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税負降至15.2% 減税重在支持小微、科創

  中國宏觀税負(税收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2015年的18.13%降至2020年的15.2%,“十三五”時期宏觀税負下降約3個百分點。

  3月11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税務總局瞭解到,“十三五”時期新增減税降費總規模超過7.6萬億元。

  多位財税專家告訴第一財經,宏觀税負降低,意味着在整個國民經濟收入分配中,政府拿的少了,而企業和居民拿到更多收入。不過宏觀税負並非越低越好,因為政府需要籌集足夠的收入去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增強社會福祉。目前中國小口徑的宏觀税負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和落實減税政策。這包括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税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税舉措,對沖部分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認為,減税降費規模不能無限地擴大,2021年的減税降費政策從2020年的“落實”轉變到“完善”,調整結構,提高效率。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相比於前兩年2萬多億元的減税降費規模,今年新增的減税降費規模較小,因為繼續大規模減税不可持續。不過考慮到繼續執行深化增值税改革、個税改革等減税政策,延續和新出台部分針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結構性減税舉措,今年企業減負效應會更加明顯。而且結構性減税更為精準。

  今年新增減税政策一大特點是鼓勵創新,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中國宏觀税負降至15.2% 減税重在支持小微、科創

  比如,今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着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税務總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鼓勵科技創新税收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長28.5%,五年累計減税2.54萬億元。税收優惠更多惠及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製造業、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大行業享受減税額合計佔比近九成。

  具體來看,全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户數由2015年的5.3萬户提升至2019年的33.9萬户,五年間擴大了5.4倍;減免税額由726億元提升至3552億元,2020年達到3600億元,年均增長37.8%。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持續加大,有效激發了企業研發投入力度和創新活力,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經費從2015年的1.42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44萬億元,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

  不少製造業反饋,今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重從75%提高至100%,將會讓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從而增加研發投入資金,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減税降費激發市場活力,大量新辦市場主體不斷湧現。税務總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全國淨增涉税市場主體3341.4萬户,較“十二五”末增長77.3%。而這基本都來自新辦民營經濟涉税主體。

  近些年民營經濟的税收貢獻也在不斷提升,2020年,民營經濟繳納税收佔全國税收比重達60.1%,較2015年的51.5%提高8.6個百分點,成為穩定全國税收的重要支撐。

  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個體户佔絕大多數。受疫情衝擊,不少小微企業依然生存艱難,今年政府繼續加大扶持,加大減税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税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税舉措,對沖部分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將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年應納税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告訴第一財經,這些政策精準減輕小規模納税人負擔,預期對交通運輸、旅遊和餐飲業注入活力,必將極大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助推中小微企業走出低谷,也能夠充分調運市場主體積極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宏觀税負降至15.2% 減税重在支持小微、科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