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
11日,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表示:“在中國投資方面,我們注意到很多新的監管措施陸續出台,我想再等一段時間,以觀察(中國相關部門)監管類型、監管範圍、及其對市場的影響。在形勢更加明朗前,我們想靜觀其變。一兩年後,我相信新規則將創造一個新局面。”
孫正義的這番表態,驟然引發軟銀或暫停中國投資的猜測。
![軟銀暫停中國投資或是個案!美元PE基金加碼中國投資趨勢未變](http://p1.nanmuxuan.com/images/ad/004a759303b4ad75.jpg)
部分PE人士猜測,軟銀此舉可能會成為全球PE資本暫緩中國投資的“風向標”。畢竟,中國加強反壟斷監管、數據安全保護、整頓在線教育培訓行業的政策共振,加之美國SEC要求赴美上市中概股必須加強政策風險披露,可能令越來越多美元PE基金基於規避日益嚴格的政策風險的考量,暫緩中國投資。
不過,多位美元PE基金人士向記者直言,軟銀或是“個案”。目前他們仍然延續以往的投資節奏。
“本週我們剛完成兩個項目的股權投資商務條款談判並簽訂投資意向協議。”一位美元PE基金投資總監向記者直言。不過,針對政策監管風險加大,他們對投資策略做出了某些調整:一是,大幅減少政策風險偏高的賽道(比如2C端互聯網+)投資;二是,增加硬科技(比如半導體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生物醫藥、新材料)的投資比重,以及支持投資企業轉道港交所或A股市場IPO。
“此外,我們還優化了項目投資邏輯,以往看重投資項目實現業務快速擴張以實現市場份額最大化,進而創造高估值IPO;如今要求投資項目先落實各項監管要求,優先確保合規操作,再尋求穩健增長。”他指出。
記者多方瞭解到,軟銀暫停中國投資傳聞,也悄然影響全球LP對(投資中國的)美元PE基金的投資熱情。
“目前LP市場出現某些波動,部分歐美富豪家族辦公室LP可能會效仿軟銀做法,等待中國政策監管細則更加明朗化,再開展美元PE基金的注資;不過,歐美大型養老基金與大學基金仍然保持以往的追加投資節奏,他們更看中美元PE基金在政策監管新變化環境下,能否保證預期的內部回報率(IRR)與現金迴流率(DPI)。”一位全球PE FOF機構亞太區負責人向記者指出。
![軟銀暫停中國投資或是個案!美元PE基金加碼中國投資趨勢未變](http://p1.nanmuxuan.com/images/08/d25b07c4f2449130.jpg)
一家大型美元PE基金合夥人向記者直言,為了打消這些LP對中國政策監管的顧慮,他們正着手構建數字化的風控模型,給投資項目貼上標籤,比如投資成本、企業估值、PE倍數、行業地位、政策監管風險等,並將這些標籤與股權投資潛在回報率緊密相關,形成相關性分析,以便LP能通過這些風控模型參數瞭解項目的投資回報風險比,從而提升對美元PE基金投資水準的信心。
軟銀暫停中國投資“探因”
在多位PE業內人士看來,軟銀或暫停中國投資,可能有其特殊性。
“概括而言,就是軟銀的很多投資項目都撞在槍口上。”上述美元PE基金投資總監表示。比如軟銀斥巨資投資的DIDI.US、滿幫、作業幫、阿里巴巴等項目,都因遭遇中國加強反壟斷監管、數據安全保護等政策遭遇股價較大幅度回落,某種程度拖累了軟銀業績表現。
8月10日,軟銀集團公佈截至6月底的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軟銀淨利潤達到約69億美元,較去年同比下跌39%,創下集團過去5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利潤下滑。其中,軟銀旗下願景基金當季利潤約合21.4億美元,同比下滑3%。
軟銀對此解釋稱,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所投資企業的收益減少,以及缺乏大型IPO活動。
在他看來,因監管政策所引發的投資項目回報不確定性,很可能是觸發軟銀或暫緩中國投資的直接導火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加強反壟斷監管起,4月以來軟銀願景基金已着手壓縮中國項目的投資力度,令中國項目投資佔比降至約11%。
一位熟悉軟銀投資策略的PE機構人士向記者直言,軟銀或暫緩中國投資,還與其自身投資風格息息相關。一直以來,軟銀的投資策略相當激進——他們往往會向某些熱門賽道企業投入巨資,扶持後者迅速擴張並取得極高市場份額,從而實現項目高估值上市與獲利退出。比如軟銀向滴滴累計投資額逾百億美元,支持滴滴成為國內出行領域龍頭企業以博取資本回報最大化。
“以往,由於很多國家對新興產業的反壟斷監管政策尚未跟上,這種激進投資策略一度被視為行之有效的股權投資獲利模式。如今各國都加強相關反壟斷監管,這種投資策略已然行不通。”他分析説。或許軟銀內部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重新制定新的投資策略前,他們只能先暫緩中國投資。
記者多方瞭解到,此前軟銀集團比較側重2C端的中國新興產業投資,因為2C端賽道具有極高的成長爆發力,能滿足軟銀“高投入創造高估值、高收益”的投資邏輯。但是,隨着越來越多國家對2C端新興產業加強數據安全保護,軟銀或需重新評估這個投資賽道所面臨的新政策監管風險,不得不先暫緩中國投資。
美元基金加碼中國股權投資節奏“未變”
軟銀或暫緩中國投資是否會觸發“跟風效應”,儼然成為近日PE市場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
多位美元PE基金人士向記者直言,目前他們仍保持原先的中國項目投資節奏。
“過去半個月我們剛簽訂了三個項目的投資意向協議,還有若干項目正在完成盡職調查,絲毫沒感受到中國項目投資步伐放緩的跡象。”一位美元創投基金董事總經理向記者指出。
不過,針對中國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政策,他所在的美元創投基金投資策略也做了不少調整。比如他們大幅減少針對2C端互聯網+賽道的項目考察,轉而投入更多精力關注硬科技的投資機會,包括半導體技術研發、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醫藥等。
此外,他所在的美元創投基金轉而支持中國項目轉道港交所或科創板上市。
“此前有LP擔心項目境內IPO退出可能遭遇資本管制,令投資本金收益無法換匯返回境外,對此我們專門和這些LP做了溝通,通過以往成功案例做了解釋,證明美元基金投資項目實現境外募資、境內退出、收益返回境外是完全暢通的。”他向記者直言。
令他頗感意外的是,近期部分中國企業擔心美元基金可能暫停投資,反而主動調低了企業估值,讓基金無形間獲得更優惠的股權投資價格。
在多位PE業內人士看來,相比美元基金延續以往的投資節奏,LP市場因軟銀或暫停中國投資傳聞掀起了些許波瀾。
“近期有些歐美富豪家族辦公室LP可能會借鑑軟銀做法,等待中國相關政策明朗後再繼續投資。”前述PE FOF機構亞太區負責人指出。不過,這類LP佔比不高,美元基金的最主要出資方——歐美大型養老基金、FOF機構與大學基金等長期投資機構仍然延續針對中國市場的PE投資力度。
目前,這些長期投資機構認為中國一系列政策監管,反而是考驗PE基金投資水準與應對能力的試金石。若PE基金能提前洞察相關政策風險而減少教育培訓等賽道投資,或通過其他資本運作方式妥善處理相關項目儘可能保障投資回報,無疑將成為他們新一期美元基金募資的加分項。
這位PE FOF機構亞太區負責人還向記者指出,目前他們對美元基金是否追加註資,仍然以後者能否創造預期的IRR(內部回報率)與DPI(現金迴流率)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事實上,眾多國際大型養老基金、大學基金與FOF機構在過去數十年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已積累了成熟的市場風險與政策風險應對策略,目前中國監管政策所帶來的PE投資退出挑戰,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調整美元PE基金遴選標準從容應對,從而保障自身的長期回報要求。
他直言,近期他與部分大學基金溝通發現,這些美元基金LP開始覆盤PE基金以往的投資項目,若PE基金過度投資存在較高政策風險的賽道或項目,則表明他們對潛在政策風險的敏感度與預見性偏弱,不排除會壓縮對後者的追加投資力度;反之PE基金通過分散化投資、或提供全面增值服務助力項目保持穩健成長實現預期回報,則傾向追加投資。
“畢竟,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率先實現企穩反彈,加之高科技發展驅動眾多產業具備極強的增長動能,令全球養老基金、大學基金都不願錯過巨大的投資機會。”這位PE FOF機構亞太區負責人強調説。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軟銀或暫停中國投資傳聞不斷,軟銀願景基金首席財務官納夫尼特·戈維爾明確表示,雖然中國政府監管行動影響了回報預期,但軟銀願景基金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觀點沒有改變——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不斷增長的、令人矚目的經濟機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