000年初以來的新高。
白明表示,各國央行紛紛宣佈加息一方面是因為通脹加劇,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美國加息,如果不想被“割羊毛”就只能跟進。“而且現在各種國際收支管理,金融的監管也越來越到位,可能發現不對就會選擇採取一些措施,因為它們曾經被收割過,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你再重新搞這套,可能是騙不了人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金融霸權依舊會對全球市場產生影響。白明指出,“比如在越南收割了一些股市,去年是一直漲,但今年突然一下從最高點跌了超20%了”。不過與此同時,美股也在經歷了幾場血雨腥風后全面進入了熊市。
↑專家指出,疫情下美國經濟的表現是“印錢印出來的”
除了紛紛選擇加息應對外,各國都把加速“去美元化”提上進程。今年4月,與美國關係密切的以色列宣佈拋售部分美元儲備,並首次增加了人民幣儲備。據報道,以色列今年3月拋售了65億美元的美債,佔比約10%。
而作為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的瑞士,則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拋售了249億美元的美債,佔比約為8.3%。與此同時,瑞士持有的人民幣儲備份額已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巴西。此外,目前至少有22個國家的央行共同組建了一個繞開美元的數字貨幣聯合開發小組。
根源:美國經濟不盡如人意
除了各國不願被收割而採取的各種防禦手段外,導致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不盡如人意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經濟的現狀。
因為美國通過美元收割全球,實質上是一個“資本逐利”的過程。白明分析道,“國際資本願不願意流到美國,利息收入是一回事,但如果通脹很高,加這點息掙的錢還不足以抵抗通脹。現在美元還是貶值的購買力,原來是100塊,現在的購買力是92塊,雖然利息可能多賺了兩三塊錢,但你的購買力少了,人家也不會輕易進來。”
↑美國人為近期物價上漲創造了“拜登通脹”一詞
不僅如此,他指出,所有人都明白,美國經濟前兩年的“強勁”是新冠疫情期間強行刺激出來的,是印錢印出來,並不是像以前一樣有內生的成長動力。
因此,對於國際資本而言,迴流了總得有機會掙錢,或者投資什麼項目特別能掙錢,或者買特別能掙錢的股票,但美國經濟眼下確實比較脆弱,沒有什麼內動力驅動其繼續向上走。“現在看不出來有這樣的效應,其實全是泡沫。頂多是加息以後利息高一點,但利息高遠遠比不上通貨膨脹導致的貶值。所以,這其實是資本逐利的一個表現。”白明解釋道。
中國:吸引外資保持兩位數增長
此輪美聯儲加息收割,對於中國市場的影響又有哪些呢?在如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中國經濟又應該如何應對?
有分析認為,美聯儲加息會導致中美之間的利差在收窄,個別時段還出現倒掛,無疑對中國資產的吸引力造成一些壓力。
但從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來看,中國對外資仍有持續的吸引力。據央視新聞報道,商務部6月1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摺合877.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
↑資料圖。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雖然一度承壓,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對外資有持續的吸引力。
從全球股市上看,今年5月,外資連續第三個月流出新興市場。但同屬新興市場的中國市場,今年僅3月為淨流出,4月、5月又開始出現了外資淨流入的情況。與此同時,華爾街也上演了大反轉,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主流外資機構紛紛表示,非常看好中國資產中長期投資價值,增配中國資產仍是大趨勢。
那麼,在全球形勢複雜多變的當下,中國吸引外資為何能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白明表示,除了息差外,資本決定是否撤離的原因還有很多。一是匯率,二是資本有沒有發展空間,有沒有安全性。他認為,在如今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對於國際資本而言,中國不一定是最優選,但“一定是最不差、最保險的選擇”。
“國際資本除了逐利性,還有一個是注重安全性,如果它們撤離中國,還有哪裏更安全呢?美國可能前幾年是比較好,股市也漲得不錯,但美股3萬多點的時候誰還敢買呢?所以,這也並不是一個加息就能導致資本外流的。”他分析道。
面對如今十分複雜的外部形勢,白明認為,中國應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他向紅星新聞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要儘可能地利用全世界的資源,但也要形成我們自己的內循環。這是我們的自信所在,也能給我們增加底氣,能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進行公平的合作,與各個競爭對手處於公平的地位,這樣才能增強我們的國際競爭力,以及不斷吸引國際資本穩穩地(留)在中國。”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張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