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生機盎然——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大“金句”。這句話描述的內容,既是政府對國內市場主體的助力目標,也是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生動展現。
回望2020年5月全國兩會召開時,國內經濟形勢在疫情影響下面臨着嚴峻的壓力,消費、投資、出口均有明顯下滑。面對困難與挑戰,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強調:要堅決把減税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而今,不到一年過去,中國已逐漸擺脱疫情陰影,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走出了自己的復甦步調。
在中國經濟轉危為機、逆流而上的過程中,由上億國內市場主體構成的“青山”,起着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一方面,“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的政策取向,在重重壓力之下為廣大市場主體提供了生存保障;另一方面,上億市場主體在應對沖擊的過程中,也展現出了堅強韌性,從而擁有了這一派“青山常在,生機盎然”的景象。如果説中國的經濟復甦進程背後有什麼奇蹟,這份由“青山”提供的堅強韌性,就是真正的奇蹟。
感謝“青山”的貢獻,究竟是在感謝誰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應看看誰才是億萬市場主體中的最大主力。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和80%的就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9月末,個體工商户在我國1.34億户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中,佔到了9021.6萬户,超過所有其他市場主體數目的總和。
平時,我們最常在經濟新聞中看到的市場主體,往往是那些知名度較高的大型企業。然而,倘若把視線從輿論聚光燈下的舞台移向普通人身邊的萬家燈火,就會發現: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營造出社會“煙火氣”的,其實是那些與普通人的生活靠得更近、也更接地氣的中小企業和個體户。
作為市場主體的主要構成部分,他們既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也是維繫社會運轉的“潤滑劑”,同時還是判斷景氣程度的“晴雨表”。在2020年中國經濟的“V型反轉”中,當年前三季度逆勢新增的589.8萬户企業和1242.6萬户個體工商户,不僅為中國的經濟復甦提振了信心,吹響了號角,更貢獻了大量就業與產值,開闢出一片廣闊的發展天地。
億萬國內市場主體能在不利的外部條件下頑強生存,實現“絕地反擊”,離不開中央政策一攬子的支持。為此,我國有充分的理由將“留得青山”的政策繼續堅持下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税政策;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年應納税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税;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等。
這些政策,既是養護“青山”,為中國經濟增添生機的不二法門,也是中國政府代表國家,向廣大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提供的回饋。
來源:中國青年報