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解讀】2021.3.26
截止午間收盤,從整體看三大指數早盤集體高開,隨後呈震盪走高的走勢,滬指漲超1%,深成指漲超2%,創指漲超3%,碳中和概念今日再度走高,兩市半日成交額近4500億,北向資金淨流入超70億。
昨日收盤,兩市量能創了今年以來的新低,成交量僅6700億元,今天午間收盤的量能跟昨日基本持平,從成交量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説明指數已經來到了調整末期,目前已經是階段底了。同時也觸發了李先生之前預設的三個加倉信號之一,三個加倉信號分別是大盤跌到第二支撐位3340點;兩市量能萎縮至7000億元以下;以時間換空間,等待3月底加倉。這其中後兩條已經達到,僅剩第一條還差一點,所以説,李先生認為,目前這個位置,是可以逢低加倉的。
從歷史數據也可以支撐這一觀點,有統計數據顯示,在3400點附近佈局股票型基金,持有1年平均收益超13%,持有2年平均收益超21%,持有3年平均收益34%。雖然這只是歷史數據,沒有辦法準確預測未來就一定會漲這麼多,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選對基金中長期持有,收益都不會讓我們失望的。李先生近期推出的“想選基金”就是從眾多的基金中優中選優,比較適合長期投資並持有,大家都可以參考一下。
今天早盤的A股市場真可謂紅紅火火,3000多隻股票上漲,雖然李先生建議大家這個階段可以入場,但是不建議大家追漲入場,特別是像今天這樣市場全線上漲的時候。昨天如果沒有跟李先生一樣加倉,今天就不要再補了,好好過一個週末,下週可能還有機會,李先生也是準備等待下週再把自己的組合倉位補滿。因為組合剛剛創建,李先生也在完善,很快會整理好與大家分享。
·從板塊上看,電源設備、精準醫療、醫療服務板塊今日領漲;化學纖維、銀行、文化傳媒板塊今日領跌。
·從資金上看,鋰電池、光伏、電源設備主力淨流入;銀行、計算機應用、互聯網傳媒主力淨流出
·從指數上看,國證新能、新能源車、中證環保日漲幅居前;煤炭等權、HK銀行港元、英國富時100漲幅居後。
【技術面】
我們以上證綜合指數為例:
·周線圖(每週更):5周均線死叉10周、20周均線;MACD指標死叉,綠柱擴大,指標線運行於0軸附近運行;KDJ指標死叉向下擴散,J值探底;BOLL通道開口收窄,股指在中軌附近運行。
·分析:中期看指數跌破了20周生命線,雖然暫時被30周均線撐住沒有繼續下跌,但是已經破了中期向上的趨勢,投資者要抵擋指數繼續下行的風險。
·日線圖(每日更):5日均線死叉10日均線;MACD指標死叉,綠柱縮短,指標線在0軸下方運行;KDJ指標死叉向下收斂,J值探底;BOLL通道開口收窄,股指在中軌下方運行。
·分析:短期看昨天午評剛説完兩市量能還沒有達到7000億以下,結果晚上就收了個6700億,達到了加倉標準,李先生昨天就有提醒大家可以分批入場,不知道各位投資者有沒有抓住機會,沒準住的話,今天就不要追漲了,別硬上。大盤短期的底線支撐位應該是在3340點附近,大盤理論上最低點應該是3000-3200點之間。
【基本面&消息面】
·水泥網消息,4月全國降雨量將大幅減少,水泥市場景氣度或將進一步上行,去年受抑制的部分民用、工業需求有望釋放,續建項目將進入加速施工期。(建材)
·發展改革委等28部門發佈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部署了培育壯大零售新業態等24項工作。(消費)
·中汽協數據顯示,3月上中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完成126.7萬輛,同比增長1.2倍。(汽車)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業務總監近日透露,全國碳市場的交易機構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之中。(碳中和)
【估值面】
·上證指數:市盈率15.38,正常估值;
·深證成指:市盈率29.76,正常估值;
·滬深300:市盈率15.28,偏高估值;
·中小盤指:市盈率32.06,正常估值;
·創業板指:市盈率54.51,正常估值。
·本週機會指數(週二更):環境治理、空天軍工、紅利波動、中證銀行。
【輪播分析】
·中證環保:在眾多利好消息的影響下,碳中和板塊今天捲土重來,領漲A股。其實很多人還不太理解碳中和,不要緊,我們作為投資者,主要知道它對哪些板塊利好就行,從基本面來看,碳中和利好環保、能源、週期和碳交易等板塊,這些當中,李先生主要持有環保和週期板塊。
面對現在炙手可熱的碳中和概念,李先生的態度其實還是比較謹慎的,目前看,碳中和的上漲,主要是因為消息面和政策面影響的,李先生之前説過,短期看情緒、中期看政策、長期看增長,消息面只會影響短期的市場情緒,更多是投機行為,而政策又需要中長期時間才能體現出它的利好,短期不太會讓相關企業的業績突飛猛進,所以目前看,碳中和概念炒作投機情況比較嚴重。
所以李先生建議,雖然碳中和概念目前熱度很高,走勢較好,但是我們不要去追漲入場,後續如果炒作的或許嚴重,可能會有大幅度調整。
【每日實盤】
·買入實盤:無。
·賣出實盤:無。
·買入觀望:無。
·賣出觀望:無。
聲明: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主觀交易思路的記錄和自我留存,分析涉及的指數及基金,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