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月新增社融和人民幣貸款超預期 均創歷年同期新高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財經

   

 

  1月新增社融和人民幣貸款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據中國經營網報道,2月9日,央行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1月,M2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3.58萬億元,同比多增225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07億元。

  在業界專家看來,新增社融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均創歷年1月的歷史新高,説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同時,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回落,也表明了貨幣政策逐漸迴歸常態。

  此外,數據顯示,M1同比增長14.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6.1個和14.7個百分點。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M1增速回升,或與居民購房帶來的存款活化有關,居民存款同比少增2.76萬億元、企業存款同比多增2.56萬億元。而M2增速回落較快,可能受財政支出、同業收縮等拖累,財政存款新增1.17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在新增人民幣貸款上,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58萬億元,同比多增2252億元。這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創下歷史上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的新高。

  分部門來看,住户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27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448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5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75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04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40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992億元。

  從主要分項來看,企業和居民中長貸明顯增加,而企業短貸和票據融資偏弱。“企業中長貸繼續高增、同比多增3800億元至2萬億元,企業短貸和票據合計同比少增近7000億元;居民中長貸同比多增1957億元至9448億元,居民短貸淨增3278億元,而2020年同期淨減少1149億元,這或與春節錯峯、地產調控干擾等有關。”趙偉分析説。

  記者注意到,2020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其中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

  在社融方面,2021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07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有統計顯示,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創歷史上1月份新增社融新高,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增3.45萬億元和1165億元。

  在社融增量上,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對記者説,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82萬億元,同比多增3258億元,這是社融規模大增的主要原因。

  趙偉也認為,信貸放量推動社融增量超預期,存量增速延續下行。社融超預期,主要緣於人民幣貸款和表外票據的支持,或與年初搶放貸、春節錯峯、地產調控干擾等有關。

  按揭貸款投放依然強勁 “寬信用”處於退潮期 

  從新增信貸的結構看,3.58萬億的新增信貸規模主要靠居民部門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支撐,前者對應的是消費和樓市銷售的旺盛,後者則反映出企業經營投資性需求的旺盛。

  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強勁。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1月居民部門新增貸款創歷史新高,説明疫情及按揭貸款調控政策目前對居民貸款衝擊較為有限,按揭貸調控壓力較為局部,對地產銷售無需過度悲觀。

  1月社融增量同樣創歷史同期新高,規模超出市場預期。除了有表內信貸支撐外,表外融資表現亦不俗,此外,信用債違約影響逐漸消退,1月企業債券融資3751億元,比上月提高3315億元,但仍比去年同期少21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1月新增社融同比增幅偏小,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滑勢頭延續。1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3.0%,增速較上月末放緩0.3個百分點,顯示“寬信用”繼續處於退潮過程。

  整體看,不論是居民貸款還是企業貸款,1月新增貸款規模都較高。對於1月新增貸款的“火爆”,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相對於其餘月份,1月的信貸數據更容易被擾動、更不容易精確反映實體經濟的需求。一方面,1月份的數據容易受到上年“積壓”項目的影響。受限於金融機構內部的年度信貸額度,一些項目無法於年內投放,會“積壓”至次年1月集中放款,這也是形成歷年“開門紅”的重要原因。顯然,上述“積壓”量會誇大1月數據的波動。

  另一方面,1月份的數據又容易受到本月信貸計劃的影響。1月信貸投放的衝動較強,因此金融機構通常會在內部給予相應的把控,甚至一些機構還會出現月末負增長的現象。所以,金融機構的調控又會平滑1月數據的波動。

  “在上述兩方面影響的綜合作用下,1月信貸數據常被市場誤讀。但實體經濟的需求不太可能在一個月內發生突變,目前企業信貸需求是強勁的,但並不是過熱的。”張旭稱。

  儘管1月新增信貸社融超預期,但在寬信用逐漸“退潮”下,市場普遍認為,一季度整體的信貸社融增速將同比下降。實際上,證券時報記者從多位銀行一線人士瞭解到,部分銀行由於1月新增貸款投放規模過大,佔用了相當大比例的年度信貸額度,信貸總規模受控增長下,後續信貸投放步伐將有所放緩。

  李超表示,未來央行政策調控,信用端比貨幣端更重要。一季度末是信用收縮重要觀察期,央行除了通過MPA考核(如調整其中個別參數)壓低各銀行廣義信貸增速,可能還會增加月度窗口指導,大概率將看到3月信貸數據的明顯回落。

  張旭預計,從短期看,今年一季度金融數據的同比增速很可能是下降的,而經濟的增速是上升的。上述走勢的背離主要是受基數因素的影響,事實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穩固的,貸款、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並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