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一個“神藥”涼了,但背後的利益鏈條仍值得警惕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華商韜略,作者丨莫莉

又一款知名藥品走下“神壇”。

進入8月份,熱炒片仔癀的“擊鼓傳花”遊戲落幕。除了接盤者的懊惱、嘆息,還有中藥產業對“神藥”屢屢上演的反思。

01、跌下神壇

一度遭熱炒的片仔癀錠劑,價格已經大幅回落。

8月中旬,電商平台的價格調整回590元1粒的官方指導價,且供貨充足;“片仔癀吧”等,也在紛紛大批出貨,價格甚至低於指導價——有人給出了530元、500元的低價。

有囤貨者對於這一變化,還沒有反應過來:

“剛買的12粒就這麼砸手裏了?”

作為很多人家中的常備藥,片仔癀剛剛經歷了一場屬於它的“盛世”。

高峯時期,“黑市”片仔癀單粒價格被炒到1600多元,而且囤多少都能出貨。線下體驗店直接斷貨,訂單排到2個月後。連不是囤貨對象的膠囊劑,網售價格都同比上漲了50%左右。

“吃1粒3克片仔癀等於吃4克黃金”的説法,也一度在民間盛傳。

彷彿只在一夜之間,很多人發現,昔日常見的片仔癀已經高攀不起了。

片仔癀是國家絕密級配方,在福建漳州幾乎是家家必備的藥品,是“漳州三寶”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配伍藥材中,有多種名貴藥材:天然麝香、天然牛黃、熊膽等。

正因為配料名貴,片仔癀的售價一直處於較高水平。

投資片仔癀多年的深圳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前幾年就曾公開將片仔癀與茅台做對比,稱其價格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茅台的兩倍,認為片仔癀還有巨大的漲價空間。

但是,在市場一片火熱和追捧時,很多行業人士和經濟學家卻開始擔憂,片仔癀隨時可能“崩盤”。

市場人士認為,片仔癀已經脱離了藥品屬性,變成了一種金融產品,而價格持續走高,更像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不知道越來越快的鼓點會在哪裏戛然而止。

市場也隱隱嗅到了危險的味道,倒賣片仔癀的“黃牛”不敢再壓貨,普通的民眾也開始觀望價格。

然而,事情的轉折之快還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先是7月16日,福建漳州市場監管局發佈官微提醒,片仔癀是藥,不是保健品,請消費者理性對待,不可盲目購買、囤積、服用。

隨後,片仔癀控股股東宣佈減持,套現20多億元。這一天也是片仔癀股價衝頂的一天。

或許是受此消息影響,第二天(7月22日)片仔癀直接跌停。此後持續下跌,8月2日的最低點達到336.30元/股,相比巔峯時期蒸發了938.56億元。

同時,片仔癀產品的熱度也在降温。7月中旬網上仍有高價收購的需求帖掛出,陸續開始有“崩盤”的消息;到7月底,其收購價格已經回落至620元/粒。進入8月份,其市場價甚至直接跌破了官方指導價。

片仔癀的神話告一段落,但“神藥”的故事仍在中國不斷上演,而且經久不衰。

02、“神藥”不神

在中國,片仔癀的神話不是個案。

上一個被炒出天價的還是安宮牛黃丸。2019年10月,一粒上世紀60年代產的安宮牛黃丸,以11萬元的價格拍賣成交。

安宮牛黃丸,被認為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一個盛傳的典型案例,是香港鳳凰衞視女主播劉海若,在英國火車出軌事件中被判腦死亡。在連續服用安宮牛黃丸後,她一週就逐漸恢復知覺,中西醫結合救治3個月後開口説話,此後身體逐漸恢復,並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之所以1993年以前的藥品更值錢,是因為1993年中國對犀牛等動物實行保護,不允許入藥。此後,安宮牛黃丸中的犀牛角用水牛角替代,被認為將嚴重影響藥效。

而且民間普遍認為,中藥的丸劑、錠劑等並不存在保質期一説,只要保存得當就永遠有效。

在公開銷售環節,安宮牛黃丸的價格也是一路走高。

2019年12月份,同仁堂以原料價格上漲為由,將安宮牛黃丸價格上調了近40%,達到780元/丸;也有企業直接將雙天然安宮牛黃丸價格定到了1500元以上。

除了安宮牛黃丸,東阿阿膠也在近年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中醫認為,阿膠滋補養生、美容養顏、補血養陰等功效,有很深的羣眾基礎,因此東阿阿膠的藥品和食品都很受歡迎。

得益於消費者的信任,2001年到2019年的18年間,東阿阿膠曾19次提價,漲價幅度接近75倍,每公斤東阿阿膠的價格從80元漲到5996元。

除了中成藥,很多名貴中藥材也是人們熱衷炒作的領域。通過強化野生、陳年產品具有的“神奇”功效,冬蟲夏草、野山參、陳皮都曾炒出令人驚歎的高價。

其中,與11萬元安宮牛黃丸同一年,在北京還有300多年收藏級野山參拍出了1000萬元高價。

從片仔癀到安宮牛黃丸,再到東阿阿膠,可以看到,這些“神藥”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中國國家保密配方做“護城河”、含有名貴/稀缺中藥材強調“珍貴”,還有古老而神秘的藥效傳説加持。

這些產品雖然是藥品,但是往往廣為人知的是其保健功效。

“神藥”憑藉歷史悠久、稀缺性,讓眾多人趨之若鶩。

尤其是一些藥材稀缺,再搭配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傳奇故事,很容易被人們奉上神壇,吸引眾多的膜拜者。

在本輪大火之前,曾有傳言稱,喝茅台後吃片仔癀可以保肝。這不僅給片仔癀使用增加了場景,更重要的是,將片仔癀與茅台捆綁,也具有了收藏、金融、社交的價值,甚至有了奢侈品的屬性。

不過,故事要想持續講下去,最重要的是藥效。

一旦被證明是智商税,很快就會被消費者和投資者無情拋棄。

比如上述提到的片仔癀。在福建,“癀”泛指一切“熱、毒、腫、痛”,片仔癀就是一款可以清退癀的藥劑。

當地人常常將其用於消炎止痛。而在近期的坊間傳聞中,片仔癀功效被傳得神乎其神:亞健康可以吃,加班、熬夜玩遊戲吃一點保肝;亞健康也可以吃;片仔癀也在癌症患者中廣泛應用。

最離譜的是,今年5月,商界忽然流傳,“領導們開始流行在喝茅台前吃一點片仔癀”。還有人認為,片仔癀可以解酒,吃了片仔癀千杯不醉。基於這些傳言,片仔癀也開始出現在一些人送禮的清單上。

但是實際上,片仔癀並不是保健品,而是雙跨藥品,也就是既是處方藥,也是非處方藥。有臨牀藥學專家直言,片仔癀無論是喝酒前還是喝酒後服用,都是有害的,而且藥性會被酒精放大,很容易加大危害。

從這個意義上講,片仔癀不但不神,服用不當還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風險。

而2018年“水煮驢皮”事件之後,東阿阿膠也受到了廣泛質疑,公司當年就虧損了4億多元。

03、幕後推手

屢屢上演的神藥故事,講故事只是表面,最終的目的無非是“謀利”。

據華商韜略統計,2005年以來,片仔癀官方調價就有至少19次,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初,從530元/粒調整到590元/粒。調價當年,就出現了需求暴增跡象,部分線下體驗館出現斷貨情況。

而這些操作,又往往與企業業績壓力契合。

以本輪熱炒為例。根據片仔癀2021年上半年報,1-6月,片仔癀實現營收38.49億元,同比增長了15.56%,淨利潤11.15億元,同比增長近29%。

看似處於增長狀態,但是結合歷年公告和2021年一度公告,就會發現:4-6月份營業收入約18.47億元,相比前三個月的20.02億元,已出現下滑。

片仔癀的限購政策也恰好在5月份開始出現,片仔癀可以解酒、配合茅台使用等傳言也幾乎同期出現。

從2020年年報看,第四季度營收有所下降後(12月份),片仔癀也曾有小規模的熱炒。

囤貨、飢餓營銷,強調社交功能,有分析人士指出,片仔癀與茅台的打法如出一轍。

除了企業,很多“黃牛”也樂見這樣的炒作越多越好。

雖然很多黃牛並不明白,平時400多元收進的的片仔癀為何突然奇貨可居了,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收購囤積並以更高的價格轉給下家,一直將價格推到1600元左右的巔峯。

面對如此火熱又隨時可能“崩塌”的市場,很多入局者心知肚明,但又無法抵禦誘惑,只是僥倖地以為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盤者。

7月21日,片仔癀股價再創新高,接近500元/股,晚間片仔癀的控股股東九龍集團便宣佈減持計劃,涉及6033172股,雖然不足總股本的1%,按照當時的價格也有30億元。沒想到此舉推翻了多米諾骨牌,第二天片仔癀股價就開始一路下跌,此後一週直接蒸發670多億元。

1999年,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創立,2003年,漳州片仔癀上交所掛牌正式上市,2006年,其入選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2008年,成為國家科技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圍繞“片仔癀”品牌,有“一核兩翼”的佈局,也就是除了藥品在日化和保健品領域也在發力。

有中藥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華商韜略,片仔癀品牌單一,核心產品只有片仔癀,這其實很制約企業的發展,很難實現投資者期待的一年一個台階的增長。

為了維持股價、滿足投資人的預期,很多企業就人為製造所謂的“神話”。

可以説,在熱炒“神藥”的鬧劇中,企業、經銷商、“黃牛”、投資者,都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

中醫藥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經過長期積累,也留下了很多經典名方、驗方,諸如安宮牛黃丸、片仔癀等,都有其獨到之處。

特別是在2020年初以來的抗疫中,中醫藥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三藥三方”中的三藥:金花清感、連花清瘟、血必淨都獲批了新冠適應症,其中前兩者還對全球抗疫有所貢獻。

然而,因為理論基礎不同,缺乏現代科學認可的循證醫學證據,中醫藥也面臨多方質疑,發展過程中的阻力不容忽視。

近年來,國家層面加大力度鼓勵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2016年開始實施的《中醫藥法》、2019年相繼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新政,到2021年“中西醫並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最新發布的《醫師法》也增加了中西醫互學的內容。

可以説,中醫藥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行業預計,到2022年,中國中醫藥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2020年到2024年複合增速將接近7%。

如此規模巨大的產業要實現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更需要行業人士的共同維護。

中藥並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過度誇大宣傳、虛假宣傳經典中藥產品,只會損害中醫藥形象,損害行業長遠發展。

參考資料:

[1]《劉海若與安宮牛黃丸》中國家庭醫生

[2]《片仔癀售價迴歸正常》健康時報

[3]《中國人為什麼愛神藥?片仔癀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八點健聞

[4]《片仔癀躁動背後的酒局和名利場》拇指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