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增至11家

  本報記者 彭 妍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隊伍不斷壯大。近日,農業銀行發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這也是第11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至此,五大國有行均有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意味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金融科技轉型的認知程度已經得到顯著加強,有助於國有商業銀行在科技賦能下,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業務服務,進一步滿足差異化的融資需求。這還意味着,銀行領域的金融科技發展已進入快車道,在諸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大展拳腳之後,大型商業銀行也開始加大對場景、流量、客户等方面的快速佈局,未來在金融科技領域有望形成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相互競爭的局面。

  11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7月28日,農業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的農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農銀金科”)正式註冊成立。據瞭解,農銀金科註冊資本為6億元,註冊地為北京市通州區,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件研發、產品運營與技術諮詢。

  近年來,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不斷加碼,金融科技子公司幾乎成為大中型銀行的標配。截至目前,在國有大行中,已有5家金融科技子公司開業。其中,建行的建信金科成為首家由國有大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隨後,工行、中行、交行、農行也紛紛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除上述五大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是目前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主力。據悉,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目前已有6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分別為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數金、平安銀行旗下的金融壹賬通、招商銀行旗下的招銀雲創、光大銀行旗下的光大科技、民生銀行旗下的民生科技、華夏銀行旗下的龍盈智達。其中,興業銀行是業內最早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創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先河。在城商行中,目前只有北京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此外,仍有多家銀行在籌劃設立科技子公司。

  從資本規模來看,在11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中,資產規模超過10億元的有兩家,分別是建信金科和金融壹賬通,其中,建信金科以16億元註冊資本位居第一位,金融壹賬通以12億元緊隨其後。其他銀行設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註冊資本規模普遍為億元級。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是順應金融科技發展的大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能夠更好地對銀行科技人員進行單獨激勵,發揮子公司優勢,實行市場化薪酬以及其他激勵手段,比如説股權、期權激勵等,這在母公司的銀行體系內是很難做到的。其次,通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找到一個創新試驗田,以此為契機,更好地推進金融科技發展,推進數字化轉型。再次,在條件成熟時,通過子公司將銀行母公司的科技優勢、業務優勢對外輸出,為整個金融行業和一些非金融行業提供服務。最後,通過子公司方式為銀行業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進行一些探索,既能保持母公司總體運營的穩定,又能在業務管理等範圍內進行改革探索,更易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風險也更為可控。

  成立子公司只是市場化第一步

  儘管各大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態度非常積極,但就目前現狀來看,各家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仍處於投入研發階段,還沒有實現盈利的子公司出現。

  “金融科技領域,流量和用户為王。”盤和林分析稱,首先,在諸多互聯網企業已經入局多時、跑馬圈地進程已過大半的情況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還能否吸引到大量用户?這一點很難保證。其次,金融科技需要強大的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加持,互聯網科技公司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研發團隊。與之相比,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基礎相對較為薄弱,能否不斷跟上科技迭代和服務升級的速度,也是未來面臨的挑戰之一。這些依靠銀行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未來需要充分發揮深耕銀行業務多年、熟悉監管合規性的優勢,結合銀行業務重塑銀行生態,基於銀行打造創新型場景化服務,重視客户體驗和互聯網運營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在金融科技領域取得突破。

  董希淼也認為,相比互聯網科技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存在一定劣勢。其背後依託的銀行業企業文化相對保守和封閉,在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大發展的氛圍下,需要更加開放包容的組織和文化,允許容錯和試錯,這往往是銀行所欠缺的。此外,銀行的體制機制應該更加市場化,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就是為了跟市場接軌,在人員、薪酬、激勵上應該更多參照互聯網公司的一些做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3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增至11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