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成服飾企業一季度實現“雙增”,文化自信激發國貨消費潮

超6成服飾企業一季度實現“雙增”,文化自信激發國貨消費潮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拾一

頭圖/聯商圖庫

對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行業遭遇至暗時刻。受特殊時期影響,本土服裝服飾企業去年上半年的生產經營遭受了顯著的不利影響,絕大部分服飾企業出現了營收、盈利均出現全面下滑。

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與考驗,不少服飾企業積極求變,調整營銷策略,圍繞私域流量進行精細化運營,期間,社羣運營、直播電商成為行業關鍵詞。

隨着國內疫情日趨平穩,行業自2020年三季度開始“回暖”,降幅逐季收窄。《聯商網》關注的49家滬深港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34家企業的2021年一季報均已披露。其中,超過6成服飾企業2021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實現“雙增”。

超6成服飾企業一季度實現“雙增”,文化自信激發國貨消費潮

一季度 “雙增”,數字化、私域成關鍵詞

34家紡織服裝行業上市公司2021年一季報顯示,22家公司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雙增,4家公司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雙降。

從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幅來看,海瀾之家、杉杉股份、美邦服飾等18家企業淨利潤增幅超100%。其中,森馬服飾、太平鳥、朗姿股份、錦泓集團、奧康國際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幅分別為1916.78%、2222.00%、1209.16%、15661.80%、1738.42%。

僅從數據層面來看,大部分服飾企業單季度增勢喜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一季度正是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因此,今年出現不少“雙增”迅猛的情況,實則是因為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多數服飾企業銷售大幅度下降。

通過各家企業2019年一季度財報,《聯商網》發現,大部分企業的良好業績,實則是恢復到2019年的數據基準。以奧康國際為例,其2021一季度營收為8.44億元,同比增長92.15%,實現歸母淨利潤4696.65萬元,同比大增1738.42%;而其2019年一季度營收為7.3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7913.92萬元。

儘管如此,考慮到今年1月國內疫情仍有小範圍反覆,大部分服飾企業能夠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情況,也反映了服裝行業正在持續復甦。

相比於大部分只是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服飾行業,太平鳥今年一季度的業績頗為亮眼,即使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也有不小增幅:太平鳥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6.7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3億元;其2019年營業收入為16.5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87億元。

太平鳥方面表示,業績的強勁增長除了和上一年較低的基數外,與旗下品牌直營零售門店規模增加、加盟商訂貨量高漲和電商增速穩健有關。

據悉,在銷售渠道上,太平鳥繼續完善門店和電商的運營質量,以店效增長為抓手,實現春裝的柔性供應;在商品管理環節上,太平鳥藉助行業大數據和商品數據系統,滾動開發、柔性供應,有效提升了商品週轉效率,降低了庫存風險。

此外,太平鳥在私域流量構建上的佈局同樣不容忽視。去年疫情期間,在大量線下門店銷售額幾近“歸零”時,太平鳥推出微信線上會員專場、微信秒殺、小程序分銷、不同區域輪流直播等創新場景,實現了半數暫停營業門店有銷售,日均總零售額800萬+的業績。

可以發現,數據驅動、私域運營不僅成為各大品牌在度過至暗時刻,實現快速復甦的“救命稻草”,也將成為它們未來提升業績、謀求增長的“利器”。

行業向好時的“下跌者”們

儘管今年一季度服裝板塊業績表現強勁,大部分服飾企業業績同比大幅增長,但仍有少數企業沒有坐上這班“車”,反而業績或淨利潤出現下降。

都説幸福的大多相似,不幸總是各有不同,而這句話放在服飾行業也頗為適合。為數不多的幾家出現“雙降”的服飾企業便各有各的難處。

拉夏貝爾便是其中的典型。拉夏貝爾公佈一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內,拉夏貝爾公司營收同比暴跌83.53%至1.58億元;股東應占淨虧損為7016.1萬元,扣非後虧損8576.2萬元,而上年同期淨虧損為4.23億元。

儘管虧損顯著收窄,但拉夏貝爾仍面臨巨大挑戰。自2015年以來,拉夏貝爾就陷入了業績持續下滑的“泥沼”,盲目擴充品牌、大舉開店成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服裝行業最難承受的壓力就是庫存壓力。而早期拉夏貝爾的加速擴張,鉅額虧損,多次退市警示,而且早前的投資併購也變成包袱,使得拉夏貝爾已經進入了非常困難時期。

自2019年起,拉夏貝爾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略收縮,在轉型上,拉夏貝爾可謂是下足了決心,但從最新的這份一季度財報來看,收效並不盡如人意。

不同於拉夏貝爾的連年虧損,紅豆股份今年一季度的“雙降“,則與去年疫情有着直接關係。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紅豆股份實現淨利潤僅為5068萬元,同比下降16.57%。而“雙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2020年一季度因疫情爆發,紅豆大筆“殺入”口罩和醫用防護服業務,於是藉着疫情東風,使得公司去年一季度在行業普遍大跌的情況下,淨利潤實現逆勢上漲。但隨着疫情日趨平穩,紅豆口罩和防護服生產線處於大幅減產狀態,直接導致一季度業績下滑。

事實上,自從2017年5月,紅豆股份向控股股東紅豆集團出售所持有的紅豆置業60%股權之後,其業績表現便已經一路下跌。數據顯示,數據顯示,2018—2020年,紅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83億元、25.4億元、23.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89%、2.31%、-6.14%;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07億元、1.69億元、1.45億元,降幅同比分別為-66.06%、-18.14%、-14.44%。

無論是營收放緩,亦或是盈利能力的下降,都側面反映了紅豆股份在主營的男裝板塊缺乏足夠的成長性。

除了拉夏貝爾和紅豆股份,柏堡龍、步森股份同樣出現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雙降,而這種下降趨勢並非單季而已。持續下跌背後,或是錯失發展機遇、主營業務萎靡不振,或是過分激進、資金鍊斷裂,反覆易主從而內部動盪……

國貨消費熱潮初現

如果説在私域、數字化上的持續佈局,是服飾品牌快速復甦的基礎,那麼,BCI事件則助推了國貨服飾品牌在一季度的崛起。

安踏2021年一季度營運表現報告顯示,三大業務部門的運營數據均超過分析師預期。報告期內,集團旗下安踏品牌零售金額同比錄得40%至45%的正增長,FILA品牌零售金額同比錄得75%至80%的正增長。安踏集團旗下其他品牌(包含DESCENTE、KOLON SPORT、SPRANDI及KINGKOW等)產品零售額錄得115%至120%的正增長。

李寧在今年年一季度也同樣延續了同比高增長的態勢,李寧2021年一季度運營數據公告顯示,李寧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於整個平台之零售流水同比增長80%至90%,錄得高段增長。分渠道來看,李寧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錄得80%至90%低段增長;其中,零售渠道錄得90%至百分百低段增長,批發渠道錄得80%至90%低段增長。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增長更是迅猛,錄得一倍增長。

BCI事件一定程度上使國外品牌形象受損,激發了國內消費者的文化自信。而此次的熱點事件,也讓國內服飾行業也迎來新一輪洗牌,使國貨品牌迎來了崛起契機。從一季度業績表現來看,國產品牌通過高效供應鏈、原創設計、全渠道零售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有望實現快速崛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75 字。

轉載請註明: 超6成服飾企業一季度實現“雙增”,文化自信激發國貨消費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