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伯父存的是一百萬一張的美元特種貨幣,一共帶了30張回國”。
葉先生對着記者,義正辭嚴地説道。顯然那筆價值兩億人民幣的存款,在葉先生的心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令葉先生沒想到的是,30年前的存款在伯父去世之後,卻離奇地縮減至2萬塊錢。
圖1
試想一下,一個人在幾十年前擁有上千萬美元的存款,臨取錢的時候卻被告知卡里只有幾萬塊,這種天壤之別的心理落差,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嗎?
可銀行屬於信託機構不是嗎?在一切手續和證明都齊全的前提下,這筆價值2億元的遺產為何會憑空縮減至2萬?是户主私下變動了存款數額,還是信託機構在整理遺產時出現了疏漏?
這其中究竟藴藏着那些不可言喻的秘密?且聽分解。
伯父人走茶涼,財產轉眼成空事件源自福建的一位葉姓老人,當年葉老的叔叔和祖父一起前往印尼發展,在當地混得風生水起,積攢了不少家業。
那時中國大陸尚且百廢待興,經濟環境相對落後,葉老的叔叔也沒有機會與留在大陸的親人們保持聯繫,直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葉老的叔叔在外漂泊了一輩子,這才準備回到國內尋求發展的機會。
當時葉老跟隨叔父一起前往福建津泰路的一家銀行,親眼看見叔父將一疊面值百萬美元的憑條,分兩次存進了銀行,因為叔父不是中國籍,這筆存款只能啓動個人與銀行之間的“代保”協議。
圖2
為了使這筆存款得到妥善安置,葉老的叔叔還拿出一張自己的照片,並在照片的背後簽上自己的名字,連同銀行存單一起交給了銀行管理。
每當叔叔需要用錢時,只需要在銀行提供的取款單上籤上字,就能拿走既定的款項。據葉老回憶,叔父一共在該銀行存過兩筆錢款,共計3000萬美金,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至少價值2億人民幣。
話到此處是不是感到無比好奇?葉老的叔父究竟從事的是什麼行業,能在70-80年代的中國,積存如此豐厚的家產?
原來葉老的叔父是做汽配零件批發的,那時候在中國能開上汽車的家庭並不多,大部分的汽車都來自海外,因此在海外做汽車配件的生意,無疑是賺了時代發展的第一桶金。
要知道,即使汽配行業放在當下,也是經久不衰的產業之一,且隨着市面上推行的車種越多,汽車配件的行業就越繁榮。
“我伯父不僅生意做得大,在印尼的華人圈裏也有一定的聲望”,葉老同記者説罷,眼神裏滿是對叔父的懷念與不捨。因為叔父的去世事發突然,葉老一家並沒有機會與之相見,更沒有來得及聽叔父安排日後的事。
圖3
悲傷之餘,葉家兄妹忽然想起一件事,叔父在福建老家銀行裏還有一大筆存款,如今叔父膝下無兒無女,葉家兄妹自然就成了這筆遺產的主要繼承人。
可當葉老前往銀行詢問叔父的存款情況時,卻被銀行告知,需要提供至少7份有關其叔父“無婚配,無子嗣”的各種證明。
2003年,葉老前往印尼,在當地一家律師的幫助下,耗時三個月終於辦完了叔父的死亡證明、未婚證明等材料。
據葉老本人透露,當年他花費至少18萬來辦理繼承材料。
原本葉老以為叔父在福建的銀行裏有3000萬美金的存款,自己花費十幾萬也不算什麼,可當他拿着繼承材料和全家一起前往銀行準備取錢時,卻被銀行工作人員的回答嚇到不知所以。
“你叔父王賢能的賬户裏沒有3000萬美金,只有3000塊美金”,銀行工作人員説罷,葉家老小頓時感到五雷轟頂。怎麼可能呢?當年他親眼看見叔父拿着支票在銀行存的錢,怎麼會變成3000塊美金呢?
圖4
葉老不願意相信,可時隔多年,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換了一批又一批,他們認為葉老一家“信口開河,是潑皮無賴”,葉老的妹妹則痛心疾首地指責該銀行“私吞錢款”。
可凡事都要講證據不是嗎?葉老雖然陪同叔父一起存款,可並沒有直接參與不是嗎?他為什麼如此肯定叔父存的一定是3000萬美金呢?
原來葉老清晰地記得,當年叔父因為存款數額巨大,走的是貴賓通道,根本沒有去櫃枱辦理業務,而是被銀行服務人員請到了vip辦公室,葉老的叔父大概在辦公室裏忙活了2個多小時,才拿着存款收據走出來,當時葉老親眼看見憑據單大寫着“兩千萬”,就連銀行的女職員都忍不住驚呼:“哇兩千萬啊”。
要知道那可是80年代的中國,舉國上下連萬元户都很少見,別説上千萬存款了,就算是買下一座縣城都不在話下。因為葉老的叔父是印尼籍,在中國的存款只能辦理活期,因此葉老清楚地記得,叔父辦理的是1年活期,對於後來的那批存款,叔父也按照同樣的流程辦理了寄存業務。
可按照葉老的這番説辭,這3000萬美金彷彿是鐵一般的存在,可為什麼幾十年過去,卻縮減了一萬倍呢?他們當中有人在説謊嗎?或者葉老的叔父有悄悄轉移走財產嗎?且聽繼續分解。
葉家索要真相,雙方對簿公堂話説當葉老一家,質疑該銀行的公信能力之後,就開始問銀行索要原始存款單,可不知為什麼,銀行就是遲遲不肯提供,葉家人大火之餘,揚言要將起訴該行,並用司法程序為葉家人“討回公道”。
圖5
可起訴之路談何容易?更何況葉老一家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要起訴如此高額的遺產事件,少不了要準備好一筆不菲的訴訟費。如果能打贏還好,可打輸了的話,就會賠得盆碗乾淨。當時的葉家兄妹已經鐵了心,他們堅信叔父的存款是3000萬美元,就銀行不提供原始存款單的操作來看,葉家兄妹更是有足夠的理由起訴該銀行。
那麼話説回來,銀行為什麼不肯提供原始存款單呢?難道説銀行方面當真存在一定的“問題”?
要知道葉老的叔叔當時將所有收據與存款單都一併交給了銀行管理,也就是説從葉老叔父存款到其去世,連葉老叔父本人都沒有一定的票據來證明自己存了多少錢,唯一能讓這筆錢活動起來的方法,就只有叔父本人的簽字,如此説來這份遺產是徹頭徹尾的“死無對證”不是嗎?
葉家兄妹該如何與銀行方面“較量”呢?單憑葉老那時隔多年一眼記憶能站得住腳嗎?
當雙方都無法得到滿意的回答時,只好用法律來裁決這一切,就雙方呈現的證據來看,有兩份複印件使案情的走向逐漸偏向了銀行方面。這兩張複印件,模糊地記載着葉老叔父兩次辦理存款的時間,與葉老的記憶如出一轍,可複印件上呈現的金額,卻與葉老印象中的完全不符。
圖6
可這並不是原件不是嗎?銀行為什麼不願意自證清白,放出原件讓葉家人徹底“死心”呢?關於這個問題,銀行方面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回答,葉家也在法院的一審判決當中,碰了一鼻子灰。
2011年,法院判定,葉老的叔父王賢能在銀行的存款是3123.75美元,銀行單方面的認定葉家人不相信,那麼法院依據憑證的判決,葉家人總該“死心”了吧?然而並沒有,葉家人不僅沒有接受法律的最終審判,還在當年8月份向福建省人民法院再一次提起了訴訟。與上一次的審判結果有所不同,這一次法院判定第一次的審判,關於王賢能賬户存款數額的證據不足,因此該案件被髮回去繼續審核。
在這期間,雙方只要能繼續提供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就能將案件引到另一個發展層面。原本葉家人因為這一次非定性的審判,感受到了一絲慰藉,可還沒“輕鬆”多久,就迎來了當頭一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且聽繼續分解。
法律限制頗多,遺產迴歸無望正當葉老一家絞盡腦汁,為下一次宣判收集證據時,法院又做了新的回應,這一次連葉老一家是否具備合法的繼承權和起訴權都做了重新“定義”。
圖7
審判結果顯示,因為葉老的叔父是印尼籍,如果有直系親屬想要繼承他的遺產,當分清楚何為“動產”何為“不動產”,因為王賢能在中國並沒有不動產,因此關於“動產”的部分,必須按照印尼的法律來完成繼承手續。
合着葉家是白忙活了一場是嗎?起訴了好幾回最後落得“沒有資格”起訴的結果。雖然葉家人對於這一審判感到十分遺憾,卻也在法律規定的情理當中。
話到此處定會有人不解,葉老不是前往印尼開具了相關證明,在國內拿到了繼承公證書嗎?是的,這些是毋庸置疑的,可葉家人並沒有仔細閲讀公證書後的最後一行字,那裏明確寫着“僅限於查閲金額”,並不能明確表示葉家人可以繼承,言外之意就算沒有那3000千萬美金的存款,就算是3000千塊美金,葉家人也沒有足夠的證明來繼承。
可葉家人能甘心收手嗎?自然不能,那可是3000萬美金,是葉老親眼見證的一筆存款,怎麼能就這樣變成3000塊美金,更何況銀行至今未出具原始存款證明,就這樣剝奪了葉家人繼承的資格,這如何能讓葉家人嚥下這口氣呢?但話説回來,葉家人為何如此執着地認定叔父存的就是3000萬美金呢?僅僅是因為看過一眼存款單,就堅持打官司30多年嗎?值得嗎?
其實,葉家人堅持上訴的原因,並不完全因為這3000萬美金,而是叔父王賢能給予的愛與關注。
圖8
就葉家兄妹回憶,他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叔父和爺爺的不容易,他們在印尼打拼的同時,無時無刻不想着回鄉省親,奈何國內戰事連連,好不容易熬到了改革開放,叔父無兒無女在老家得到了許多親人的慰藉,這才下定決心想要回國發展,他們從小到大的第一台彩電是叔父買的,老家農村的一棟樓房,也是叔父花費4萬人民幣建造的,就連葉老的婚事,都是叔父出錢辦理的。
除了物質上的照顧之外,叔父還答應他們要將資產逐漸轉回國內,為他和兄弟姐妹們建立一個汽車配件公司,為了讓葉家兄妹相信自己,王賢能還特意給葉老的妹妹寫封信,在信中保證,他一定會在1987年回到國內,讓全家人都過上好日子。
葉家兄弟姐妹們就這樣盼望着,盼望着,結果盼來了一場空,叔父不僅沒有按時回到國內,連魂歸故里的機會都沒有了。
這一切於情於理都足以成為葉家兄妹,不肯放棄上訴的理由。
可盲目的上訴並不能得到滿意的回答不是嗎?不管那3000萬美金是否真實存在過,作為王賢能的直系親屬,想要為叔父討回公道,為葉家人爭取遺產上的優勢,至少要先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不是嗎?否則一根筋地上訴,只會白白浪費時間,將過去淡化,將葉家人催老,直至無力尋找真相。
圖9
有時候人的執着力超乎想象,他們可以堅持幾十年重複做一件事,只是為了一句肯定的答案或是一個久違的真相,他們不在乎這個過程中消耗了多少財務和精力,只想為自己認定的事實尋求一個滿意的結果。
有道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希望所有人的堅持,都建立在正確的思想上,希望所有人的努力,都有着明確的方向,既不辜負時光也不辜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