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破冰” 銀行加速出清不良資產
新華社上海3月4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魏倩 範子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開閘後,工商銀行和平安銀行近期落地首單業務。
3月1日,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以公開競價方式成功開展首批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有16家受讓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下稱“AMC”)參與競價,競購踴躍。平安銀行副行長郭世邦表示,個人不良貸款批量進行出清,可以快速收回被長期佔用的無效資金,並將資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行業、地區和羣體中。
今年,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只增不減,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破冰”,有助於銀行進一步“甩包袱”。一位地方AMC人士向記者表示,預計未來處置規模可能會增加,不排除銀行近期會密集通過市場轉讓不良資產包。
(小標題)關鍵要“走通”業務流程
記者瞭解到,平安銀行的首單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本息金額共計1773萬元,底層資產為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起拍價100萬元,成交價289萬元,溢價189%,由東方資產中標。
工商銀行同步轉讓5單不良資產包,其中3單為個貸不良資產包,底層資產為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和信用卡透支不良貸款,未償本息共計3720.87萬元,起拍價為0元。其中,國厚資產競得首單個貸不良資產包,成交價360萬元。
上述不良資產包採用多輪競價方式,均溢價成交。
此前,銀行不能批量轉讓個貸不良資產,對公不良貸款也只能以3户及以上的數目進行“組包”。今年1月,銀保監會宣佈開展單户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其中,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可參與試點批量轉讓。
對於首單選擇20户組成個貸不良資產“小包”,平安銀行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首單‘小包’嘗試,重在通順流程和與AMC建立業務聯繫、收集市場反饋,包內資產貸款品種儘量單一、整齊,便於意向受讓方儘快作出估值判斷和轉讓溝通。”
(小標題)估值測算尚不成熟
個貸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目前處在起步階段,參與主體大多沒有經驗,在試點中碰到了不少難題。
平安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個貸不良資產户數多、金額小,財產情況查詢難、消費者權益保障要求也多,與對公清收是兩種方式。AMC對公清收的相關經驗很難複製到個貸不良的清收中,需重新摸索積累經驗。
AMC有豐富的不良資產處置經驗,但對個貸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尚欠經驗。業內人士認為,個貸不良資產回收週期長,AMC對此類資產如何測算財務指標、經營指標,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數據積累。
作為一種非標資產,個貸不良清收的最大難題還是估值測算。平安銀行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市場對批量個貸轉讓估值還沒有成熟測算方法,批量轉讓主要採取抽樣估值。這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和不斷優化的分析模型,目前評估機構短期內還無法拿出成熟的估值報告。
正是因為估值難,平安銀行此次首單隻選擇20户組包的“小包”形式,因為,“小包”可以借用傳統逐户評估方式儘快確定資產價值。記者獲悉,平安銀行首單個貸不良資產包定價,是在充分盡調和清收的基礎上,通過單户估值,全部資產估值累加得出資產包估值的方式定價。
以此次工行轉讓的第1期個貸不良資產包來看,未償本金1489.4萬元,未償本息合計2637.62萬元。國厚資產的成交價對應本金折扣率為24.17%,在此次工商銀行、平安銀行轉讓的四單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中折扣力度最大。此次四單轉讓中,最高折扣率接近5折。一位地方AMC人士向記者表示,對於個人信貸類不良資產,一般行業認為受讓價在3折以內比較合理。底層資產不同,地域不同,價格會有所差異。
(小標題)銀行“甩包袱”力度加大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銀行業處置了大約3萬億元不良資產。
今年,銀行業“淨表”行動力度只增不減。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明確表示,2021年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力度不減,可能還會加強。
個貸方面,信用卡不良餘額就有明顯上升。《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06.63億元,環比增長6.13%,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7%。
資產質量承壓之際,訴諸批量試點轉讓,能否會成為銀行出清零售不良的主要通道?
平安銀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該項業務處於試點階段,根據監管部門穩步推進原則,到正式實施階段還需一個過程。“更重要的一點是,要重點考量作為受讓方的AMC公司對該類業務的受理及消化能力。個貸不良批轉是一個市場行為,要遵循市場自願原則,與受讓方收購意願緊密相關。”他指出。
他建議,在個貸不良資產估值方面需繼續總結經驗、優化分析模型、不斷提升估值能力和專業性。對受讓方而言,在繼續完善徵信權限、業務系統等前提下,研究協助受讓方妥善代管的最佳方案。
記者獲悉,試點首單業務落地後,各銀行信用卡中心對此頗為積極,將進一步探索是否主要通過這種方式出清不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