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埋首工作,不知不覺中深耕於內心,陶冶人格,磨鍊心性,提升靈魂。” ——稻盛和夫《幹法》
日本在世界上的製造水平是有名的,很多國人甚至會親自到日本去選購合適的商品親自帶回國,“日本製造”成了國內很多人的追求,但是就在十年前,日本鋼鐵造假的醜聞響徹世界,一時間“日本製造”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日本商人的恭敬嚴謹態度也成了人們諷刺的對象。鋼鐵造假的爆發
2000年,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接到了三峽開發總公司下屬的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的報驗通知,這次是檢驗一批從日本進口的熱軋鋼板,由於是需要用作左岸電站的建造之中,所以檢驗的時間和質量要求都十分的嚴格,大家也格外的重視。
作為進口的鋼板,本應該是質量上乘、國內沒有的技術,但是在這一次的檢驗之中,出現了質量不合格的狀況,並且是嚴重的不合格。
這一批的鋼板主要是用來製作直徑為12.4米的引水鋼管,用於左岸的水輪發電機組的蝸殼部位,是需要澆築在混凝土壩上永久使用的,所以對於質量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高強度。
而根據日本供應商提供的材料,他們的鋼板是完全符合要求的,這其中的紕漏讓國內的檢測人員大吃一驚,到底是檢驗的失誤還是日本供應商的欺瞞,一時間眾説紛紜,沒有直接的定論。
但是作為如此重要的工程,我國的檢驗單位進行了數次高標準的檢驗之後還是發現這批鋼板存在着與計劃較大的偏差,不管是檢測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性能、衝擊韌性這四個項目中的哪一項,都不符合合同中的標準,甚至與合格單的技術數據都相差甚遠,簡直就是一批不合格的商品。
而國營403廠實驗室已經是我國檢驗部門認可的較高標準鋼材實驗室之一了,在那裏檢驗之後的報告單是嚴格無誤的,這毋庸置疑。帶着這一份報告單,我國的檢疫部門的工作人員找到了日本供應商,希望能夠的得到合理的解釋,但是迎接他們的卻是日方的拒不承認。拒不承認
日本供應商三井物產株式會和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自然也沒躲過最後的垂死掙扎,面對我國提供的詳盡檢驗單,“不可能”三個字成了他們的唯一答覆。
面對我國提出了赴中國洽談的事宜,日本供應商自稱自己是世界上一流的企業,絕不會出現這樣的質量問題,表示不信任中方的數據,沒有中國檢驗檢疫的正式結果證書,不會來洽談。
如此傲慢的態度也讓我國的工作人員震驚,面對日方的要求,檢疫部門再一次進行了嚴格的檢驗,並且出具了有關的所有證明,無一落下。
這樣的不合格證書足以讓日本供應商啞口無言,日方第一時間成立了龐大陣容的談判小組,立刻來到了中國宜昌,進行正式的會談交涉。
面對中方提出的有理有據的質疑,日方竟然還是不肯承認,甚至還要咄咄逼人的質疑中方的實驗室條件是否合格以及檢驗標準是否達標,這一切的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無理取鬧,更顯得有些做賊心虛的意思了。
不僅如此,日方還冠冕堂皇的一遍又一遍的強調自己的鋼板是按照合同規規矩矩阻止和生產的,令人忍俊不禁,數據已是明擺着的事實,如此的辯駁着實是沒有任何的立足點。
面對日方的再一次懷疑以及企圖干涉檢驗,中方自然是義正言辭的給予了回應,並且再一次做出了檢驗一次的讓步,這一次是最官方也是最後一次檢驗,在中日雙方的雙重監督之下,複檢報告還是和之前的結果如出一轍。
啞口無言的日方一時間需要應對的問題突然就從是否承認變成了如何解決,不僅需要對中方三峽工期延誤進行責任承擔,還要賠償中方的經濟損失以及保證日後的供貨質量等等。
“日本製造”的嚴謹和高品質的特點一時間走向了完全相反的狀態,就連除了生產之外的聲譽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質疑。
如果日方從一開始就如同他們在世界上的宣傳一樣謙虛又嚴謹,而不是一副不承認的傲慢狀態,那一切的問題就都會變得簡單而又直接,損失也會降到最低值。
但是為何他們沒有這樣去處理問題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做賊心虛。這必定不是一個偶然的製造失誤事件,而是一個蓄謀已久的造假計劃,所以他們才會理直氣壯的反駁,因為過去的矇混過關給了他們十足的底氣。
而作為以完美製造聞名世界的現代化國家,日本又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的造假並且圓謊呢?造假真相
日本企業的鋼鐵造假時間是完全不止十年的,最長甚至達到了18年之久,而這背後的原因也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面臨利益的抉擇。
作為成本投入極高的鋼鐵行業同時也是急需追求高等安全標準的,既然是高標準,那麼檢測的水準要求也是極高的,其周邊的資本投入也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長期的性能數據測試是需要極高的成本投入的,材料的長期使用壽命是必須要按照嚴格要求進行統一測試的,每個國家也是有不同的國家標準的。
雖然標準目標很清晰,但是測試的時間跨度長、成本高、測試設備昂貴都是不可以一時間完美解決的大問題,這也就是日本供應商選擇鑽數據漏洞的原因之一。
數據造假讓一些企業有了完美的可乘之機去通過不合理的方式節約生產成本,製造更大的利益空間,並且,這個方式還是難以發現的,除非非常仔細的檢驗。
那麼,問題又來了,沒有通過嚴格篩查,為什麼沒有發生過嚴重的事故呢?
其實如果不是三峽工程要求這批鋼材必須永久使用而過分嚴格篩查,三峽工程可能也會使用這批造假鋼材,成為被坑害的對象,但是時機就是這麼的不巧,紙永遠是包不住火的。
正常使用的標準其實是沒有測試時的標準嚴苛的,所以在相對於測試來説比較柔和的使用情況之下,造假鋼材的矇混過關就像是在打擦邊球,在危險的邊緣不斷試探卻沒有掉落懸崖。
再加上如果測試出了問題,大多數的測試人員還是會懷疑是否是自己的能力失誤,而不會去懷疑久被讚譽的高級製造商。
而且作為原材料,本就是很難被使用者懷疑的對象,因為當使用時出現問題之後,使用者往往直接懷疑的就是製造商品的廠商能力,而非提供原材料的廠商製造。
帶着這樣的設想和僥倖,日本鋼鐵造假便在一次又一次的僥倖逃脱之中增強了造假的野心,也開始變得有恃無恐。而長期以往的“日本製造”的吹捧也讓日企開始得意忘形,忘記了初心。
不過,還好三峽工程只是差點被坑,沒有最終上當,讓人想想都後怕的而結局被及時的終止了,也是一個僥倖。
現在時代發展得很快,但是在快速的同時,求穩也是一個必備的條件,只有這樣才可以長久的發展企業,營造良好的口碑。這不僅是企業的形象,更是企業背後那一羣人的人性和精神。
工作的成績結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工作背後的內涵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