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8500人後,半年又虧損75億,亞洲航空巨頭被傲慢打敗

裁員8500人後,半年又虧損75億,亞洲航空巨頭被傲慢打敗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穀倉爆品學院(ID:gucangchanpinjia),作者:穀倉爆品學院,創業邦經授權轉載,圖源:攝圖網。

又虧損了!

亞洲最大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在本月11日公佈2021年中期業績,今年上半年,股東應占虧損額為75.65億港元。

近幾年來,國泰航空的負面不斷,2020年虧損216.48億港元,去年年底更是重組旗下子公司國泰港龍航空,裁員8500人。

為了節省成本,國泰航空主席賀以禮還表示,高級管理層繼續減薪,並實行第三輪特別休假計劃,獲得八成員工支持。

昔日的亞洲航空巨頭,沒想到在疫情的影響下如此脆弱,實際上,打敗國泰航空的不是疫情,而是傲慢。

資本加持、打壓對手,成為亞洲第一

1946年,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兩名前飛行員Roy Farrell和Sydney de Kantzow,兩人在上海合夥創辦了澳華出入口公司,做航空貨運生意。

之後兩人將公司從上海搬到了香港,並改名為國泰航空。1948年,英資太古集團在香港的分公司Butterfield & Swire收購了國泰航空45%的股權,成為大股東,國泰航空姓“太古”後,開啓了騰飛之路,但也為後來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當時的英資在香港屬於特權階級,他們先是讓國泰航空經營香港以南的航線,香港以北的航線交給本地航空公司香港航空經營,10年後,國泰航空發展壯大後,直接收購了香港航空。

以亞洲四小龍的香港作為基地,再加上有資本支持,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快速擴張,航線遍佈全球多個主要城市,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航空公司。

1983年底中英雙方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顯示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以後,繼續沿用原在香港實行的民營航空管理制度。這對本地化的航空公司非常有利。

於是,為了抗衡英資對香港的航空壟斷,1985年,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等多名港商和中國銀行、華潤、招商局等企業聯合創辦了港龍航空。

從1985年建立,到2020年重組關閉,港龍航空這35年來可謂是困難重重,艱難求生。

當年7月,港龍航空剛與中國民航商談妥包機事宜,並向香港民航處申請香港到北京、香港到上海的航線,結果港英政府就出台了民航新政策:規定凡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在與外國民航機構商議空運服務之前,事先須取得民航處的許可。

這項政策發佈後,不僅駁回了港龍航空的航線申請,還讓港龍航空必須服從新規定,不得擅自與中國民航接觸。同時,又拒絕了港龍航空與內地八條定期航班的申請。

11月份,時任香港政府財政司彭勵治在立法局宣佈了新的航空政策,規定了一條航線只能由一家航空公司經營。彭勵治之前就在太古集團任職。

不僅拒絕航線的申請,還讓港龍航空提供其大多數股份是由英籍人士持有的證明,沒辦法,取得英國國籍的包玉剛和曹光彪之子曹其鏞注資,包玉剛成為大股東並擔任董事長,港龍航空才勉強符合港英政府的要求。

在國泰航空和及其背後的資本和政府的打擊下,港龍航空拿到的一些航線,都是國泰航空看不上的航線,因此連年虧損,為了緩解虧損情況,港龍航空申請香港到倫敦的航線,卻被國泰航空從中作梗,未能獲批。

到1989年底,港龍航空已累計虧損23億港元,而國泰航空已經年入171億港元。

長期的虧損讓股東們無力支撐,心生退意。1990年底,隨着包玉剛家族的退出,太古集團、國泰航空以及中信集團的進入,港龍航空正式易主,國泰航空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接管了港龍航空。

之前被打壓的港龍航空,換了東家後,國泰航空將部分航線交給其運營。2006年9月28日,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變更,港龍航空正式成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之後更名為國泰港龍航空,2020年底重組停運。

傲慢的代價,是被市場拋棄

作為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與美國航空、英國航空、澳洲航空和原加拿大航空等航空公司組成“寰宇一家”,成員航空之間共享票務、代碼、換乘中轉等,其實力不可小覷。

2017年,香港機場客運量突破7200萬人次時,中轉旅客數佔到了近三分之一。人們從香港進進出出,幾乎避不開國泰航空。

英資的背景加上強大的實力,不少人有着“貴族”的傲慢。

比如在2017年,國泰航空欲將香港及台灣空乘的胸牌,從原來的只有英文名改為中英文名對照,方便溝通。這項決策引起其員工的強烈反對,理由是中文名會讓自己隱私泄露,自己的私生活會遭到滋擾,更有甚者,覺得換成中英名是“討好內地客”。

先不説作為一家總部在中國的企業,使用中文名是理所應當,且中國龐大的消費羣體,以用户為中心是企業的必然選擇,“討好內地客”難道是“恥辱?,員工的反應,在服務業來説簡直不可思議。

太古集團的創始人老施懷雅,曾表態不涉政,但太古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某些政府的支持,國泰航空的員工,經常幹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2019年7月26日,國泰航空一架飛機抵達香港國際機場時,機長竟然通過廣播向乘客宣揚自己的“政見”,表示機場大廳正有一場“和平集會”。而這場所謂的“和平集會”,是肆意阻塞通道、胡亂張貼貼紙、大喊口號騷擾乘客,還有黑衣人揮舞美國國旗。有鬧事者甚至“碰瓷”一名老年旅客,聚眾對其長時間圍堵指罵。

而這樣的事不是個例,兩天後,國泰航空一位副機長,參與非法遊行,用極端暴力衝擊警方,被警方定為被控暴動罪,這樣的危險人物,不僅得到保釋,還去繼續執飛。

最後在乘客的投訴,香港航空界、法律界多方質疑,民航局對國泰航空發出安全風險警示後,才對此人停飛。

除此之外,據媒體報道,國泰航空旗下超過3000多名員工參與了8月5日的所謂“三罷”行動,讓香港國際機場癱瘓,造成300多班航班取消。

作為一家服務型企業,國泰航空一次次刷新消費者的底線,其員工還在網上泄露香港警務人員的行程信息,妄圖讓他人去騷擾。

不管員工的行為是否與企業有關聯,最終都是由企業來買單,有內地企業建議員工,出行不要乘坐國泰航空的航班。

2018年國際機場理事會發布的“世界機場交通報告”顯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在全球機場客流量排名中,分列第二、第九和第十三名,內地的客流量越來越大,多個航空公司也開通了國際直飛航班,越來越多的航線不需要去香港中轉,國泰航空的重要性也會慢慢降低。

企業最大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自己。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72 字。

轉載請註明: 裁員8500人後,半年又虧損75億,亞洲航空巨頭被傲慢打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