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披露剛告完結,減持的疾風便又吹皺了A股一池秋水。
統計顯示,9月以來,已有40多家公司發佈減持計劃,合計套現105.88億元。其中僅9月2日一晚就有13股公告減持,涉及重要股東27名,合計減持規模達25.54億元。
行業方面,與此前頻遭拋售的醫藥、電子股相比,資本貨物、材料業成了A股“清倉新戰區”。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短期內部分行業突遭集中減持,或透露出行業景氣問題,中小投資者可選擇暫時迴避。
大手筆減持、集體減持、清倉減持
減持花樣繁多
單就2日晚間的減持“姿勢”看,A股公司的減持花樣就十分繁多。
其中,長江健康發佈了二級市場近日以來的最大手筆減持公告,合計套現近10個億。
公司第二大股東中山松德和第三大股東楊樹恆康表示,因自身資金需求,擬在未來半年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清倉”其所持有的合計約2.24億股公司股份,擬減持上限佔總股本的18.17%,以當日收盤價計算,減持規模高達9.54億元。
同樣出於“自身資金需求”,至純科技遭到了四股東“聯名”下的集體減持。
公告顯示,公司股東吳海華、平湖合波、上海蒲鋭迪、上海頎瑞分別擬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80萬股、81.44萬股、79.82萬股、31.58萬股,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43%。
在大手筆減持、集體減持之餘,聯合光電還碰上了大股東的清倉減持。
對公司持股比例達8.01%的股東南海成長表示,還是因“自身資金需求”,將在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1786.2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其全部持有的8.01%。可謂清倉甩賣,一股不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述3股減持洶湧,但二級市場卻表現得並不驚慌。截至4日收盤,聯合光電、至純科技分別上漲3.38%、1.58%,各自報收18.03元/股、39.75元/股;長江健康股價雖有所下行,但跌幅並不大,僅為1.45%,報4.09元/股。
資本貨物、材料業頻遭“甩股”
透露什麼信號?
此前,因中期業績亮眼而飽受市場追捧的醫藥、電子股減持規模一直居高不下,但就近3個月來的減持行業分佈看,集中在Wind資本貨物行業的公司數量最多,達262家;集中在材料類行業的公司數量次之,為174家,顯示頻遭“甩股”的行業類別已悄然生變。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朱華雷對中國財富表示,減持就是為了套現,無論是戰略投資者還是股東,都是以資本收益為前提,選擇在公司業績增長股價出現相對高位時減持,是資本投資回報的體現。其減持行業基本上都屬於業績大幅提升、基金等機構前期持股相對集中的領域。
川財證券首席投顧李松澤指出,股東減持本來在資本市場上司空見慣,投資者能自由進入市場,也就必然能自由退出,有進有出才能更好體現出股票的價值,因為優秀的上市公司並不會因為股東減持而停止成長的步伐。但也確實需要注意,對於短期內某些行業突然出現的集中減持,投資者務必關注行業景氣問題。
“在當前宏觀經濟整體偏低迷的狀態下,傳統行業、非必需品行業的成長空間非常有限,在市場活躍度提升的時候,前期持股數量較大的財務性投資者選擇兑現是正常選擇。因此對中小投資者而言,這些行業在短期內由於景氣度降低、股東減持疊加,選擇標的時可暫時迴避,等到市場相對穩定、股價衝擊降低之後,再考慮是否重新迴歸。”李松澤認為。
朱華雷同樣表示,股東或戰略投資者減持往往會短期內對公司股價形成一定負面影響,出現下跌回落,但好的公司在減持之後還是會出現一定的上漲。從穩妥角度考慮,建議普通投資者儘量規避減持期和向後延期的一段時間,等股價相對穩定後再做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