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入中度老齡化 站在老齡之巔的長三角如何輕鬆養老

上海2021年4月21日 -- 市場普遍認為,“十四五”時期,保險業將乘政策東風,迎來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保險”這一關鍵詞共計出現36次,綱要既強調要“深化保險公司改革,提升商業保險保障能力”,也要求保險業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隨着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劇,養老的提質增效勢在必行。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8.1%,65歲及以上老人佔比12.6%。根據民政部去年公佈的最新預測數據,“十四五”期間,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20%,總量突破3億人,中國即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同時,在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女性的佔比正逐日攀升。並且,由於預期壽命更高,女性的養老問題相較於男性則更為突出。

中宏保險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共同發佈的《中國女性養老與風險管理白皮書》研究發現,在全國所有地區中,長三角是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地區,數據表明長三角三省一市老齡化程度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長三角老年人口撫養比也呈現同樣的特徵。人均預期壽命的性別差異使得中國老年羣體呈現女性化、退休女性呈現高齡化的特徵,這意味着女性需要為老年生活所做的準備更多。

落在這兩個維度的交點上,站在中國老齡之“巔”的長三角地區女性正面臨哪些養老挑戰?又將如何實現無憂的養老生活?值得所有人的關注與重視。

需求高 保障低 錯配顯現

長壽風險、高患病率兩因素相疊加,使得女性羣體的養老面臨特殊而迫切的挑戰。白皮書中列示了近20年的3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這3次人口普查中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始終高於男性4~6歲,並且兩者的差距隨着醫療科技、生活條件的發展呈逐步擴大趨勢。而預期壽命更長,除了生活上的更多開支外,也意味着醫療成本的上揚。更何況,從白皮書的統計數據來看,老年女性本身的患病率就要高於男性。以慢性病為例,中國60歲及以上居民患有不止一種慢性病的比例為76.3%,其中女性這一比例為77.6%,高於男性的75.0%。

儘管長三角地區的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這並不能滿足長三角女性實現“自給自足”的養老生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長三角的都市新中產女性對於養老日常生活開銷預算中位數處10000~19999元區間,預算水平較高。同時,都市新中產女性追求退休後的更舒適健康生活和高端生活享受每月預算中位區間均為5000~9999元。三者相加,其每月預算加總的中位區間在20000~40000元之間。而與此相對應的,她們個人年收入中位區間為20萬~39萬元,家庭年收入的中位區間為40萬~59萬元。考慮到退休後收入水平的下降,長三角的都市新中產女性若想在養老期間達到預期的生活水平,需承擔較大的經濟壓力。

可見,僅靠收入難以維持養老的體面生活。但令人意外的是,從長三角女性養老保險的持有情況來看,養老保險在這個羣體中似乎並不走俏。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從全國樣本來看,購買了養老保險的都市新中產女性仍未超過半數(47.44%),而長三角新中產女性的養老保險比例僅為47.23%,甚至微低於全國總體樣本。而在長三角城市中,上海的都市新中產女性養老保險的需求缺口甚至為長三角之首,達到4.99%。

優化配置 避免“未備先老”

要預防“未備先老”,這對養老安排的充足性、持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是女性在老年時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而根據白皮書的測算,女性由於退休更早、退休時的平均剩餘壽命更長等原因而在基本養老金的領取方面存在劣勢。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共同構成了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支柱,但在現階段,一方面由於本身規模尚小,另一方面女性相較男性較少分佈於提供企業年金概率較高的交通、電力、通信等行業,因此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還無法成為都市新中產女性養老金的可靠來源。

女性在社保及企業年金的獲取方面都存在劣勢,因而更需要進一步尋找替代的養老金來源以保障老年生活。中國第三支柱商業保險具有彌補女性老年生活保障缺口的潛力。“受訪者對老年的擔憂主要集中在醫療開支龐大、護理服務的可獲得性、意外事故的發生與老年收入不足幾大方面,這些方面的擔憂基本可以由具有對應功能的商業保險產品進行保障,這表明了商業保險功能的多樣性與在提高老年生活質量,進一步開拓市場方面的潛力。”白皮書中分析稱。

站在中國的老齡化之“巔”,長三角女性如何能夠優雅老去?喚醒對養老金融工具的配置意識似乎是重要路徑之一。

中宏保險首席執行官張凱表示:“調查發現女性的養老準備仍有較大差距,我們期望藉此研究喚醒廣大女性對風險管理和保障配置的關注。為應對養老所要面臨的多重挑戰,我們建議女性儘早籌劃、謹慎評估風險保障缺口,動態調整養老規劃,理性選擇養老金融工具作為補充,為自身的保障加持,有效彌補退休後的生活保障缺口,進而實現無憂養老生活。”

白皮書建議稱,從個人角度來看,面對較為嚴重的養老保障缺口,女性需要對養老有更充分的準備,儘早籌謀和合理規劃老年生活預算,此外還可以通過商業養老險和健康險為養老生活提供合理的保障,有效轉移老年健康風險,實現“無憂養老”。例如女性可結合預期的老年生活水平估計自己需要為老年生活準備的資金,並估算自己退休之後從各個收入來源能夠獲得的養老金從而計算老年時養老金收入與消費需求的缺口,然後根據收支缺口和風險保障缺口制定合理的計劃,如購買對應的商業保險,用第三支柱彌補退休後收入和保障不足的狀況。

第三支柱迎發展機遇 保險業先試先行

近年來,國家政策也在不斷強化發展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去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今年3月,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於2021年重點工作提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保險服務。”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聚焦的重點。各代表委員就加快補齊養老保險制度“三支柱”短板、構建養老體系頂層設計熱烈討論,在第三支柱養老產品範圍的界定與規範、擴大並豐富產品供給、深化並有效保證養老金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的充分發揮等方面建言獻策。

對比第一、第二支柱萬億元的市場數額,意味着養老第三支柱缺口的背後,一個萬億級市場空間將逐漸被打開。業內專家預計,未來5年,中國養老保障市場規模或突破10萬億元。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可有效緩解中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滿足民眾多樣化養老需求。而根據監管規劃,商業健康險規模到2025年要超過2萬億元,養老險責任準備金要從目前的5,600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6萬億元以上,萬億級的藍海市場將成為行業和公司發展的重要新興增長點。

不過,白皮書也指出,從養老保險的市場供給端來看,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規模較小、供給不足,養老保險業務在整體保險市場中所佔比例較小。同時,目前市場上保險公司提供的養老保險品種也不多,針對女性的養老年金產品尤其缺乏,老年專屬產品大多隻具備年齡屬性,而忽略了性別屬性,未將女性獨特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加以區分,針對女性定製化的養老保險產品供給也存在較大缺口,保險業的創新升級任重道遠。

面對長三角的養老課題,白皮書則建議進一步提高長三角內部養老資源的分配效率,進一步創造有利於區域內要素流動的環境,包括掃除制度障礙、構建一體化信息平台等。同時統一佈局養老資源,鼓勵機構間錯位發展以實現功能互補與優勢疊加,統一規劃區域內養老用地。

長三角地區養老需求大、社保制度領先,又匯聚了豐富的金融資源,長三角聯動有望緩解區域之間因老齡人口和資源分佈不均而導致的養老壓力,並發展成為相對穩定與成熟的模式,即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分工合作、錯位發展,加速推動實現長三角養老一體化的願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1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邁入中度老齡化 站在老齡之巔的長三角如何輕鬆養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