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作者:董雲峯,36氪經授權發佈。
信用卡行業不平靜。
今年以來,前幾年大躍進之後的壓力釋放,疊加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以及監管整頓力度的加強,信用卡行業迎來了一場大考。
對部分金融消費者而言,商業銀行的降額封卡等收縮舉措,無異於一場暴風驟雨。
從目前來看,二季度信用卡不良率會呈現出一個高點,具體會高到什麼地步,不久後的中報披露季將會揭曉答案。
市場普遍預期,只要疫情不出現重大反覆,無需過度擔憂信用卡資產質量;而站在宏觀金融的角度,當前信用卡資產佔比依然有限,無法構成系統性風險。
降額封卡大潮6月29日,銀保監會消保局發佈《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在該文件開頭,銀保監會提到了原委:“根據信用卡業務的一些投訴熱點和消費誤區”。
銀保監會並稱,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快,已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也日益突顯。
這很難不令人聯想到近期以來愈演愈烈的信用卡降額封卡大潮。從國有大行到股份行,信用卡業務的收緊態勢正在全面蔓延。
透過網絡輿情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用户遭遇卡片被停掉、被降額、被限制交易,有人還完款就被降額,從十幾萬直接被降至零……
恰逢疫情時期,於是銀行又一次背上了“晴天送傘、下雨收傘”的罵名。銀行還陷入了一種囚徒困境:誰收的早,誰的損失就越小;誰收的晚,誰就遭殃。如此一來,會倒逼銀行變本加厲進行收縮。
銀行此舉,既有主動加強風控的考量,也是監管不斷升級的結果。
6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劍指信用卡業務的諸多亂象,包括:虛增客户償債能力或違反“剛性扣減”規定,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預借現金業務額度設置過高,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資金用途管控不力,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
不管是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還是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説到底就是風控不嚴、故意放水,這在近年來的信用卡大躍進中屢見不鮮。
2019年7月,上海銀保監局連發6張針對信用卡業務的罰單。其中,上海銀行、招商銀行等未遵守總授信額度管理制度;興業銀行對部分信用卡申請人資信水平調查嚴重不盡職;浦發銀行對部分信用卡申請人收入核定嚴重不審慎。
去年8月,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同樣直指信用卡授信不審慎等突出風險問題,要求各銀行加強防範銀行卡賬户開立風險、嚴格信用卡授信管理、加強銀行卡交易監控。
Q2不良壓力大過往有多鬆弛,眼下就有多緊張。
如果疫情沒有發生,監管趨嚴、業務收緊也是意料中事,不過會以更温和、平緩的方式降臨。
當疫情猶如黑天鵝,對信用卡資產質量形成重大沖擊之際,業務調整也就以相對劇烈的形式出現了。
據央行發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止到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918.75億元,相較2019年末大幅增加23.7%,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早前披露,一季度信用卡貸款減少3300多億元,當季度末不良率較年初上升0.52個百分點。
然而,疫情對信用卡資產質量的影響,在二季度會更加明顯。
在上週舉行的招行股東大會會後交流中,行長田惠宇稱,疫情對資產質量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信用卡。信用卡貸款逾期和入催金額在2月和3月達到高峯,4月環比下降,目前信用卡貸款需要逾期90天才計入不良貸款,這意味着5月份是信用卡不良生成的高峯。
財報顯示,一季度,招行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66.29億元,同比增加26.91億元;截至3月末,招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1.89%,較上年末升0.54個百分點;信用卡貸款逾期率4.13%,較上年末升1.40個百分點。
二季度過後,信用卡壞賬風險幾何?到目前為止,市場預期並不悲觀。
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研報中提到,信用卡風險暴露追根溯源,短期源自疫情衝擊,更多是消費信貸業務高速擴張後必須的業務調整;預計隨着企業復工復產和失業率數據回覆至常態,信用卡不良壓力暴露節奏將逐步放緩。
相形之下,東方證券更加樂觀。該機構認為,信用卡及消費貸已渡過“野蠻生長期”,當前行業監管較為規範,抗風險能力較非典及次貸危機時期顯著提升;預計2020年信用卡貸款不良率中樞約在1.70%,較2019年末上升7個基點,不良率波動範圍在1.50%-2.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