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集團即將退市 潮牌行業生意不好做

I.T集團即將退市 潮牌行業生意不好做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香港潮流服飾集團I.T有個鮮為人所知的全名,叫“IncomeTeam”,意為“賺錢的團隊”,但I.T集團近年來並不賺錢。1月20日晚間,I.T集團更是發佈公告,稱已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無條件批准公司私有化的建議及計劃的決定,實施私有化建議及計劃的先決條件已經達成。I.T集團為什麼要從港股退市,它的退市又會為潮牌行業帶來哪些啓發?

私有化建議獲批 收購溢價55%

I.T集團成立於1988年,由香港知名影星邱淑貞丈夫沈嘉偉創立,以銷售潮流品牌而被廣大消費者熟知。其利用品牌經銷的買手店模式,引進大量海外時尚品牌,集團旗下大“I.T”主營小眾高端的設計師品牌,而小“i.t”則提供以日韓為主的年輕潮流商品。從2002年起,I.T集團衝出香港到大陸市場掘金,依靠着領先於國內的潮流感知度,通過引進眾多大陸消費者難以觸及或聞所未聞的品牌,I.T集團在中國內地曾經相當紅火。

2005年3月4日在港交所上市後,I.T集團在繼續拓展更多經銷及代理品牌的同時,也開始大力發展自創品牌。公開資料顯示,該集團目前代理近400個時尚潮流品牌,還擁有包括A Bathing Ape、b+ab、Izzue等逾20個自有品牌。此外上市之後,I.T還收購日本潮牌A Bathing Ape母公司Nowhere 90.27%的股權、AcneStudios10%的股權等。

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2020年12月6日晚間,I.T集團正式宣佈已商定私有化方案,將引入私募基金及投資諮詢公司CVC,以每股3港元共計約13.05億港元的現金價向小股東收購股份,與該股在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每股1.94港元相比,溢價約55%。I.T集團私有化完成後,創沈嘉偉家族在I.T集團的持股將從63.61%降至50.65%,出資13.05億港元的CVC則取得49.35%的股權。

1月20日晚間,I.T集團發佈公告,稱已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無條件批准公司私有化的建議及計劃的決定,實施私有化建議及計劃的先決條件已經達成。

對於I.T集團的退市,集團認為,私有化可在離開公開市場及毋需持續面對短期業務表現壓力下經營,改革也能得到更有效地實施。

I.T集團即將退市 潮牌行業生意不好做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多方因素致業績連年下滑

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經營30多年的I.T集團近年來並不賺錢。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上半年財報顯示,I.T集團總營業額下降31.9%至27.35億港元,毛利下滑40.2%至14.93億港元,而淨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7100萬港元大幅擴大了373.61%, 淨虧損3.37億港元。

對於下滑的業績,I.T集團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消費需求不斷下降,銷售額下跌,而艱難的經營環境使得維持穩定的運營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其實不只是受到疫情的衝擊,I.T集團近幾年業績持續變差。記者梳理I.T集團以往財報發現,截至2020年2月29日年度末期業績,其2019至2020財年業績表現也不理想,總營業額同比減少12.6%至77.194億港元,淨虧損達到7.458億港元。

而這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香港本土消費力與赴港遊客下降的外部因素影響,但同時也和I.T集團內部戰略佈局分不開。過去幾年,在同行紛紛發力線上業務時,I.T集團卻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舊業務改造上。I.T集團在2011年開始推出電商業務,但後續重心轉移至線下門店,一直到2017年才推出官方電商平台ITeSHOP,2018年推出電商小程序。此時,同樣經營國際潮牌的一些電商平台已經做得風生水起,勢必會對I.T集團造成截流。在業界看來,I.T集團在數字化時代的電商佈局顯然已晚了一步。

當然,更大的問題還是消費者的市場變化。如今內地年輕人已不再唯國外品牌是從,對於服飾潮流也有了自己的定位。無論是I.T集團代理的國際潮牌還是自營品牌已明顯滿足不了當下的消費者需求。

尤其是自創品牌對於內地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變低。有網友表示,同樣的質量,I.T集團自創品牌價格比國產品牌的高出一倍,毫無吸引力。

根據此前披露的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年度末期業績數據,自創品牌佔I.T集團零售收入的60%,是集團最大的收益貢獻來源。但由於性價比低、新潮牌不斷湧現等原因,導致自創品牌業績也出現下滑。數據顯示,2019-2010財年自創品牌部分收益同比下跌13.9%,與前一財年相比減少了7.27億港元的收益。

I.T集團即將退市 潮牌行業生意不好做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潮牌行業“鼻祖”日漸式微

其實I.T集團私有化退市並不是首例,香港買手店鼻祖載思集團(Joyce Boutique)扛不住連續四年虧損,於2019年底獲大股東溢價約91.78%提出私有化,以約1.23億港元的超低價退市。曾在國內做得風生水起的YOHO!,目前聲勢也有所減弱。

潮牌行業“鼻祖”日漸式微的原因更多來自於日益複雜的競爭環境。一方面I.T、Joyce Boutique和YOHO!主要採用買手製,經營國際潮流品牌,在價格方面沒有過多的協商空間,但隨着電商崛起,互聯網彌合了信息差鴻溝,使得依靠信息差紅利建立生意的“中介”的商業模式開始失效。在它們着力發展線下業務時,發發奇、net-a-porter等電商平台同樣以銷售國際大牌、潮牌、小眾品牌為主的電商迅速崛起,搶佔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此外,隨着國產商品質量不斷提升,原創、獨創能力不斷體現,國人對國貨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國潮”開始大行其道。李寧、太平鳥、波司登等一系列服裝品牌相繼登陸世界各地的知名時裝週,推出自己的國潮系列,直接衝擊了原本以國外品牌為主的潮牌市場。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佈的報告,隨着消費不斷升級,90後以及00後消費者正將注意力從國際品牌轉向新國貨。

消費者對於服飾的喜好的快速迭代市場有目共睹,做潮牌市場的運營商們如果不能迎合時代的趨勢,勢必會被後來者所取代。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想不被吞噬就只能緊跟潮流。

據悉,I.T集團退市後,創辦人與CVC控股公司將通過網上基建擴張以在一段長時間內恢復盈利能力,並透過選擇性品牌發展以及實施地區策略及新商機重拾增長。此外,I.T集團也在謀求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此前以專門售賣鞋帽服飾為主的I.T集團,如今香港門店內已逐漸融合時尚、食品飲品、眼鏡、美妝、生活方式等全品類運營。目前部分內地門店也引進了美妝品牌3CE。業內人士認為,I.T集團內地門店的店鋪概念或許還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新鮮感。

為了不被市場淘汰,YOHO!近年來也在擴充它的潮流帝國。如在電商平台有貨中做起了社區;YOHO!還推出了全新的便利店項目有貨MKT。

市場瞬息萬變,I.T集團、YOHO!等潮流品牌能否通過改變重拾業績增長,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中國商報記者 陳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4 字。

轉載請註明: I.T集團即將退市 潮牌行業生意不好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