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飆漲將導致經濟動盪?這一次油價可能很難走太遠
作者:樊志菁
在沙特、俄羅斯領導的OPEC+積極減產下,全球原油及成品油庫存持續下滑推動了下半年以來各品種期貨價格持續上漲,能源通脹再次成為物價擾動因素。
不過,各國央行也在嚴陣以待,美聯儲、歐央行均暗示將在更長的時間維持高利率,這也加劇了經濟動盪的風險。花旗、瑞銀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認為,100美元的油價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這一次油價能走多遠(來源:新華社圖)
供應端暗流湧動
俄羅斯政府21日表示,為了穩定國內市場,決定暫時禁止向包括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外的所有國家出口汽油和柴油。在脆弱的供需環境下,這再次加劇了投資者對燃料供應的擔憂,助推原油再次刷新年內高位。
事實上,在柴油出口新政之前,俄羅斯出口已經大幅下滑,進而推高歐洲市場價格。9月以來歐洲柴油期貨對原油的溢價(裂解價差)持續大幅攀升,一度超過每桶35美元。10月份交割的柴油期貨相對於11月合約現貨溢價也在震盪走高,這通常被視為重要看漲信號。行業統計數據顯示,9月前20天通過海港和鐵路平均每天出口約6.57萬噸柴油,與8月份相比驟降了28%。
原油經紀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級市場分析師瓦爾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油價新一輪漲幅很大程度上與汽油、柴油庫存低迷有關。在他看來,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美國煉油廠的維修改造預計將造成產品短缺。其次,歐洲擔憂無法在冬季滿足其需求,因此將被迫爭奪市場為數不多的剩餘產能。第三,由於西方聯盟七國集團的出口禁令,俄羅斯出口依然嚴重限制。
與此同時,北美最大產油國——美國頁岩主產區出現產能動力不足。油服巨頭貝克休斯最新數據顯示,上週美國活躍鑽井平台進一步逼近500關口,年內降幅超過30%。美國能源署(EIA)發佈的月度美國國內鑽井報告顯示,預計10月份美國七個主要頁岩區塊的石油產量將下降4萬桶/日,降至939.3萬桶/天,創2023年5月以來最低。
雪佛龍首席執行官沃思(Mike Wirth)近日表示,對原油價格達到每桶100美元充滿信心,“供應正在收緊,庫存正在減少。這些事情是逐漸發生的。 ”他説。“油價將繼續前進,我認為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基本驅動因素仍然相當健康。”
到目前為止,WTI在第三季度上漲了近30%,有望實現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大價格漲幅。CFTC數據顯示,上週投機者所持布倫特和WTI原油淨多頭頭寸增加27459手合約,至522347手合約,創最近逾18個月新高,總規模已經超過40億美元。
作為OPEC領導者,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上週為OPEC+削減石油產量進行了辯護,他稱國際能源市場需要寬鬆的監管,OPEC+正設法讓市場保持穩定。沙特能源部長表示,能源需求、經濟增長和央行應對通脹的行動仍存在不確定性,從而對油市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上漲阻力或將顯現
歷史數據表明,能源成本的飆升往往會導致衰退。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科拉斯(Nicholas Colas)在報告中表示,在1990年9月、2000年2月和2008年6月,油價短期暴漲翻倍後經濟要麼陷入衰退,要麼很快就會陷入衰退。“油價飆升比適度上漲更危險。家庭收入在短期內相對固定,因此油價或汽油價格飆升迫使他們迅速削減其他支出類別。增長幅度越大,衰退最終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大。”科拉斯稱,如果原油期貨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並且繼續迅速走高,那麼資本市場可能會感到緊張。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警告説,美聯儲最新的經濟預測過於樂觀,存在着通脹加速和增速不及其預期的雙重風險。
瓦爾加告訴第一財經,與去年相比,目前的利率水平讓能源價格並不具備再次衝擊當時高位的條件。他進一步分析稱,事實上,各國已經對新一輪潛在的能源通脹嚴陣以待,包括美聯儲、歐央行在內的主要央行均暗示考慮在更長時間內將利率保持在高位,貨幣政策及經濟放緩或將給油價上行踩剎車。
另一方面,高油價有望吸引更多產能釋放,從而平衡市場供需關係。花旗大宗商品全球主管莫斯(Edward Morse)寫道:“在俄羅斯、沙特保持出口限制的支持下,短期原油可能繼續上漲至100美元。然而,超過90美元的價格將造成供應快於需求增長,漲勢看起來不可持續。暫時性的價格走高反而可能會導致明年價格進一步下跌。”
瑞銀觀點類似,該行認為油價在未來12個月內不會持續超過100美元/桶,因為這將造成最終削弱明年的需求增長,“總體而言,在未來幾個月,相對強勁的基本面將支撐布倫特原油在當前水平附近,即在90~100美元/桶的範圍內。”
瓦爾加特別提醒,短期油價調整可能近在眼前。他關注到,目前原油期貨多空比過於一邊倒,總多頭頭寸幾乎是空頭的6倍。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4月份,隨後油價下跌超過10美元/桶。“雖然就供應和庫存而言,接下來四季度多方依然佔據優勢,但短期內如果缺乏持續利好刺激,獲利回吐和技術指標的修復將不可避免。”他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