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佈報告稱,印度已經在去年第四季度時,GDP力壓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以及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國家,並在G20國家中位居首位。
我們知道,今年正處印度獨立75週年,總理莫迪當着全國人民面,描繪了一個極為光明的未來場景,他表示,印度在25年後,也就是2047年時成為發達國家。
印度銀行補充説,可以先設立小目標,比如5年後,經濟增速超過德國,7年後超越日本。而到這時,印度也將崛起為全球僅次於中美的第三大經濟體。
不僅如此,在當前世界多國深陷通貨膨脹危機中時,印度高官財政部長塔拉曼自信心爆棚,聲稱“印度經濟面臨衰退的可能性是0”。
為此,不少網友都調侃稱,印度“大國抱負”再現。那麼,印度為何會致力於“大國夢”?
分析人士表示,在聯合國追蹤的22個製造業類別中,中國位居世界第一,這説明,中國在世界製造業領域內的優勢在不斷提升。
而中國之所以能發展到如今這一地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人口紅利。龐大的人口資源,創造了吸引力巨大的市場,隨着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投資建廠,中國經濟也迅速發展起來。
而這無疑為印度發展提供了範本。印度作為人口僅次中國的國家,聯合國不久前還公佈最新預測報告稱,印度即將超越中國,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家。龐大的人口規模足以為印度帶去很多紅利。
見此,就連美國都相當看好。
據悉,在“2+2”閉門會議期間,美國派出了國防部高官伊利·拉特納,此人曾擔任美國總統拜登多年助手。他表示,美國這次有必要和印度擴大合作,接下來,將幫助印度儘快成為全球供應鏈核心樞紐,在2047年到來前達成發達國家的目的。
但是,現實情況真有美印説的那麼好嗎?
從印度政府公開的第二季度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印度的確已經排在G20國家之首,但其嚴重的通貨膨脹、大宗商品價格高昂等劣勢,也隨之凸顯出來,現在,包括花旗、高盛等多家企業都強調,不能因為表面的數字增長感到開心。
高盛集團表示,在“亮眼”的成績之下,全球經濟衰退也會給印度造成影響,就拿歐美來説,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巨大沖擊,未來很可能會減少對印度產品的進口。再加上俄烏衝突、能源危機等,印度2022年的經濟增速相較於2021年來説,將會從7.6%下降至7%。
同時,有學者提出,莫迪所謂的經濟改革,並不會從根本上推動製造業發展,這是因為,印度為了保障農民利益,曾頒佈了一份土地徵收法,也就是説,印度土地的所有權在農民以及一些有勢力的地方人士手中。
而印度要想推動工業製造業發展,勢必離不開土地,所以,在土地徵收法的作用下,印度工業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是勞動力問題。固然勞動力充足,可促進製造業發展,吸引更多外商來印投資,但勞動力也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如社會保障問題、勞動力素質等,都會限制經濟發展。
所以説,在以上諸多因素之下,印度若是無法解決問題,將很難徹底實現經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